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職學院的教育過程中,不但要重視學生在知識方面的素養(yǎng),還得重視對學生人格品質(zhì)方面進行培養(yǎng)。隨著近幾年,高等學院對于學生心理十分重視,促使學生在對待生活、對待學習方面,有著正確的、積極的心態(tài),以此來解決生活中、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本文主要對積極心理學中的基本內(nèi)涵進行分析,探究目前高職學院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guān)鍵詞:高職院校;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解決對策
積極心理學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人們能夠時刻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讓能夠擁有充實的生活,促使人們發(fā)揮出卓越的才能。隨著積極心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其加強建設(shè)人類的人格品質(zhì),并對以往心理學研究中所存在的“疾病模型”進行改善,從而給人們生活、心理健康方面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在教育過程中,靈活運用積極心理學中的研究成果,如優(yōu)勢理論、建構(gòu)理論等。不但可以將同學們身上的潛能激發(fā)出來,而且還能夠讓他們自身的美德和人格得到完善,從而促使他們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一、積極心理學
在心理學領(lǐng)域當中,積極心理學不僅是一場新的革命,而且還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史當中一個新的里程碑,從積極角度上對傳統(tǒng)心理學進行研究,是一種新興科學。而積極心理學的形成,是以Csikzentmihalyi和Seligman在2000年1月所發(fā)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作為標志。其是以科學方法和科學原則對幸福進行研究,文中提倡將心理學作為積極取向,對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zhì)進行研究。積極心理學在進行心理治療時,主要有以下三點觀點:第一、心理治療并不是對受損部分進行修復,而是培養(yǎng)人們擁有正向的力量;第二、強化及培養(yǎng)正向力量,以此來對個案缺陷進行修補或取代;第三、將人們積極潛能或正向潛能發(fā)揮出來,其中包含生命意義、快樂、創(chuàng)造力、智慧、樂觀、自主、幸福感等。
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教育的現(xiàn)狀
(一)高職院校心理教育特點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有著年輕人的共性,但是在心理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個體化差異。其一,高職教育的目標為指導學生就業(yè),讓學生能夠?qū)W到一技之長,畢業(yè)后順利就業(yè),這也是很多學生家長的期望,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從入學時就面臨著擇業(yè)和就業(yè)的巨大壓力;其二,高職院校大多數(shù)采用“2+1”的學制,用兩年的時間來學習理論課,第三年到實習單位進行頂崗實習,這種固定模式,導致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比較受限,高職院校的學生會比普通大學生更早的接觸到社會,他們更懂得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除此之外,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是高考的失敗者,他們會有自卑、消極等不良情緒。目前,我國就業(yè)形勢比較嚴峻,這也給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加重了就業(yè)壓力,很多學生都是在茫然中被動走向未來。
(二)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我國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使用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通常整個教學過程為演示案例、提出問題、分析案例、解決問題,表面看教學過程似乎是在討論,實際上這種教學模式屬于理論講解。這種教育模式只是處于理論層次上,并未正確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述求。除此之外,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心理進行引導,然而所帶來的效果卻是短暫的。如果長期使用單一的、枯燥的、固定的教學模式,不僅很難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會讓學生有抗拒心理產(chǎn)生,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在心理出現(xiàn)問題時不愿意表達出來。
三、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策略研究
(一)在心理教育中應用優(yōu)勢理論與多元智能理論
早期的積極心理學重要研究之一就是關(guān)于積極個人品質(zhì)的研究,將美德與個人的優(yōu)勢相結(jié)合,論述了人類各種不同的積極的性格品質(zhì)。而這些品質(zhì)也為人類的幸福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教育者應認識到,由于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不同,接受教育過程的表現(xiàn)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其教育的過程中,也應運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過多關(guān)注學生問題與癥狀的現(xiàn)象。例如某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生李某,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得他很自卑,學習成績差強人意,與同學相處也不融洽,但是他的書法成績卻很好,心理健康教師發(fā)現(xiàn)了李某在書法上的優(yōu)勢,每次課上都鼓勵、贊賞李某,并讓他幫助其他同學提高書法成績,不僅增強了李某的自信心,同時也改善了他和同學之間的關(guān)系。多元智力理論是指智力是由7種不同的、相對獨立的部分構(gòu)成,每一種都有其獨立的功能,這些功能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個體身上擁有的智能也是多元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社會實踐當中,任何一種智能都有其同等重要的作用與地位。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觀察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并開發(fā)學生的潛在智能,將其個體優(yōu)勢與潛在智能相結(jié)合,再按照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變通與應用。通過增加多元化的課程,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與特點因材施教,從自知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方面的發(fā)展。
