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信息技術標準領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推廣和應用,對于推動教育信息化的規范與協調發展,實現教育信息化資源共享和系統兼容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國際標準化組織和有關國際行業協會都對此給予了較多的關注。各國政府和企業也紛紛投入力量,推動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應用。本文簡要介紹了目前國際主要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組織及其的核心標準或規范,并介紹了我國在國際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領域的工作情況。
【關鍵詞】網絡教育;資源檢索;移動
一、背景簡介
教育信息化通過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革新傳統教育模式,為用戶提供了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環境,使“終身學習”成為可能。但由于具有地域廣泛性、技術復雜性、文化多樣性等特點,大量的信息化學習資源難以實現共享,不同的教育信息化系統也難以互相溝通。雖然現行的網絡技術已為學習資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與共享、學習活動的協調與合作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條件,但尚未制定相關標準或協議以允許信息化教育資源在教學管理平臺上進行一致性管理和交換,導致資源的大范圍共享與交流受到區域性和平臺性限制。因此,研究制定適合教育信息化發展需要的技術標準,規范教育信息化領域的資源共享和系統互操作問題,為教育信息化的資源開發和系統構建提供一致性的框架結構和接口規范,就成為自然的需求。
標準是一種書面的協議,包括技術規范或明確的指標。作為規則、指導方針或特征定義,標準必須得到始終如一的遵守,這樣才能保證原料、產品、過程和服務能夠達到應有的要求[1]。“標準化”這一術語,在GB3935.1-83《標準化基本術語第一部分》中的定義是:“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2]。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目的,是在現代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實踐中,通過制訂、和實施各項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標準,使整個教育信息化應用環境達到和諧統一,獲得最佳秩序和效益[3]。
用標準化辦法保障網上學習資源共享和系統互操作,是解決該問題的根本途徑。學習資源共享是指一個學習對象可被多個學習系統利用。系統互操作性則是指多個系統及組件之間能夠交換與使用彼此的信息。世界各國在發展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學習資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統的互操作性對于教育系統的實用性和經濟性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國際上有不少標準化組織、企業機構和學術團體致力于網絡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與開發,并且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成果。我國也于2000年開始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經過近六年的努力,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部分標準已經進入國家標準審定程序。
二、國際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組織及其相互關系
1.國際上主要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化組織
(1)ISO/IECJTC1SC36
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其任務是促進全球范圍內的標準化及其有關活動,以利于國際間產品與服務的交流,以及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活動中發展國際間的相互合作。ISO和IEC聯合組織的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JointTechnicalCommittee1,JTC1)中的第36分委員會(Subcommittee36,SC36,)是ISO中專門從事學習、教育和培訓信息技術的標準研究的委員會,其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和發展學習、教育和培訓方面的信息技術的國際標準,其目的在于使學習的資源能夠得到很好的重用。SC36涉及的技術領域包括詞匯與分類、體系、學習內容、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合作、評估等,但是它不參與制定和地域、地區、文化或政治相關的標準。目前,SC36有七個工作組(WorkingGroup,WG),一個臨時工作組(RapportuerGroup,RG)以及一個特別工作組(SpecialWorkingGroup,SWG)。
(2)IEEELTSC
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IEEE)學習技術標準委員會(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Committee,LTSC,)由IEEE計算機協會標準活動委員會授權,負責研究和制定教育系統中與計算機相關的信息技術標準。LTSC開發公認的技術標準,推薦優秀的實踐范例,指導軟件的內容、工具和技術,并設計一些方法,為開發、維持和配合那些由計算機執行的教育和培訓的系統提供便利。LTSC的標準覆蓋范圍比較全面,影響廣泛,不少標準被SC36所接納。
(3)IMS
教學管理系統全球學習聯合公司(InstructionalManagementSystemGlobalLearningConsortium,Inc.,IMS,)是一個全球范圍的非營利性組織,致力于開發和擴展針對學習技術的開放式互操作技術規范。IMS了大量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涉及資源描述、資源包裝、測試互操作、企業接口、權利控制、學習者信息管理等各個環節,IMS的不少標準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在相關行業領域,尤其是企業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4)ADL
