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間信息傳遞數學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的理論觀念早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然而,這一觀念在教學實踐操作中尚未能得到真正落實。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通過學生在教師主導下為達到教學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才能得以實現.鑒于以上情況,我在進行“以學生為本位,在活動中學習”的課題研究中,深深體會到,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更要加強學生間的信息傳遞,這樣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下固就如何加強學生間的信息傳遞,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小組討論
討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就教學中的某個問題發表看法,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完成某一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這里的小組討論,是在個人自學的基礎上的發展.小組討論中,各層次的學生都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討論中觀摩同伴的學習方法,調整自己的解題思路.
在小組討論前,首先要把班級中的全體學生,每4人或3人一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固定起來.并且在每組中選一個優秀生做組長,可以在討論中起組織的作用.討論的過程,是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便于緊扣教學重點與難點.例如,教求比一個數多兒的數的應用題.在作好鋪墊的基礎上,出示例題:桃有4個,梨比桃多3個;梨有多少個?然后要求學生讀題、審題、分清條件和問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學生獨立操作學具.(第一行擺桃4個,第H行擺梨,先擺跟桃同樣多的4個,再擺比桃多的3個.)這時,老師提出分小組討論:剛才你是怎樣擺梨的?怎樣求梨的個數?為什么?每個學生在各自組長的組織下展開激勵的討論。每個學生都要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即使有部分較差一些,在討論中觀摩同伴的學習方法,也能形成解題思路.小組討論結束
后,每小組再指各代表發言,交流討論的結果。同時老師作適當的點拔。這樣,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與同學的共同合作中,形成了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解題思路。
通過小組討論;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得主動、輕松、愉快,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同桌互動
同桌互動,也能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知識交流。我常常在同桌z間開展“比一比”的活動。如;一種新的解題思路形成后,我緊接著就組織學生比一比誰說得最好.同桌兩位學生,甲先說乙聽;再二說,甲聽.講完后;同桌之間評出優勝者,老師給子表揚。這樣學生在競爭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新知識,尤其給基礎較齊的學生提供了再次學習的機會,便于及時掌握知識,同樣也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再如為了鞏固表內乘除法的計算,以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在課堂教學中,可開展同桌間“比一比”的活動.每次老師出示同等難度,相同數量的兩組D算題,比誰算得又對又快.第一輪:中算人組,乙算B組.甲算,乙判斷;乙算,甲判斷,交替進行.第二輪:交換賽題,乙算太沉,甲算B組,同樣的方法進行.最后評出兩次比賽的優勝者,給予獎勵.‘比一比”活動,不僅擴大了參與面,而且增加了訓練的強度,有
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間的信息傳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課堂效率一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互助合作的技能,個性品質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順應教育社會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