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說明文閱讀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課前查閱資料,激起學生對壁虎的興趣,降低難度。
我曾做過一個小小的測試。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請學生談一談他們對壁虎的了解,僅僅有三位學生想起小壁虎會斷尾巴的知識,課堂氣氛很不活躍。雖然學生對小動物比較感興趣,但壁虎并不像小貓小狗一樣,是學生常見和喜愛的動物。因此要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必須從讓學生查找資料、深入了解壁虎做起。因此,在上課之前,我布置了一項預習任務:查找有關壁虎的資料。并且指導學生整理資料為己所用。閱讀相關的資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獨立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地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
在課堂上,學生把自己查到的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運用到理解課文當中去,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深度和廣度。如果課前學生對壁虎知之甚微,教師要使學生理解壁虎的外形特點、壁虎的外形特點與其捉蟲的聯系、壁虎是怎樣捉蟲的三個方面的內容,不僅耗費時間,而且難度較大。壁虎的外形特點和它捉蟲之間的聯系,本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經過學生觀察壁虎的外形和聯系相關資料,一經教師引導和小組討論,這個難點就迎刃而解。由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一點就破、不點自破,學生發言和討論都十分活躍。若有學生提出疑問,就會有學生主動地根據自己對壁虎的了解做出解答或補充。這樣,問題來自于學生,解答也來自于學生,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課文講完后,教師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說一說對壁虎還有哪些了解。學生們爭先恐后,高高地舉起小手想展示自己。這種方式很有效地肯定了學生的勞動成果,激勵他們更主動地查找資料和學習。
二、變抽象為形象,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壁虎不是學生常見的動物,在理解壁虎的外形特點和它捉蟲的聯系時,學生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除了讓學生查閱資料之外,教師有必要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搭建一個梯子,讓學生較容易地往上爬。同時,教師還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體會和感悟,增加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時間。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主體性的深度。
在教學中,為了更形象地把壁虎的外形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突出壁虎的外形特點,為學生理解壁虎的外形特點與它捉蟲之間的聯系打好基礎,我掃描了一張很有代表性的壁虎圖。圖片比課本插圖更逼真,而且壁虎的外形特點十分明顯。在教學中我請學生一邊觀察壁虎圖片,一邊讀書體會壁虎的外形特點,因此理解壁虎的外形特點就變容易了。這一步驟非常重要,它為解決課文的難點——壁虎的外形特點和它捉蟲有什么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壁虎到底是怎樣展示它高超的捉蟲本領的呢?壁虎怎樣捉蟲不是課文的難點。但真正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壁虎捉蟲,加深對課文地理解,必須借助壁虎捉蟲的錄象。我在放錄象之前這樣提醒學生:告訴大家,因為壁虎捉蟲的速度很快,如果你眨一下眼,可能機會就錯過去了!僅僅一句話,學生特別認真,積極性特別高,觀察的效果非常好。
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
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在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去幫助學生構造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只有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新的認知結構才能構建起來。小學生本身具有的認知水平比較低,知識經驗比較少,而且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必須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主體性發揮的廣度和深度。
在《壁虎》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多次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比如:課前布置查閱相關資料的預習作業;課堂上提供邊讀課文邊觀察壁虎圖片的機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同桌討論壁虎外形特點與捉蟲的關系;仔細觀察壁虎捉蟲時的錄象;在老師范讀的同時學生模仿壁虎捉蟲做動作;在讀中體會壁虎高超的捉蟲本領……
這里,我要重點說一說:讓學生動起來,提高主體參與的深度!壁虎捉蟲速度之快,動作之敏捷,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必須給學生創造機會去親身體會。課文描寫了壁虎兩次捉蟲的經過。學習第一次捉蟲時,我是采取放錄象,讓學生體會,并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學習第二次捉蟲時,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采用下面的方法:老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邊聽邊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模仿壁虎捉蟲時的動作做出來,并提醒學生,看誰更像一只機敏的壁虎。哪兒該速度放快,哪兒該猛地一躥,使飛蟲躲閃不及?哪兒該放慢,靜悄悄地,讓飛蟲發現不了?學生在心里都會有一個清晰的把握,為理解課文和有感情地朗讀做好了鋪墊。
四、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領悟。
在說明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害怕學生不能深刻地理解課文,所以抓緊一切時間用來講解文中所謂的知識點。這樣,只會剝奪學生主體參與的機會,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教師能恰當利用教學手段地為學生理解課文搭建階梯,引導他們去理解課文,并且通過恰當的語言做引導,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其效果比單純地分析課文要好得多。
說明文一般比較難讀得精彩,并能入情入境?!侗诨ⅰ愤@一課也不例外。講壁虎捉蟲時,課堂時間所剩不多,采取以讀代講,為學生爭取主體參與的時間無疑時最好的選擇。首先,我通過錄象和模仿壁虎捉蟲時的動作兩種較為直觀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壁虎捉蟲時的特點,然后通過學生的朗讀進一步指導并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用上這樣的語句:壁虎爬得慢時,能不能讓飛蟲發現?壁虎爬得快時,能不能讓飛蟲逃跑?想一想,怎樣通過你得讀,展現出一只機敏的小壁虎?……因此,學生通過親身的體會和朗讀,對壁虎捉蟲時的動作把握得比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