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21世紀是信息時代,計算機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處理能力也是不斷升級,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學計劃有待完善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是每一位非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計算機的授課方式基本上是理論課學時大于上機課學時,且理論課與實踐課不能同步進行。當學生上實踐課時基本遺忘了理論課知識,教師需要將所學理論知識重授一遍,占用了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的時間,這樣使得學生實際操作的時間又大打折扣,阻礙了學生思維的創新和發展。
2.教學方式單一
盡管多媒體技術給教學帶來了便利,但多媒體教學還是處在“演示”階段,并沒有改變“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的模式化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思路,學生只能在教師思路的引導下思考,無法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沒有形成以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便得不到提高。
3.教師知識陳舊
很多計算機基礎教師十幾年如一日用同樣的方式、同樣的知識教授學生,一本教案講遍所有專業,僅僅是課本知識的傳授,未能體現計算機課程的特點,教學過程“做什么”體現的不是很明顯,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存在質疑,可能很多學校覺得此為基礎課并不注重教師的在崗培訓,以至使教師的水平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更是落后。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面對教學計劃、教學方式的現狀,面對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計算機能力的現實需求,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須在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資源與環境建設、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進行積極地探索和實踐。
1.教學計劃的合理設置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其目的在于檢查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的能力。計算機基礎的教學計劃應加大上機課的學時,將以前的理論學時大于實踐學時,轉變為實踐學時與理論學時相同或略大于,讓同學有更加充裕的時間去自己動手操作;考試形式分為筆試和上機考試,且評定應注重上機成績的考核,上機考試占期末成績70%,筆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這樣有助于考查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真正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
2.教學模式的推陳出新
通常的“課堂”即為老師講授,學生聽講。而對于計算機課程的授課應該推陳出新。如:教師講解與學生實踐相結合,讓實踐成為學習的主體。當然,進行上機實踐課時,教師可以在班上指定幾個學習好、操作熟練的同學,協助自己給更多的同學操作練習的指導,這樣不但能減輕老師的任務,而且能讓更多的同學獲得指導幫助。我這兩年的教學過程中,均采用小老師協助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根據課程內容給同學布置一個設計作業,如做一個自我介紹的PowerPoint,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采用自己喜歡的模板,添加自己喜好音樂、動畫效果來豐富作品。設計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過程。這樣不僅能開發同學的潛質,也能促使每位同學認真對待每節課。最終可將同學的設計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內容,對設計好的同學的作品還可以推薦到學院網站的學生天地欄目,讓大家共同學習。
3.大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我們的教師具備了淵博的知識,才能將更好地知識傳授給學子。在今天這個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技術應用與時俱進,知識更新快,計算機教學工作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任課教師壓力較大,這就需要學校重視教師培訓工作,采取多種措施幫助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多參加教學經驗交流會和學術研討會,參加各種技能培訓課等以加強在崗教師的業務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大學計算機教師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
4.改善教學條件,加大計算機硬件投入
計算機課程的學習,首先離不開計算機硬件,也就是說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機房是必不可少的。各院校應在原有的規模上加大力度完善計算機機房,首先在量上滿足需求。其次,由于計算機科學的迅速發展,計算機更新周期短、技術變化快、軟件發展迅速,學校應加大計算機硬件的投入,使計算機每隔3~5年就盡量更新換代。再次,計算機機房的管理老師應該定期的維護、更新教學軟件。同時組織、培養學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師開發多媒體教學軟件,引進教學軟件,組建計算機基礎教學資源庫,為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學習提供高效的、豐富的教學資源。最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是需要不斷地探索和改革,教學過程中的實例也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和應用。實例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本堂課程完成質量的高低,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是應該更加注重實例的制作和修改,不斷地進行教學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
作者:于小婷 單位:西北大學現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