高級分布式學習計劃(AdvancedDistributedLearningInitiative,ADL,)是由美國國防部推動的,旨在通過教材重用與共享機制的建立,縮短教材開發周期、降低成本、促成教材在各學習平臺間流通自如。ADL計劃預估,如果課程的學習內容能達到某些功能,則可減少政府50%至80%的教材開發費用。這些學習內容須具備的性能是:①可重用(Reusable),在不同應用環境下,學習內容可以重復使用;②可訪問(Accessible),學習者在世界各地都可獲取到學習內容;③可持續(Durable),科技進步時,不須重新修改應用程序或教材;④可交互(Interoperable),教材可以在任何開發系統和教學平臺上使用;⑤可自適應(Adaptable),可根據學習者的經驗,調整學習內容,達到彈性學習;⑥可承受(Affordable),以經濟有效的方式開發教材。為推動廠商開發具備以上特質的教材,創建統一的學習內容模式,ADL集合了教材開發廠商、使用者與AICC、IMS、IEEE等標準推動單位,制定出了一套技術參考規范,這就是在業界非常著名的規范——可共享內容對象參考模型(SharableCourseObjectReferenceModel,SCORM)。
三、中國在國際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領域的工作
鑒于制訂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育部于2000年10月開始組織力量研制中國的網絡教育技術標準,并于2001年初成立了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準化委員會(Distanc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Committee,DLTSC),2002年初更名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該委員會以國際國內現代遠程教育的大發展與大競爭為背景,以促進和保護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為出發點,以實現資源共享、支持系統互操作、保障遠程教育服務質量為目標,通過跟蹤國際標準研究工作和引進相關國際標準,根據我國教育實際情況修訂與創建各項標準,最終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遠程教育標準體系。
為了適應我國教育信息化的長遠發展,2002年12月23日,經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批準,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正式命名為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China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izationCommittee,CELTSC,)。CELTSC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制定、推廣和維護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ChinaE-LearningTechnologyStandards,CELTS)。CELTSC已經了一定數量的標準,初步形成了自己的CELTS標準體系。
CELTS體系主要借鑒和采用了IEEELTSC、IMS、ADL等組織的國際標準,結合自身實踐和國內實際需要,做了一些必要的調整和補充,并從整體上參考LTSC和IMS的框架,構筑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標準化模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技術標準體系。
在標準的推廣應用方面,CELTSC積極推動標準的實踐應用,發展了數十家企業會員和團體會員,開發了CELTS測試系統,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測試體系,并與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合作開展了標準化測試和認證工作,迄今為止已有數十家企業的產品和資源通過了測試認證。同時,CELTSC不定期舉辦了多次CELTS培訓班,面向全國推廣介紹教育信息化的標準化發展意識、發展策略和具體方法,對國內教育信息化的標準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CELTSC還利用與國際同領域主要標準組織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了相關國際標準的研究工作,并代表中國參加了ISO/IECJTC1SC36,承擔了SC36第六工作組(WG6)的主要工作,全面負責WG6的各項標準研究和會議召集、提案處理等事宜。CELTSC專家祝智庭教授和楊宗凱教授擔任了WG6的聯。
WG6在SC36中主要負責媒體引用、權利保護等方面的標準研究制定工作,具體包括三個工作項目:①標準與規范引用譜的框架與分類(24725-1,項目編輯:華中科技大學吳砥);②權利描述語言的引用譜(24725-2,項目編輯:華中科技大學程文青);③平臺與媒體標準引用譜規范(24725-3,項目編輯:華中科技大學吳砥)。目前,這三項提案已經陸續進入委員會草案(CD)或最終委員會草案(FCD)階段,為最終國際標準已經指日可待。
從2001年至今,CELTSC的代表先后七次參加SC36工作會議,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加深了與國際同行的相互了解,并爭取了很多合作機會。2006年9月,SC36第十二次工作會議將在武漢舉行,同期還將舉辦SC36開放式論壇。這是國內第一次舉辦該項活動,對推動國內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推廣和應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需要一定的標準和規范做指導,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目前,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我國在這個領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相信在國內教育信息化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的研究與應用水平將得到穩步提高,我國在國際教育信息化標準研究與制定中所起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
[參考文獻]
[1]葉柏林,陳志田,標準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8月。
[2]國家技術監督局,標準化和有關領域的通用術語第1部分:基本術語,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年4月26日。
[3]楊宗凱,吳砥,劉清堂.網絡教育標準與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