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培養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占據重要的位置。閱讀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但是在如今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多種問題,導致學生閱讀自主性差,閱讀能力較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鑒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所在,并提出了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學好語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低,很難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有效的引導,也會造成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缺失。想要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來選擇合適的內容,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1]。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地位不被認可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多是在教師的控制下進行的。這樣的教學形式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跟隨教師的講解完成學習,也會逐漸對教師產生依賴性,從而直接導致學習自主性的喪失。其實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無論是課堂效果還是教學效率,都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判定的,只有學生吸收了課堂知識,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成果,教學目標才能有效達成。但是在現如今的小學教育中,很多教師會忽視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此外,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生天性好動、貪玩,如果主導課堂,會導致課堂混亂,難以保障教學效果。這種認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學生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發現了學習的魅力,他們會迸發出很強的學習動力,與被動地接受知識相比,這種方式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效率也會更高。
(二)學習興趣缺失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案的設計還是課堂內容的進行,都是參照教材進行的。雖然教材是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的,但是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過分依賴教材,缺乏對課堂內容的創新性,導致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其實教材只是語文教學中很小的一部分內容,與教材內容相比,相當多的課外讀物同樣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也會吸引學生興趣,但是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挖掘這部分內容。對教材內容拓展,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的限制下,教師會放棄拓展內容。除枯燥的課堂內容外,單調的課堂形式也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缺乏互動,在課堂上的表現尤為明顯。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內容,學生多是在下面聽講,師生之間缺乏交流。還有部分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將精力一直放在課堂上。這樣的課堂氛圍枯燥,學生有不理解的問題也不會主動向教師提出,而教師也無法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而課堂效率也會不斷下降。
(三)教師忽略學生的興趣和認知特點
部分教師已經認識到,要想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首先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會更加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產生閱讀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提升語文學習能力[2]。但是學生的認知能力較低,所以教師必須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知又能讓其產生閱讀興趣的內容,保障教學效果。教師在這方面的忽略不但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能使學生因為內容晦澀難懂而失去閱讀興趣。每個學生性格特點都不同,對閱讀內容的興趣程度也會有很大差異,教師如果不能詳細地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只是千篇一律地選擇閱讀內容,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提升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的途徑
(一)認可學生的主體地位
要想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認可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教師應當將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以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多余的時間可以用來拓展講授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也能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在語文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會被逐漸培養起來,今后的課堂效率也會逐漸提高,最終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3]。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豐富的課堂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首先,語文教師要擺脫對語文教材的依賴,多選擇一些有趣的課外閱讀內容進行課堂教學,同時加入更多新穎元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會深入地學習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現如今是信息技術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多媒體引入課堂,豐富課堂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可以用視頻、圖片等更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形式將學生的眼球吸引在課堂上,解決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教師應以多媒體為媒介,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與學生加強交流溝通,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提升課堂效率。在這種課堂形式和內容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語文閱讀技巧,并且會產生更強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4]。
(三)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
閱讀內容的選擇十分重要,小學生無論在語言理解能力方面還是認知程度上都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教師一定要選擇一些簡單易懂,但是故事性強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此之前,教師應當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包括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這樣才能依據學生的特點推薦合適的書籍,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教師還要積極與家長溝通交流,通過家長的反饋實時了解學生的閱讀動態,并且與家長探討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學生一旦產生了閱讀興趣,經一定時期鍛煉后閱讀能力會有顯著的提升,而這也是教師最想看到的結果。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圍繞學生制訂教學計劃;同時豐富課堂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技巧。在課堂之外,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有趣讀物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綜合所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權玉順.略論小學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國培訓,2016(02):265.
[2]高輝.閱讀悅讀——略論多媒體手段在中低段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中的作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4):174.
[3]孫啟英.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05):101.
[4]盧艷玲.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語文學刊,2015(23):151-152.
作者:溫香香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