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裝配式高校建筑專業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對裝配式建筑人才的培養提出了需求,而目前高校建筑類專業對裝配式建筑方面的教學和實踐還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滿足建筑業對工業化、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為此,在分析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途徑,為裝配式建筑專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BIM;裝配式;人才培養
一、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建筑行業一直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傳統的建筑生產方式多為粗放式生產,絕大多數的施工環節都是在施工現場完成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除此之外,傳統建筑行業的特點還包括手工操作多、工人工作條件差、工業化程度低、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不高、建造過程能源和資源消耗大等。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的發展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粗放式生產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與新型生產方式轉軌。裝配式建筑應時而生,其建造速度快、受環境影響小、節約勞力、綠色環保,已成為國際建筑發展的趨勢,也是未來建筑的主要形式,更是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發展裝配式建筑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目標。2016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并明確提出要強化隊伍建設,大力培養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專業人才[1]。《指導意見》的印發標志著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是我國建筑建造方式從現澆向裝配式轉變的標志性節點。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增加了預制構件的生產和裝配這兩個施工過程。在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中,增加了機械操作的工作量而減少了傳統建筑工人的手工操作量,迫使傳統建筑工人向產業工人進行轉化,提高建筑行業的工業化程度。這一轉變要求參與裝配式建筑的專業人員要更加懂技術、懂操作[2]。但由于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剛剛興起,裝配式專業人才嚴重不足。不但缺乏既懂裝配式建筑技術又懂BIM信息化管理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就是熟練的裝配式施工現場技術人員數量也有限。從行業發展來看,從事裝配式建筑的專業人員的數量和綜合素質與行業發展的需求不能完全契合。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是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保障和關鍵要素,高校對裝配式建筑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離不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的應用,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的一體化設計和施工建造管理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說,BIM就是為裝配式而生的。將BIM技術融入裝配式建筑,利用其可視化的特點,能更形象直觀地展現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施工、管理過程,提升學生對裝配式建筑的認知和深入了解[3]。近年來,國家為了推動BIM技術和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后備基地,緊跟時代的步伐,在BIM技術的推廣上,已經以各類競賽形式展開,裝配式建筑也要逐步發展起來。高校要適應建筑業的發展需求,做好BIM+裝配式等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二、基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BIM技術的發展,建筑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對建筑業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需要既明晰裝配式施工技術又能掌握BIM信息化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也是高校建筑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目標。目前基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狀況如下:
(一)基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標準模糊
高等院校建筑類專業在產業變革的大形勢下,缺乏對BIM+裝配式建筑的學習和認知,沒有將BIM+裝配式人才培養體現在培養方案中。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專門開設裝配式建筑專業的高校寥寥無幾[4],大部分院校都是在原有的建筑工程專業或土木工程專業基礎上增加了裝配式建筑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對裝配式建筑有一個初期的了解和認識。與此同時,有關BIM和裝配式的相關理論體系和國家標準建設也不完善。由此,基于BIM+裝配式建筑專業的人才培養標準并不清晰,導致專業與產業的需求度不契合。
(二)師資力量不足,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BIM+裝配式教學體系
各高校缺乏專業的BIM軟件和BIM應用型教師,沒有形成完整的BIM技能教學結構,關于裝配式建筑教育也沒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其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也沒有建立起來[5]。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形式,其教學資源相對較為匱乏。就師資來說,因為裝配式建筑在工程上應用的時間不長,一些年長的、教齡比較大的教師沒有接觸過,而年輕的老師也只是有所了解,但缺乏實踐經驗,這使得高校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的各項工作開展有限。師資力量的不足,限制了高校裝配式建筑人才的培養。
(三)缺少必要的裝配式建筑實踐教學實訓基地,實踐教學不好開展
裝配式建筑的實踐教學很多需要到工地現場或廠房車間去完成,而目前可提供實踐教學的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較少,即使有,也因為高校的實踐教學時間安排比較集中,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在現場只能看到一類或幾個構件的裝配過程,無法對裝配式建筑的完整施工過程或管理過程進行總體了解與學習。同時裝配式建筑的實踐項目大都具有高危、高成本、高消耗,具有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特點,而高等院校受場地、設備、經費、教師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難針對裝配式建筑的“組裝”過程進行“解剖”,實踐教學實際操作起來較困難。
三、基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途徑
裝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性,在建筑業發展的新形勢下,需要將先進的BIM技術集成到裝配式建筑上,致力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戰略。
(一)合理規劃以市場為導向的BIM+裝配式人才培養模式
制定以市場為導向的基于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政府、高校、企業緊密結合、協同育人。政府部門、社會機構和高校要加強合作,重視對BIM技術人才和裝配式技術人才的培養,要定期舉辦培訓活動,提高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的BIM素養和裝配式技能。與此同時,高校要主動適應社會需求,通過聘請BIM、裝配式等方面的技術專家,對本科院校裝配式建筑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指導、調整,形成BIM+裝配建筑專業特有的培養模式。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課程體系
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內專職教師的教學優勢和校外企業兼職教師的技能優勢,組建一只“雙師型”的教學隊伍。校內和校外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建立產教融合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上,一是要充分引入裝配式建筑國家和行業標準,將標準融入具體課程,確保所授知識的規范性和適應性。二是校企共同開發教材,融入企業的裝配式構件設計、生產和裝配施工的技術,課程以實際項目案例為引導,體現教學內容的應用性。三是實行“一課雙師”校企教師混編教學模式[1]。
(三)充分利用BIM等信息化技術建立裝配式建筑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系統
鑒于上面提到的裝配式建筑實踐教學不好開展的問題,應拓展思路,建設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系統。該系統借助虛擬仿真技術讓土建類專業學生切身體驗裝配式建筑建造的全過程。通過模擬裝配式建筑預制構件的生產工藝過程、施工裝配過程及施工管理過程,使學生對裝配式建筑生產、施工現場有真實的沉浸感,理清生產進度與施工進度的邏輯關系,具備初步的施工現場管理能力。虛擬仿真教學可以讓學生以非常接近工作崗位的場景,理解書本上抽象的工藝流程和要求;可以讓學生從實際建設的角度出發,建造完成某一個小項目,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反復操作、多角度觀看。通過這樣的情景帶入、實際操作,有利于安全快速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結語
裝配式建筑是未來建筑的主要形式,是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而BIM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那么培養基于BIM+裝配式的建筑人才,是高校建筑類專業的主要任務。校、政、企三方合作,建立健全BIM+裝配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相應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系統,共同培養符合社會和行業需求的BIM+裝配式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勝才,蘇瑩,蔡軍.產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高校裝配式建筑人才培養問題探析[J].高教論壇,2020(7):33-36.
[2]王鵬,王玫.虛擬仿真下裝配式建筑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4):174-177,190.
[3]吳反反,孫文靜,汪德江,等.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6):219-222.
[4]韓晶晶,黃朝威,黃中強,等.基于裝配式建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J].價值工程,2018,37(2):197-198.
[5]李文凱,趙燕.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分析[J].陜西職業教育與應用技術研究,2020,15(2):27-29.
作者:王文靜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