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網絡技術的發展既為人類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產生了巨大影響。教育工作者必須認清網絡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網絡發展環境下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網絡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互聯網絡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進程和人類的未來。網絡發展為人類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沖擊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價值取向、心理發展和道德觀念的養成。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對網絡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現象,看清網絡發展的現狀與趨勢;如何把握網絡發展帶來的機遇,占領網絡載體和陣地;如何迎接挑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些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認清網絡發展的形勢和趨勢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2.53億人,在校學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30%,已經達到7600萬人,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其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已經受到網絡發展的深刻影響,這些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網絡發展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
二、網絡發展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網絡發展為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第一,網絡發展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的領域,提供了新的途經和手段。網絡的交互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成為現實,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一條新路。第二,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它突破了時空限制,使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直接而深入,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第三,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學生容易在網絡虛擬的空間中流露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意味著可以通過網絡比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動態,從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網絡發展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第一,網上垃圾信息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網絡上不僅有政治、經濟、娛樂和學術等信息,還有各種各樣的色情暴力以及反華、反社會主義的不良信息,混淆視聽。第二,網絡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甚至引發社會問題。主要表現在“網絡成癮癥”和塑造多重人格等方面。“網絡成癮癥”已經成為學生漠視學業、逃課甚至被退學的重要原因。長時間上網使學生忽視了同師長、同學、朋友的交往,容易患上各種心理疾病,如“社交恐懼癥”。第三,網絡使學生道德失范更加嚴重。在網絡這個隱秘的空間中,學生容易不考慮社會規范和道德,產生不負責任的言行,誠信原則缺失。更有甚者,發展畸形的網戀、網婚、以及通過網絡傳播病毒,進行“黑客入侵”、破壞、詐騙、盜竊、侵犯和誹謗等網絡犯罪行為。
三、在網絡發展環境下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利用網絡發展的積極因素,直面其弊端,主動介入,積極應對,利用網絡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也是實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代化、科學化、網絡化的客觀需要。
1.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強隊伍建設,主動占領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要建設一支適應網絡發展、精通網絡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即對網絡要做到了解、知情、監控,又要依靠技術手段切實加強對網絡的控制力和對各種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其次,要改進工作方式,構筑一個平等對話、民主交流的現實環境和網絡平臺。最后,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倫理觀念。學校可邀請網絡管理人員就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學生如何充分運用網絡資源作為主題進行講座,還可以在網上與學生開展網德和網絡行為規范的大討論,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和法制觀念。另外,學校普遍開設了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但多限于傳授技術理論,基本不討論網絡道德問題,這種不正常的現象也必須得到改變。
2.培養一批年輕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網絡發展的日新月異,一方面是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它促使社會時尚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社會進程的快速發展,促使人類行為模式多樣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正處于少年和青年時期,最易接收時尚元素、改變行為模式。因此,培養一批年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能迅速適應網絡發展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占領新陣地,又能貼近工作對象找準問題實質,創造性地應對出現的新問題。這必將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建立專門網站,加強網絡建設。建設一批能堅持正確導向,能體現出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時代精神,又能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樣性于一體,為學生乃至社會廣大網民所喜聞樂見的“紅色網站”和“綠色網站”,并使之成為網絡主流。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建立自己的網站,學校網站要將可讀性、服務性、權威性、指導性、平等性、民主性有機的結合起來,盡可能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不流于形式。
4.注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生活,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要不定期舉行高質量的網絡設計會和網絡報告會,開展多層次的網絡培訓,通過網絡知識講座、競賽及技能考核,提高網絡使用能力,幫助學生走出虛幻的網絡世界,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使用觀,讓網絡成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好幫手。
5.把思想政治教育課搬上網絡。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延伸到網絡,用視頻點播的方法將時事政治報告會的內容掛到網上,把廣播、電視、校刊和多媒體課件融為一體,對青年學生進行生動活潑與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強化整體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兩課”精品課程網站建設,實現網上教學互動,有效拓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6.利用網絡開展多渠道溝通。學校和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網絡的互動特點,通過E-Mail、BBS、QQ、MSN、Blog等網絡交流平臺,開拓校方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渠道。學校通過網絡可以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學生心理,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與動態。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建立起校方與學生之間的聯系紐帶。
7.為學生制定一系列網絡行為規范。必須加強針對網絡行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網絡行為基本規范,只有確立了基本規范,人們才能對究竟什么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行為做出具體判斷。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08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2]張忠家.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以人為本”.光明日報,2007-01-10.
[3]趙國昌.青少年網絡道德行為失范及其對策.道德之光網,2006-03-28.
[4]文永明.網絡道德行為失范與青少年德育教育.浙江省嚴州中學網,2006-04-4.
[5]劉紅瑞,劉理民.關于網絡對學校德育教育的機遇、挑戰及對策的研究.鄭州職業技術學院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