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隨著現實問題的不斷出現,許多高職院校開始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學生工作的重點來抓。然而,有關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卻相對薄弱,許多高職院校只是套用一般高等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沒有在結合本校實際的基礎上探索出適合的方法和對策,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影響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v觀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全國開展的情況并不平衡,在工作體制、途徑、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規范的問題,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制度尚未真正形成,亟需得到進一步地完善和健全。從總體上看,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尚未建立,尤其是許多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二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專業知識、技能欠缺。許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于缺乏系統的職業培訓和相對專業的學術背景,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把握不到位,缺乏規范性;三是高職院校辦學規模小,學科設置不夠科學,較難吸引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業人員,學歷水平低,實踐經驗匱乏,無法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團隊,導致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難向縱深方向發展;四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進展緩慢,還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獨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論與方法。
二、完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為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更加科學有序地發展,筆者在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1.轉變觀念、科學規劃,實現全員育人的新局面。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系統性的全局性的育人工程,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就很難保證心理健康工作的持續發展。因此,學院領導應把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作為出發點,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意識,拋棄落后觀念,做到科學、及時地指導,并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面助人的良好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人文學科的教育一樣,都是不斷完善大學生人格,培養大學生高尚情操,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學科,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傳,讓學院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在實際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自覺融入心理健康的思想和意識。如果全員育人意識宣傳不夠,學校其他部門、老師對這項工作了解不多,就會造成部門、老師之間協作意識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勢單力薄的被動局面。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特殊性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大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其心理品質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結合現階段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設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提升課程內涵和科學性:第一,集體備課,就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授課等問題進行充分地交流和溝通,以高職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基點,與時俱進,搜集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資料,認真備課,科學設計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師的授課質量。第二,如果條件允許,除必修課外還可開設一些選修課程,如可以開設實用性較強的心理咨詢相關課程。通過開設相關課程,一方面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心理咨詢,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意識到心理咨詢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選修課與必修課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多點多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第三,貼近學生實際,適當運用心理小游戲增加課堂趣味性。授課過程中適當地穿插心理小游戲、心理測驗等內容,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使學生真正從枯燥的理論知識中跳出來,在游戲中獲得心理體驗,從而促進心靈的成長。
3.結合高職院校實際,走多元化綜合教育發展之路。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與體系。因此,單一的教學模式、德育模式和咨詢模式都已經難以滿足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為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筆者認為推行多元化綜合教育的發展模式是當前高職心理健康工作的必由之路。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搭建心理健康網絡平臺,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當今世界是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大學生群體是中國網民群體中最活躍的,上網已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是他們了解時事、查閱資料、交流感情及休閑娛樂的重要途徑。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即時性、對象廣泛性、信息隱秘性等獨特的優勢。因此,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受大學生喜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實現,可以滿足學生諸多需求。第二,營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工作開展的校園文化。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內容與校園文化息息相關,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總是從繁榮的校園文化中汲取營養。心理健康工作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借助特定的心理健康節日,開展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心理活動,主動將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宣傳融入其中。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得益于優良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對學生思想及心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無法取代的。
4.適當增加專兼職教師數量,增強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只有不斷提高專兼職教師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使其更好地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專業化程度偏低的現象。師資隊伍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瓶頸。隨著學生需求的不斷發展,只有適當增加專兼職教師人數,增強心理咨詢與危機干預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落實師資培訓專項經費,加大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力度,在考核上對心理專兼職教師予以一定的傾斜,保證心理專兼職師資隊伍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以學工隊伍為抓手,加大對輔導員等一線學工教師的業務培訓。學工隊伍是一切學生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力量,這支隊伍因為與學生關系較為密切,也較容易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是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所以,加大對學工教師隊伍的心理學專業培訓,讓他們學會甄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將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區別開來,對進一步推進基層心理健康隊伍的建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結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和創新的工程,隨著社會需求的多元化,高職院校逐漸成為我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各行各業人才的重要任務。但是較之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其先天的不足,如基礎弱、投入少、領導重視程度低、缺乏專業人才及科研能力弱等。在這樣的現狀下,如何讓高職學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擺在每一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通過大量資料的整合和分析,提出具體的對策和建議。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研究,為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科學依據。
作者:蘭麗單位: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