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課教學設計思路和過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的這一節心理輔導課是按一定的心理學原理和指導技術設計的,是一節以學生為主體的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專題活動課。下面,我以我上的五年級心理輔導課“我會更好”為例,談談這一節心理輔導課的教學設計思路及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針對情況,選擇內容
五年級的學生已屬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要求不斷提高,學習任務不斷加重,部分學生由于對學習生活不適應,往往會產生較多不良的情緒,容易對自己產生疑問,否定自己。而在這個年齡段,具備一定的自信心對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運用團體咨詢的輔導方法,循序漸進地開展輔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能解決最困擾自己的問題的方法。針對學生的這類問題,我選擇了“我會更好”作為主題內容。
二、圍繞主題,確定目標五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標是:增強學生學習技能的訓練,培養其良好的品質;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提高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學生形成進取的人生態度,喚醒他們的自我意識。因此,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我會更好”這個主題,擬定的教學目標如下:(一)讓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認真去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二)告訴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困難,只要合理安排就能很好地解決;(三)讓學生從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緊扣目標,設計方式
輔導目標確定之后,我設計了如下輔導方式:(一)講述與討論;(二)開展團體趣味活動;(三)分享體會與收獲。心理輔導課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活動來進行的,學生的主體作用占極大優勢,而教師只是作為一名輔導者,在其中穿針引線。因此,教師的講述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就作為主要的輔導方式貫穿全課。
四、展開活動,分享收獲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故事引入、“拍手游戲”、“心有千千結”游戲、疑難解答、分享收獲五大部分。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明確教學活動的目標,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我從“書生趕考”的心理故事引入,讓學生明白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建立了認識基礎后,進入活動一“拍手游戲”,讓學生通過自我猜測和自我體驗認識到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沒有能力,而是我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己猜測一下自己一分鐘能拍手多少次,許多學生都說最少能拍50次,最多只能拍100次,而經過測試卻發現他們能拍400多次。活動二“心有千千結”游戲是團體咨詢中開展較多的一個活動。活動規則是:將全班學生分成小組,各小組圍成圓圈,手拉著手,記住左手拉的是誰,右手拉的又是誰。然后松開手,任意走動,再把手拉上,要求左手和右手拉的人都是剛才拉著的同伴。這個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悟出在生活和學習中,每個人都會碰到很多困難,就像無數的結一樣,環環相扣,但無論是怎樣復雜的結,只要我們運用智慧和力量,都能打開。活動三“疑難解答”是心理輔導課的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把在學習和生活中,最受困擾、最想解決的問題寫在紙條上,讓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幫助解決。這個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擁有許多忠實的支持系統,家人、朋友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最后讓學生分享這一節課的收獲。
五、結束簡練,充滿激勵精彩的結束語既是全課的總結和升華,更給予了學生無限的期望與啟迪。最后,我讓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提問學生:“你相信你自己嗎?你相信你能做得更好嗎?你找到了解決困難的方法了嗎?”學生一起高呼:“我相信,我能行!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這次總結,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對促使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心理有重要的意義。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心理輔導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自我,了解自我,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心理素質和人格得到健全發展。以上是我對這一節心理輔導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