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利用數學上的思維方式不僅可以幫我們更好的觀察,分析社會現實,而且還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因此,人人都要獲得必需的數學。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變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刺激大腦活動的興奮性,保證對學習內容有效感知。”“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那么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一、展現教師個性,感化學生
小學階段,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發展還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向師性。教師的情感可以使學生產生間接的學習興趣。“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因此,我們一定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只有孩子們先接受了我們,才會接受我們的教育!
1、關心愛護每個學生
每個班級都是由程度不等,個性相異的多個學生組成。但作為教師,一定要一視同仁,同等對待。好學生固然讓人喜愛,但較差的學生身上同樣閃爍著光彩。我們要用發展的,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更應該多一點關心,多一份付出。例如,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主動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的學習,他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自信。課間多參與他們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師愛的溫暖,偉大,體會自身存在的價值等等。
2、嚴和愛有機的結合
作為教師,我們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做到嚴與愛有機的結合。面對孩子們出現的錯誤,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加以袒護,相反,我們要坦然的接受,還要耐心的幫他們杜絕。例如,有的孩子對待作業馬虎不負責,有的孩子隨意拿別人的東西等,這些看似很小的習慣,但如果不加以制止,指正,很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我們在教育時既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要耐心的觀察,監督,讓孩子體會到我們是不會縱容他知錯犯錯的,在這點上,我們是嚴格的。孩子們生活,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我們又要表現出慈愛,關懷。教育就是實施愛的過程。凡事我們都得站到孩子的立場上想想,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子女,當他們受了委屈,遭到了不公,讓他們體會到我們就是他的依靠,我們就是他的希望,我們就是愛的使者。只有學生體會到我們在時刻關愛著他,我們的教育也算上了軌道。
二、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
1、以導引趣
導入新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一環。好的開頭,可以給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情境,把學生帶進學習的氛圍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認識幾分之一”時,我采用了一個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課。熊媽媽要為去郊游的哥倆分水果,4個桔子,2個蘋果,1個西瓜,每人分幾個?從“半個,一半”引入分數學習。這樣,學生一開始就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很不錯。
2、以疑引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是智慧的窗口,善于提問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金鑰匙。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疑則誘發探索,探索則發現真理。
在教學中,我們要適當設置疑問,并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習了分數后,可布置這樣一個練習。熊媽媽買了3張同樣的餅,分給大兒子1/3,可老二非要2塊,老三非要3塊,你能幫忙分一分,既讓他們如愿,又做到公平嗎?這時,學生興趣頓生,有實物演示的,有借圖討論的,學生很快就能找到解解決方法。此時再送上我們發自內心的稱贊,學生的學習熱情定會更高漲,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3、以動引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玩中有所學,有所得。數學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但它也存在至高的美。只要我們精心設置,用心安排,我們的課堂就可以成為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樂園。例如:四年級同學排了3隊去游玩,小紅前面有4人,后面有7人,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在解答這類題型時,我讓學生親自去站隊,既增加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題型的理解。再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讓學生動手折紙,把趣味性和科學性統一起來,學習興趣濃,學習效果好。
三、聯系實際生活,激勵學生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們的教學也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這樣才能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親近感,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1、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問題
學生每天生活在現實中,我們可以讓他從身邊找出數學問題。像買菜付多少錢,家里一年的水電費,一個月的開支等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其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幫助他們學習數學,我們一定要注意引導。例如:你到商場買衣服,內衣32元,毛衣58元,褲子79元元,如果要買這3件衣服,你得帶多少錢?這樣就把估算的教學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中。再如:學習平均數時,讓學生計算一下上次考試的3門功課的平均分,并比較高低。這樣一來,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感,使學生學習興趣倍增。
2、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
學是為了用,一旦學生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難題,他那種優越感,自豪感會激勵他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特別引導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學了面積計算后,讓學生計算自己房間的面積,自己書桌的面積,還可以組織一次簡介會。
再如:學校要組織四年級學生郊游,學生226人,教師16人,車站有大客車和面包車兩種,大客車有45座,每天租金400元,面包車18座,每天租金200元。如果讓你去聯系,你該怎樣租車?這樣做,就把所學知識擴展到了生活中,學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價值,數學對生活的重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也自然會增加。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必須要有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努力創建學生喜愛的課堂,盡力滿足學生的多種需求,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孩子的數學分析能力就會有突破,我們的數學成績就會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