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化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毋庸贅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課程改革的落腳點,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
傳統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不敢提問題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兩種不良的心理:一是怕同學嘲笑,二是怕老師責備。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就應該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消除不良的心理。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自我表現和交流的機會,只有師生平等,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課堂教學的討論中去,問題意識才能夠得以激發和培養。因此,教師要做到:一是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要求,甚至是幼稚可笑或者荒繆,教師要贊揚這種敢于提問題的勇氣。比如,在執教《凡卡》這一課時,有個同學問:“凡卡怎么那么笨,為什么他自己不跑回鄉下?”班里的一些同學哄笑起來,我首先肯定該生的提問,然后,讓學生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想想,即使凡卡自己跑回鄉下,那他的悲慘命運能改變嗎?二是當學生提出的問題詞不達意時,教師也要認真傾聽,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總之,營造一種寬松、包容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敢問的意識,引導學生選擇有探索意義的問題,學生的思維空間會得到更好的開發,課堂會更活躍,更加充滿求知創新的生命火花。
二、激勵學生,讓學生樂問
小學生喜歡爭強好勝,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競賽、評比等激勵措施,提高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課堂上如果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就會把問題寫在黑板上,另外給合作學習小組加分,這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最重要的是,要創設機會激勵那些性格內向、對語文不感興趣的同學發言,哪怕問題沒什么價值,但只要是說清楚都給予肯定。另外,教師注意運用肢體語言,如微笑、注視、點頭、摸頭等不經意的小動作鼓勵學生,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見解,樂意提出疑問。
三、授之以漁,讓學生會問
學會質疑,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信心來源。“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予漁”,教師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必須經常性地指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質疑。
1.學會問什么。
學生的提問有淺層次的問題,也有深層次的問題,如促進深入思考的探究性問題、品味表達方法的鑒賞性問題、挖掘課文“空白”處的想象性問題等。如學習《搭石》伊始,學生只提出一些淺表性問題,如:什么是“搭石”?誰“搭石”?怎樣“搭石”?我啟發他們進一步思考:在這篇課文中,我們還有一些更想知道的問題,如“搭石”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人們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并讓學生討論比較這兩組問題,哪些問題更有思考價值。這一討論,使他們認識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應留意重點的詞句,選擇性地提出問題,養成咬文嚼字、認真推敲的好習慣。
2.學會怎樣問。
在重點之處可“聯問”,如《一夜的工作》“為什么說總理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聯系課文出示的“閱讀鏈接——總理的一天”;課文的“空白”處可“添問”,如《狼牙山五壯士》“當五位壯士在跳下山崖時,他們會想些什么?”不認同處可“駁問”,如《草船借箭》“諸葛亮明明是設計騙箭,為什么偏偏說‘借箭’呢?”事實說明,只要學生在個體活動中進入問個“為什么?”“是什么?”的問題情境中去,就會積極去探索,自主去掌握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留給學生發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問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得更主動更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妨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質疑問難。質疑問難的時間可以在上課前、上課時,也可以在課后,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課前,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內容;課中,引導學生專心聽講,邊聽邊提問題;在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繼續提出問題。如我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在結尾時問學生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個學生就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五位壯士要跳崖”,這時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我就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說:“這樣才能體現壯士的英勇”,有的學生說:“因為五位壯士無路可走了”,有的學生說:“五位壯士不想做俘虜”等。在課堂上讓學生發問,可以檢查出學生還有哪些疑惑,也為我們教師的進一步教學或者輔導明確目標。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新課改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樂問、會問、多問,不斷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作者:黃愛嬋 單位:廣東廣州市白云區棠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