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實施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由于職業院校專業情況的特殊性,因此職業院校教育中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這便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素質教育被忽略。雖然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的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指出了當前職業院校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缺乏健全完善的素質教育體系、素質教育考核制度欠缺、學生偏重學習成績。并提出相應對策:改進教育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完善素質教育測評。
【關鍵詞】職業院校;素質教育;實施路徑
黨的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在單純的文化知識、技術能力層面,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文修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職業學院學生素質教育體系建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從教育理論的提出,到學者長時間的研究實驗,再到素質教育的初步實施和全面實行,每個階段教育工作者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優秀的新型人才,所以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兼顧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便是結合品德教育、智力培養、體能鍛煉、美商培養等方面,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二、職業院校實施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健全完善的素質教育體系
首先,主觀上缺乏重視。部分職業院校對于素質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從心理上不夠重視。其次,在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職業院校制訂的教學計劃缺乏合理性,對于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的判斷存在偏差,導致課堂傳授的內容不合時宜。最后,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教學效果差。
(二)素質教育考核制度欠缺
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的考試都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核,至于素質教育的測評大多采用學生自己評估或者學生之間相互評估的方式。雖然部分院校的學生素質測評是由教師進行,但部分教師對于評語的撰寫并不負責任,不切合實際。且部分學校和教師不支持熱衷于藝術的學生,認為他們不務正業。長此以往,導致這些學生對于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不自信,因此對于學校給予的綜合素質評估成績也不看重。
(三)學校偏重學習成績
決定學生能否順利畢業的關鍵因素在于學生的學分是否修夠,以及專業課是否全部通過,很少有學生因素質教育不過關導致不能順利畢業,學校也不會因為學生的藝術愛好而提升他們的綜合成績,這便直接影響了學生對于自身素質提升與藝術天賦發揮的重視程度,抱著“不管怎么樣,只要考試成績合格就能畢業”的心理,造成了學生對于素質教育不重視,從而難以推進素質教育。
三、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改進教育理念
首先,要提高素質教育在專業教學中的比重,使各個專業技能的教師把素質教育融入課堂,充實課堂內容,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要對教師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培訓,加強教師對于專業課教學與素質教育融合的認知,強調教師將學生的個人文化課成績與素質教育同等對待,實現專業技能與素質教育兩手抓。最后,根據職業學院學生的性格特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構建素質教育體系,以全面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在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開展中,教師素質的高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增長見識,鍛煉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師要明白,自己從事的是塑造靈魂、塑造人的工作,是教育現代化的關鍵,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用行動給學生樹立榜樣,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營造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大環境,和諧的校園學習氛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養成良好的學風。首先,職業院校中要創辦一些學生團體,給學生們搭建一個良好的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開展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素質教育的理念,如通過校園廣播站、校園新聞網、學校論壇等,以及開展相關講座或演講比賽等。最后,職業院校還應該加強藝術文化氛圍的營造,比如建立自己的校園博物館、設立字畫廊、開展音樂舞蹈比賽活動等。
(四)完善素質教育測評
首先,對于素質的測評應從多方面進行綜合判定,可以采用多個教師對同一學生的測評取平均值的方式,這樣會使成績更客觀公正,也更具有參考價值。其次,提高學生的素質測評成績在期末綜合成績中的比重,素質課程雖然是通識必修課,但是其重要程度不應低于專業技能課程。最后,文化藝術教學應該貫穿教學的各個階段,使文化藝術教學深入人心,將學生的素質高低與畢業成績掛鉤,保證學生對素質教育足夠重視,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總之,職業院校要想培養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就要從教學抓起,做到專業課教學和素質教育兩手抓。如何做好兩者的兼顧,還需要學校、學生、教師的共同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完善素質教育體系,學生才能汲取到豐富的文化藝術營養,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甦甦,路丹.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職師范生數學文化素質教育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04):30-31.
[2]林麗萍.淺析高等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03):62-63.
[3]肖尚軍.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內容適切性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6-9+26.
[4]楊瑾.職業院校語言文化素質教育的新模式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4):117-120.
[5]劉斯敏.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三個維度[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3(01):39-42.
[6]戴敏利,王敏,李宏麗,等.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探索[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4,25(03):86-89.
作者:曲元芳 單位:山東管理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