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廣州市荔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連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8.6±9.17)歲,
入組標準:①均符合國際心臟病學會及WHO有關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小學以上文化程度;③性別不限,年齡<70歲;④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各類心理及精神障礙者;②有其他嚴重的急慢性軀體疾病。同時選取社區內非住院冠心病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5.8±10.24)歲,
入組標準:①按國際心臟病學會及WHO診斷標準明確診斷的心絞痛型冠心病和陳舊性心肌梗死型冠心病;②本地常住居民,生活自理,年齡40~75歲;③患者志愿參加本項目。
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各類心理及精神障礙者,如抑郁癥、躁狂癥等;②經藥物治療收縮壓仍≥18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張壓仍≥110mmHg;③口服降血糖藥治療后,空腹血糖仍≥11.1mmol/L;④有嚴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傳導阻滯、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者;⑤有明顯肝腎功能不全或近期患肝炎者;⑥明顯心臟擴大者;⑦其他不能長期合作或參加本研究決心不大者。將符合上述納入和排除標準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及冠心病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健康水平調查方法
在給予統一指導語前提下,由統一經過培訓的全科醫師對8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進行自評問卷測評,由患者自評,調查問卷選用SCL-90、EPQ-RSC及自制的一般情況調查表。
1.2.2社區綜合干預效果評價方法
應用SCL-90、GQOLI-74及LikertScale于干預前、干預后3、6、12個月調查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情況,同時比較兩組干預后胸痛、胸悶等癥狀的發作次數、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的消耗量及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等指標。
1.3干預措施
對照組只維持原有的治療方案,并給予常規的冠心病相關知識教育,干預組在此基礎上采取以下社區綜合干預措施。
1.3.1合作管理
社區建有冠心病防治網絡系統,為每個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定期查體,定期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個體化指導。
1.3.2健康教育
主要是讓患者認識到影響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定期出宣傳板報,贈送知識手冊和畫頁,組織觀看錄像,舉辦醫學講座,開設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咨詢門診,進行測壓及咨詢指導等。
1.3.3行為干預
正確引導患者自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對行為的控制能力。為高危人群和患者制定科學的行為要求,尤其對高血壓病和冠心病患者促進其戒煙控酒,根據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功能狀態等指導鼓勵患者進行適合個人的有氧運動;指導冠心病患者避免或減輕冠心病的其他危險因素。
1.3.4心理干預
積極與冠心病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溝通,了解患者性格特點及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疏導、安慰、支持、鼓勵,幫助患者消除心理、社會緊張刺激,指導控制良好情緒。
1.3.5相關疾病的協同防治
冠心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是四種相關疾病且為因果。因此冠心病的社區干預應從多因素、多方位進行。有效控制高血壓,預防高脂血癥,控制血糖,定時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并發癥。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
本次研究應用SCL-90、EPQ-RSC對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癥狀自評量表平均得分為(58.7±12.6)分,表明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況較差,EPQ-RSC:P量表(精神質)T分平均為(60.2±2.4)分,E量表(外向-內向)T分平均為(37.6±3.2)分,N量表(神經質)T分平均為(61.1±3.8)分,L量表(掩飾性)T分平均為(32.8±4.6)分,表明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感情缺失、內向、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及抑郁等不良情緒。
2.2非住院冠心病患者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及生活滿意度評分
干預組在干預3、6、12個月后SCL-90、GQOLI-74及LikertScale等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同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干預組
干預后胸痛胸悶等癥狀的發作頻率、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的用量等指標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討論冠心病患者常因受疾病預后不良和較高的猝死率影響,加之長期治療造成的生活質量下降,因而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緊張等負面心理,本次研究,通過對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SCL-90平均得分為(58.7±12.6)分。EPQ-RSC:P量表(精神質)T分平均為(60.2±2.4)分,E量表(外向-內向)T分平均為(37.6±3.2)分,N量表(神經質)T分平均為(61.1±3.8)分,L量表(掩飾性)T分平均為(32.8±4.6)分,表明住院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容易產生焦慮、緊張及抑郁等不良情緒;對于冠心病患者心理問題若不給予相應干預,過激的心理反應又可引起神經、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加重冠心病病情,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對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療的同時應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基層醫療機構,除基本診療行為外,其主要任務為慢性疾病的管理和預防教育工作,在對居民定期隨訪,進行基本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預防知識宣傳時,可對患者的心理及社會、家庭支持情況有著更直觀的了解,從而可以更好的進行心理干預;本次研究發現,干預組50例非住院冠心病患者干預前的SCL-90評分平均為(41.2±9.6)分、GQOLI-74評分平均為(145.5±26.4)分、LikertScale評分平均為(2.1±0.8)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普遍存在心理健康狀況差,生活質量低,生活滿意度差等現象,干預組在給予冠心病患者相應的社區綜合干預后,隨著時間推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冠心病患者對自身生活的滿意度也有了較大改觀,而對照組雖然各項指標評分也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較同時期干預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組胸痛胸悶等癥狀的發作頻率、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的用量等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社區綜合干預同樣有利于延緩冠心病病情進展,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預后。
3總結
綜上所述,社區衛生服務在冠心病的預防、治療及康復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社區綜合干預可顯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作者:康驪泉蘭薇李浣冰陸彩瓊李寶華單位:廣州鋼鐵企業集團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