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學教育思想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教育思想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學教育思想

      一、19世紀后期科學教育思想

      (一)斯賓塞的科學教育思想

      斯賓塞生活在自由資本主義上升并逐步走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他敏銳地看到:“生產過程既然那么快地科學化,……科學知識就應當同樣快地成為人所必需的”。他大聲疾呼:要把教育從英國傳統的古典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使之適應新時代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因此,他極力推崇科學的價值。他說:“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這是從所有各方面得出的結論。”他甚至預言未來“最有價值和最美的科學,就要統治一切”。另一方面,他建立了以科學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1.為完成“準備直接保全自己的教育”,將生理學放在課程的首位;

      2.為完成“準備間接保全自己的教育”,除了必學讀、寫、算之外,還必須開設邏輯學、力學、物理學等課程;

      3.為完成“準備做父母的教育”,必須開設有關兒童的生理、心理和教育的科目;

      4.為完成“準備做公民的教育”,要開設歷史學和社會學;

      5.為完成“準備生活中各項文化活動的教育”,要開設美術、音樂、詩歌等課程。這種課程體系是學校課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

      (二)赫胥黎的科學教育思想

      赫胥黎與斯賓塞處于同時代,他積極提倡科學教育,提出了全面而完整的科學教育思想。他的科學教育思想主要有:

      1.提倡“新”自由教育觀念,認為科學教育與自由教育并不是對立的。在《哪里能找到一種自由教育》一文中,他明確指出:自由教育“就是在自然規律方面的智力訓練,這種訓練不僅包括了各種事物以及它們的力量,而且也包括了人類以及他們的各個方面,還包括了把情感和意志轉化成與那些規律協調一致的真誠熱愛的愿望。”表明自由教育包括科學教育在內。

      2.科學教育重心的轉移:從科學知識到科學方法。赫胥黎明確指出:科學教育“并不是指應當一切科學知識都教給每一個學生。那樣去設想是非常荒唐的,那種企圖是非常有害的。”他超越了同時代的斯賓塞,強調科學的觀察方法與觀察習慣比科學知識更重要。從重視科學知識到重視科學方法,是科學教育重心的第一次大轉移。

      3.科學教育價值取向變化:重視科學教育的精神價值。赫胥黎已初步認識到科學對人的心靈的影響,他說:“科學教育有兩個重要目的,其一,是增長知識;其二,是養成熱愛真理和憎恨謬誤的習慣。”

      (三)徐壽引進后學的科學教育思想

      在19世紀的中國,徐壽作為我國近代科學的啟蒙者和先驅者,深刻認識到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他一生積極從事科學教育工作。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我國最早的自然科學期刊《格致匯編》,并大量翻譯科學技術著作,普及宣傳科技知識,使“后學籍有津梁”,另外,他與西方人一起籌辦格致書院(在中國,科學一詞的意義相當于“格致之學”),專門從事科學教育,從而培養大批有用的科技人才。

      二、20世紀的科學教育思想

      (一)20世紀初期的科學教育思想

      20世紀早期,無論西方或是中國,都出現了足以影響后世的大教育家、思想家。這一時期,在世界教育史上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教育家杜威。而在中國,以早期的嚴復和后來的教育家陶行知和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影響較大。

      1.杜威實用主義科學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20世紀早期。杜威要求教育要接受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哲學(即實用主義的經驗論)的指導,非常重視科學方法教育。杜威并不全盤否定科學知識的教育,但更重視科學方法的教育并主張改進科學知識教育,杜威指出:“我們的社會生活正在經歷著一個徹底的和根本的變革。……采用主動作業,自然研究……,把單純的符號和形式的課程降到次要地位,……所有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出于廣大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

      杜威主張用“心理的方法”而非“邏輯的方法”授予學生以科學,即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做”中思維,通過思維提出和解決問題,在“做”中檢驗所獲經驗的有效性。他特別重視思維及科學的實驗方法在教學中的運用,他根據自己的經驗論和思維術推導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視為科學研究的過程。

      杜威由于主張讓兒童搞科學,重視科學方法的掌握而忽視教材和系統科學知識的學習,所以,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不斷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判。因此,科學教育思想仍需要隨著科學教育實踐的發展而改革與發展。

      2.以嚴復首倡的科學教育思潮。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嚴復最早提出了科學的兩種教育功能:一是把科學知識的傳授學習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二是在教學和治學的過程中導入科學的方法論。但他的科學教育思想在19世紀末則無人應和。直到20世紀初,才得到任鴻雋等留美學生的響應。任鴻雋認為:“科學之于教育上之重要,不在于物質之智識,而在其研究事物之方法。尤不在研究事物之方法,而在其所與心能之訓練。科學方法者首分別事類,次乃辨明之關系,以發見其通律。習于是者,其心嘗注重事實,執因求果,而不為感情所蔽,私見所移。所謂科學之心能者,此之謂也”。這一思想,豐富和發展了早期嚴復提出的科學教育思想。同時,胡適則把杜威的學說加以中國化,提出“實驗主義”,他認為,科學完全是觀察方法和實驗方法、懷疑態度,因此,“實驗主義只是一個方法,只是一個研究問題的方法。這種方法優于人類以往的求知方法,這在科學教育思想發展中是一大進步。

