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新課程古詩教學基本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地提升,所以進行教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這就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人們漸漸對外來英語格外重視,而忽略了中華傳統文化,這極不利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由此可見,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改變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為其將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引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理念,并轉變教學模式,這也就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小學階段,語文古詩占有較重的位置,所以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時,教師也應注意改變古詩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也應在提升自己創新能力的同時,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小學古詩教學有效開展。
一、古詩簡述
(一)古詩的定義
詩有近體詩和古體詩兩種,其可以按照音律進行劃分,也可以按照內容進行劃分。按照內容進行劃分,古詩包括思鄉、抒情、懷古、敘事等,且這些古詩都有著朗朗上口、字數相同及平仄押韻的特點。所以古詩的語句較為精練,在構思上也較為巧妙,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個文化里程碑。
(二)古詩的重要性
在對學生進行古詩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理解古詩的含義,還應讓學生認識到古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有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職責,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要讓學生體會到古詩所表達的感情,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此外,學生學習古詩,也能提升自身的內涵[1]。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枯燥、單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在課堂上只是單一地講述,并不注意學生的理解情況。這種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學習。我國的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其是由不同的詩人在不同時期創作出來的,可以說是歷史的見證者。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轉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古詩詞的內在含義,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激發,也能夠積極投入古詩詞的學習中。
(二)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缺乏重視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都是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習基礎知識上,對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框架重視不足,往往認為學生只要讀好書、認好字就可以了,所以進行古詩教學的時候,教師并不會過多地重視,只是讓學生學習生字。例如,在教學《憫農》這首古詩時,教師往往只是對古詩進行翻譯,卻很少講解這首詩的內在意義、寫作背景及作者想表達的感情,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古詩時也僅是對其進行很淺的認識,難以進行深入的了解。教師對古詩教學不夠重視也會對學生產生誤導,使其認為古詩詞不重要,從而在學習上忽視這方面的內容。
三、新課程標準下古詩的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對原有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摸索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體會古詩詞中的文字美
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往往想到的第一個方法就是朗誦,但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朗讀并不是傳統教學中的單一的朗誦,而是應該讓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體驗古詩詞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可以使學生漸漸融入古詩詞中,體會到古詩詞所帶來的文字美。而在這樣的朗誦教學中,學生古詩詞的學習水平也能得到提升[2]。例如,《憶江南》這篇古詩主要表達的是詩人對江南美景的贊嘆。而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能進一步體會到江南美景的絢麗,從而對古詩詞有了新的認識,其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也會提高。
(二)情境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古詩詞學習中,教師可以創設與古詩詞對應的情境,使學生能感受到古詩詞中的畫面,這也是現今較為流行的情境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消除了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篇古詩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瀑布的圖片或視頻,使學生理解詩人眼中大好河山的真實樣子,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唯美的畫面,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詩人的創作背景及思想感情,并強化記憶。而除了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境進行情境教學外,教師也應不斷進行學習,爭取在課堂上用語言描繪出古人所見之景,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聯系詩人背景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與詩人所處的背景結合。我國流傳下來的詩篇,往往都是在不同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其傳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將其與作者所處的背景相結合,則能使學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例如,在《七步詩》中,曹植在無奈的情況下寫下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的語句,而這兩句也是最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語句。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詩人所處的背景,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存在的思想感情,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古詩進行充分的理解,也更容易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理解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賞析名句,引起共鳴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詩詞也毫不遜色。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種類較為豐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與學生一同賞析古詩詞中的名句,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而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芙蓉樓送辛漸》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同賞析“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兩句詩中詩人以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這都是以他與洛陽親友的了解信任為基礎的,并不是對饞名進行洗刷,而是表達一種蔑視的情感。所以當教師與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賞析探討時,可以感受出詩人從澄清透明、清潔無瑕的玉壺中捧出純潔的冰心,以此來告慰友人,這樣比任何的相思語句都能表達出詩人對洛陽親友的深情。教師在進行語文古詩詞教學時,和學生一同賞析古詩詞中的名句,從而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進行古詩詞分析
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及了解古詩詞,教師應該對其進行引導,對古詩詞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結語
古詩詞作為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小學語文中對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美感及文化內涵,還能使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使其主動學習古詩詞,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寶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甘肅教育,2019(04):94.
[2]余玉芬.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17,15(18):186-187.
[3]孫永華.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25-126.
作者:湯希財 單位: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打柴溝鎮教育輔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