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時代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信息時代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適應時代的發展,變革教學體系的各個環節已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信息時代教育的特征和任務談起,闡述了教學體系的深刻變革并揭示了其嶄新的內涵。
【關鍵詞】信息時代教學體系內涵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IT產業得到了極其迅速的發展。究其快速發展的原因,關鍵在人才。
IT產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未來高水平的IT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無疑是現階段IT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重大責任。
以IT行業對從業人員英語技能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以目前IT人員英語技能培養的現狀為背景,以理論研究、行動研究、經驗總結為主要方法,以提高IT從業人員英語應用技能、滿足其就業需求、長遠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目標,2007年4月,我院申報的《IT人才英語技能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課題被列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課題。
信息時代對人才的培養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教學體系以嶄新的內涵,傳統教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IT人才英語技能培養大膽進行“英語技能培養+技術基礎知識培養+素質培養”教學模式的探索,努力開拓一條響應時代要求、符合行業所需、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之路。
一、信息時代教育的特征
信息時代教育的首要特征是開放,教育的時空界限被逐漸打破,受教育的環境充分敞開,教育的資源接近公平地面對所有受教育者。其次是創新,強調善于運用知識,使知識發揮效益。再次是交互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不再像以前那樣固定,教育講授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人們可以從人性化的機器那里吸納知識,受教育者在某些方面也可充當教師的教師。還有就是終身教育,與終身教育的對應含義是終身學習,這個特征重新定義了教育或求知的時空限制和發生機制。
二、信息時代教育的任務
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一要求,建立一個適應時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教學體系刻不容緩。具體而言,這種新體系應具有無比嶄新的內涵: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養內容上,主要側重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方法上,要采取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方式,能適應各種學科并能滿足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三、信息時代教學體系的深刻變革
適應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己任,新型教學體系要求對傳統教育體制進行全面的變革。
1.教育觀念的變革
破除陳舊過時的教育思想,樹立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嶄新的教育觀念是開展教育變革的關鍵。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能力的培養;而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傳授知識,又要發展多種能力,如學習能力、信息能力,還要培養品德。
2.學習方式的變革
信息時代學習方式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由許多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體系。與單傳性、集體化的傳統學習方式相比,信息時代學習方式更具有時代特點,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具體而言,這種學習方式主要包括創新性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基于技術的學習等。通過學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參與、協調與合作交流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合力便是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力。
3.師生角色的變革
現代學習方式的變革勢必要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舞臺上的“主演”;而在信息時代,教師構建起“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師的功能集中體現在如何把“信息”轉化為“知識”,把“智能”轉化為“智慧”。教師已不再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而是學生的導師、信息咨詢者和團隊協作者。在這一模式中,學生成為課堂交互的主體,他們成為具有多重角色的學習者。
4.教學手段的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使單調枯燥的教學環境向多樣化邁進。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和多媒體計算機設備,為學生提供一個圖文聲像并茂的教學信息呈現系統。教師通過對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處理和展示,有效突破了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資料限制;虛擬技術的出現,解決了教學實訓中的時空盲點,使實訓過程和結果瞬間呈現在眼前;同時,網絡資源的共享由于不再受空間、時間、自然環境的限制,為學習者創造了更多學習機會。
5.教學方法的變革
傳統教學方法一般是以滔滔不絕的講解,傳授知識為主,教師的主要精力在于講授教材,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消極的。這種教學方法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信息時代的教學方法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情景模擬”“任務驅動”“案例分析”等。這些方法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以及體驗式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6.教學評價的變革
傳統的教學評價只關注教學活動的結果,而忽視教學的過程,它不利于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新型教學體系倡導運用多種評價方法、評價手段和評價工具綜合評價學生的進步和變化。改變只重結果,不看過程的考核方式,強調通過在學生發展的各個環節具體關注學生的發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IT人才英語技能培養體系構建是新型教學體系的大膽嘗試
IT人才英語技能培養體系的構建,就是將教學體系嶄新內涵予以實踐,對信息時代各項教學變革給予落實。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落實教學手段變革,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建適應IT從業人員英語技能實際需求的“立體化”教材體系,即:形成“學生用書+教師用書+教學光盤+教學建議+模擬系統”的綜合教學材料,徹底改變傳統計算機英語教學教材單一、資料匱乏的窘狀。
2.落實教學方法變革,創建“以學生為主體、英語技能培養與基礎技術培養相結合、能力培養與素質培養相結合”的教法體系。
3.落實教育觀念變革,改變學生“聾子英語”、“啞巴英語”的現狀,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就業和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4.符合信息時代人才可持續能力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培養的目標,不但重視學生“英語+技術”技能的提高,還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實現了技能培養與素質培養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李和平.論信息時代教育的變革[J].外國教育研究,2005,(11).
[2]李麗華,王新民.信息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宋榮欣.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初探[J].職業時空,2008,(5).
[4]周效章.信息時代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實施策略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