      至此,由嚴復首倡的科學教育思想,經過任鴻雋等人的繼承和深化,又得力于杜威、胡適的實用—實驗主義哲學思想的推動和豐富,在20世紀初成為席卷教育界的科學教育思潮。

      3.陶行知和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在20世紀初科學教育思潮的影響和推動下,出現了一大批為科學教育不懈奮斗的教育家,陶行知和蔡元培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陶行知是我國近現代科學教育的開拓者之一,他很重視中小學的科學教育,積極開展科學教育實踐,特別是曉莊師范的創建,是他科學教育實驗活動的開始。他的科學教育思想有以下特點:

      (1)他認為應把科學教育視為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根本,國家富強的根本;

      (2)科學教育應從兒童抓起,同時重視科學教員的培養;

      (3)重視科學道德教育。陶行知反復強調“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

      (4)科學教育要以生活教育為基礎,溶創造教育于其中。

      此外,陶行知還十分重視科學思維方法教育。他教育人們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即: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一文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于無窮。這種科學思維過程與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蔡元培科學教育思想在社會轉型的現實需要中,既受前人一定程度的影響,又對已有主張有所超越,他的科學教育思想主要是:

      (1)提倡科學知識的學習,重視科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并且早在1912年就曾預言:“要是科學進步,一定可以制造生人。”

      (2)提倡學術研究,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蔡元培認為科學精神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及早進行。

      (3)重視科學方法。他在《中國思想研究法》做的序中所言:“愛智之人,其欲得方法,遠過于具體知識也。”這與陶行知不謀而合。

      (4)科學與人文并重的教育思想。他說:“求知識以外,兼養感情,治科學以外,兼治美術”,科學與人文事相生相容而不是對立的。

      陶行知和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的科學教育仍具有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20世紀中后期有代表性的科學教育思想

      1.20世紀中葉,以科學教育哲學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思想。以布魯納為代表的以科學教育哲學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思想內容廣泛,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兩個方面:一是主張學習科學知識的基礎結構。他強調指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第二,大力提倡發現法。他說:“發現不限于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確切地說,它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方法。”

      在科學教育中,布魯納一方面重視科學知識教育,另一方面也重視科學方法教育。布魯納的科學知識教育不同于斯賓塞的科學知識教育,后者只要求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也不同于杜威的科學方法教育,后者的“做中學”幾乎與系統科學知識的掌握無關,而前者的發現法則于學科的基本結構相適應。

      然而,在布魯納科學教育思想影響下的教育改革,過分強調高水平,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和教師的水平,因此,布魯納的科學教育思想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20世紀80年代的科學教育思想:STS教育。STS教育,即“科學—技術—社會”教育,它是人們思考科學與社會的關系,對付“全球性難題”而提出的一種新嘗試。

      STS教育最早出現于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一些學校就開始開設“科學、技術和社會”為題的課程。它要教會學生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如何應用科學技術,使新一代的公民和科技專家能夠形成關于科學技術與人類福利、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并由他們推動科學技術于世界文明的和諧共進。所以說,STS教育的任務要比傳統的單純傳授科技知識與技能的科學教育要廣泛、復雜的多。到20世紀80年代,STS教育已成為世界性的潮流,受到各國的重視并得到迅速的傳播。

      三、21世紀科學教育的主題:科學教育人文化,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

      科學教育人文化是科學教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早在上世紀30年代,薩頓批判了科學教育只教“技術業務”而缺少真正“教育”的偏向,呼吁要是科學及其教育工作“人性化”。緊隨其后,貝爾納提出:“必須打破把科學與人文學科截然區別開來,甚至互相對立的傳統,并代之以科學的人文主義。”70年代,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提出的《學會生存》報告在“科學人道主義的基調上指出:“合理的教育學說必須以下列標準為依據:目前的社會和未來的社會能夠或將證明科學與技術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人類服務。”80年代以來,“STS教育”(即“科學技術、社會相統一的教育”)和“公眾理解科學”的運動相繼在一些國家興起,目的是要把科學技術與社會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和諧地聯系起來,把科學教育從“為實利而教育”、“為就業而教育”轉變成“為人生而教育、為世界而教育、為快樂而教育”。而伴隨著20世紀“科學世紀”的結束和21世紀這個“技術的世紀”的到來,科學教育人文化,實現科學技術與人文教育的融合,便成了一個21世紀人們密切關注的課題。科學教育人文化,是科學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時代的潮流。

      【參考文獻】

      [1]廖湘陽.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整合的實現[J].教育科學,1999,(2).

      [2]馮季林.論科學教育的人文價值[J].教育科學,1999,(1).

      [3]路甬祥.中國近現代科學地回顧與展望[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8).

      [4]丁邦平.反思科學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1,(4).

      [5]呂達.簡述嚴復的科學教育思想和課程理論[J].教育科學,1988,(4).

      [6]劉德華.論赫胥黎的科學教育思想[J].大理師專學報,2001,(6).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JIZZJIZZ妇女|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欧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国产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亚洲v高清理论电影|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