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析教師中的學習與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最近讀一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朋友應邀參加某公司職員應聘,公司把前來應聘的人員分三天三次用相同考題的試卷進行考核,朋友三次都以相同的答案相同的分值(99分)名列第一;而同來應聘的另一女孩,第一次以95分名列第二,第二次以98分名列第二,第三次也以99分的好成績與朋友并列第一。這樣這位女孩被公司錄取,而朋友以三次高分被拒之門外。究其原因公司總經理道出了原委:朋友雖三次都高分,但三次答案一模一樣,公司職員不單要有才華,更應懂的反思,善于反思,善于發現錯漏的人才能有進步;公司之所以三次考核試卷一樣,不僅僅考知識,也考反思能力。朋友聽后,啞口無言。”
看了上面的故事,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不由的想起了我們教師隊伍中的一些“佼佼者”,幾十年如一日,連續幾屆學生都用同一種教法,同一本教案,幾乎一成不變。這不是在給我們敲響警鐘嗎?
1.教師需要學習
教師現有的知識與技能遠遠不能緊跟時代形式,要想做一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好教師,我們必須努力學習。
在廣大基層學校,大多數教師都是照搬現成的教案集、參考書而“編寫”教案,甚至很多教師還是課后案、教后案,那些干凈的優秀教案就是這樣克隆出來的吧。這樣的教案在教學上實質上起不到多大作用,只是一種教書的工具,或是應付上級檢查的“遮羞布”。運用這樣的教案做課顯然不會作出一節好課,這樣的教案是別人的思想,別人的設計,沒有考慮自己學生的學情和現狀,那就不適合自己的學生。優秀的教師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教學藝術。教案是具有明顯獨特性的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案不僅要有課前設想,課中實踐修改,還有課后補充、反思等多個環節。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育教學藝術風格,設計的教案各不相同。新課程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等多種理念,那么我們的教案也會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因此同一教師不同情況教案設計也會不同。
世界在不斷發展、變化,教育形勢在發展、變化,教師自身的素質也在發展、變化,我們的教案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教師只有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學生狀況設計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案,然后經過不斷的實踐、補充、修改、反思等多個環節,才是真正的好教案!
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鮮劑”。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充分為自己“充電”、“蓄能”、“補鈣”,才能不斷接受源頭活水的補給。通過學習實踐,結合自身實際,或體驗成功,或反思失敗。新理念與追求,在運用過程中得到彰顯與落實、實踐與反思,交流與探究,互動與創新。我們與課改為友,與知識為友,用靜心的學習來繪就自己比天空更為廣闊的心靈。
教師要購買了一些教育名著、課改叢書等,認真閱讀,寫出讀后感,研究教育教學和新課改。每日看新聞聯播,知曉天下事;經常看專業刊物,專業知識經常學習,厚積薄發廣博攝取。學然后知不足,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讀書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深感教師責任之重大,時刻有職業緊迫感。“勤奮學習,不懈思考,勇于實踐”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功課。教師因此也應由簡單的“教書匠”轉變為自覺的研究者、主動的實踐者和嚴肅的反思者。教師要做到知與行統一,以嚴謹的工作作風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以廣博的愛心喚發學生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在實踐中鍛煉,在體驗中成長。
2.教師需要反思
每一次教學設計、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有不完美的內容,之后需要我們不斷的反思、實踐、創新。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反思是思想的反芻,是對思維的思維。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能力,一種習慣。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教師教育素養的提高,成為一個專家學者型教師。教學反思能夠促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并運用理論設計和指導自己的教學,正確分析和認識各種各樣的教學現象,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縮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跨越觀念與行為之間的鴻溝,使理論與實踐相互支撐。反思是一個醞釀、發現、創新的過程。通過反思,教師不斷超越經驗,創造性的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師德水平的提高。
教學反思應做到既從理性層面審視實踐,又從實踐層面揣摩、體驗理論的深奧。教師養成了理性思維的習慣,具有了理性思維的眼光,就可以從習以為常的教育現象中發掘出別人難以發現的閃光點,也就為自己的教學不斷諸如新的活力,新的內容。課堂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反思具有對課堂的監控作用,能使教學高質高效的進行,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在教學后反思,這種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自我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學反思就是要能夠喚起教師對教育教學中真實問題的關注。教師始終帶著問題意識面對教育現象,使教師逐漸的具備了教育家的專業眼光,具備了研究者的素質和能力,也就會找到真正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形成問題意識,教師就會找到反思的觸點,其反思的內容會更加豐富,反思的深度和廣度會更加深入,反思的效果會更明顯。
要實現教師專業化,持續化發展,就必須大力倡導教師的反思實踐,使每一位教師擁有這種思想、意識、能力、習慣,最終實現教師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自我反思是教師的一種研究方式。教師應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自我反思本質是一種理論家與實踐者之間的對話,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在心靈上的溝通。自我反思應貫穿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教師自我反思的過程是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示教師雙重角色的過程。從本質上說,反思是自我發現、自我評價的過程,是整合自評與他評的結果,是全面認識主體教育活動的科學影響、人文影響與社會影響的結果。反思不僅是一種方法或態度,而且是一種文化,是在借鑒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認識基礎上的創新努力;反思又是一種挑戰、一種人格提升、一種全新的生命追求。
總之,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體驗成長,感悟成長,獲取教育的真諦。我們只有不斷的探索、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思維,創新評價,踏上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終生學習之路,我們的教師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