(二)在我國心理教育教學中應用積極情緒拓展建構(gòu)理論
在我國,有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由于自身生理或者家庭的原因以及社會的影響,在身體或心理上存在有殘缺,使得他們與正常人群相比更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或者發(fā)生不適當?shù)男袨椋纾涸斐蓡斡H家庭的學生,他們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存在著心理狀況,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也較差。與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單親家庭的學生在學習能力與社交能力、活動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劣勢,他們很難融入群體的關(guān)系,很難與他人相處。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正是樂中求學的階段,他們本應處于陽光向上,調(diào)皮貪玩的年齡,但是對于“特殊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感到孤獨、焦慮、缺乏安全感等心理情緒,因此,把積極情緒拓展理論應用到心理學教育當中,不僅能夠幫助這些學生消除負面情緒,還能幫他們建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讓他們在快樂、陽光的環(huán)境與心情中成長。在積極心理學中一項重要的理論研究成果就是積極情緒拓展建構(gòu)理論,它在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積極情緒拓展建構(gòu)理論應用到我國的心理教育教學當中,能夠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該理論還能夠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積極的情緒,能夠有效地幫助教師開展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積極的情緒不斷的重復與積累,能夠幫助學生們開拓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創(chuàng)造的能力,也有助于他們改善人際交往能力,讓他們在積極快樂中健康的成長。教師將積極情緒拓展建構(gòu)理論融入到特殊教育時,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自身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能夠給學生提供積極情緒的資源,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或者生活當中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積極情緒。
(三)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教育教學構(gòu)建途徑
在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通過積極情緒理念的干預,使學生在積極情緒理論干預結(jié)束之后仍然能夠保持積極的情緒,而這種心理療法也運用在了心理健康教育當中,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理念,同時,在積極心理學的指導下能夠激發(fā)學生獲得新的能力,有效的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的情緒,幫助學生激發(fā)各種認知能力,例如:感知覺、直覺等。通過心理指導,讓學生們獲得了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在我國一些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幫助了很多心理存在缺陷的學生改善心理狀況,消除負面的情緒,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
四、結(jié)束語
在高職院校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發(fā)展。在傳統(tǒng)心理健康的教育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案例都是較為消極的,而積極心理學所采用的教學案例都是積極的、正面的,能讓學生在案例中感受到美好、樂觀的一面,以此來改善學生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能直視自身所存在的心理狀況。與此同時,運用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學生肯定自我、認知自我,對于自身的心理需求能正確判斷,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周飛燕.基于積極心理學視域分析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J].亞太教育,2016(1):269.
[2]李明輝.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進策略——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J].科技風,2017(14):43.
[3]高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社會支持對總體幸福感的影響及教育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4]解濱羽.積極心理學對特殊教育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20):146-147.
[5]周厚余.積極心理學視角的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動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6,28(1):61-66.
[6]朱勝男.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現(xiàn)代交際,2019(7):155-156.
[7]郭淑芬.基于積極心理學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4):91-92.
作者:黃艷華 單位:山東特殊教育職業(yè)學院
高職教育理論 高職數(shù)學論文 高職教育培訓 高職院校教育 高職會計教育 高職畢業(yè)論文 高職教育論文 高職文化論文 高職英語論文 高職教育 紀律教育問題 新時代教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