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務課程教學熱點國際貿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外貿電子商務的發展對課程教學的影響
自2008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以來,企業紛紛利用外貿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當前企業開展外貿電子商務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另一種是企業自己獨立的外貿網站。最著名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是阿里巴巴網。在利益驅動下,越來越來的企業開始涉足這一領域。外貿電子商務的作用有兩個: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可以提高利潤,在互聯網時展前景廣闊。外貿電子商務一方面為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提供平臺,另一方面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條件。商務部《對外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將達約4.8萬億美元。商務部《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到2015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比率將達80%以上,應用電子商務完成進出口貿易額將占中國當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0%以上。2012年3月12日,商務部出臺了《關于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對外貿易的若干意見》。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凸顯了對外貿電子商務的重視,為外貿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做外貿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B2B、B2C和C2C。B2B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即生產商、供貨商對批發商、中間商。典型代表有環球資源、中國制造網等。B2C是指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例如,敦煌網主要銷售婚紗,國外有客戶需要婚紗,兩件三件的也賣,這就是B2C。米蘭網的經營模式也是B2C。還有C2C,就類似于人們從淘寶網上購物。消費者之間的交易就屬于這種交易方式。做得比較好的是E-BAY。在上課時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外貿電子商務的經營方式,尤其是B2B。因為以后他們去外貿公司工作,就可能要代表公司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與外商做業務。敦煌網率先推出的在線外貿交易,改變了傳統的外貿模式。使用平臺提供的工具和國外客戶像QQ聊天軟件一樣實現實時交流,打破了過去做外貿你一封我一封信函式的磋商方式,通過你一句、我一句這樣的在線交流就把合同談成了。外貿也呈現出“大單變小單、長單變短單”的特點。服務費采用“有交易才收取”的方式,很多企業都通過敦煌網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阿里巴巴看到敦煌網取得成功后,在2010年4月成立全球速賣通,經營模式由原來的B2B向B2C方向轉變。在線外貿交易與線下外貿業務的區別在于不需要報關,因此也不會涉及核銷退稅環節,在核算成本計算利潤時不需要計算退稅收入。報關是由第三方物流、快遞來做的。不使用信用證,也就不涉及催證、審證和改證等環節,使用支付寶、PAYPAL方式支付。這些不同點應該在教學中及時滲透進去,讓學生了解在線外貿交易的具體流程及與傳統外貿業務的不同點,使其工作后能夠迅速適應工作中的變化。亞馬遜網要求網商展示的圖片產品要占據屏幕的85%,圖片中不能有水印,不用或少用道具、標志或嵌入圖像。主圖必須是純白色背景,圖像大小必須是1000*500像素。由此可見,企業人員需掌握一定的制圖技能,會制作網頁和管理網店。阿里巴巴集團專門成立阿里學院,負責人才培養,和許多學校在人才共同培養方面開展合作。
二、深度校企合作和實戰教學的探索
政府對推進高職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給予政策、資金支持。以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為例,2011年該校拿到了教育部、財政部提升國際商務、商務英語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配套資金是600萬。學校拿出8萬元用于在線外貿交易實戰基地建設。專門騰出一間教室,把它改造成辦公室,配備電腦、打印機、電話等辦公條件,建立在線外貿交易實戰基地。學生可以一邊上國際貿易實務課,一邊去利用阿里巴巴平臺和敦煌網在線交易平臺開展外貿交易。有了這筆資金,教師去企業調研、帶學生下企業參觀、帶學生去廣交會的資金問題就解決了。校企合作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和支持。學校希望企業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今后開展合作學校也要認識到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要充分考慮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點和成效。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對企業和學校是雙贏的。企業經理、業務骨干參與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師帶領學生下工廠、下企業,使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相吻合,培養出企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企業也為學校實訓教學提供條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學校與20多家外貿公司共同創立了江西國際商務職教集團,將校企合作落到實處。學校的合作企業江西華昌竹業集團為學生實習實訓貢獻了很多,有一間教室專門用于展示公司產品,里面的竹地板和竹工藝品都是公司免費提供的。公司為學生分配了阿里巴巴郵箱,提供報價單,還派經理去學校指導學生哪些市場可以做,怎么做。學生利用在線外貿交易實戰基地就可以開展實際業務了。學生通常會在報價上加一點,作為學生、教師的提成。這種嘗試對學生而言,不僅積累了外貿工作經驗,還能獲得一定的收入。外貿業務員一般不歡迎學生介入其與外商交易的環節,教師帶學生去公司也就是看看表面的資料,不可能去接手外貿業務員的工作。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的“訂單班”也是近年來的有益嘗試。企業會定期派人到學校進行免費企業文化和業務培訓,暑期安排學生去企業實習兩個月,按實習生標準發工資。實習期結束學生返校繼續學習。學生畢業后企業會對訂單班的學生擇優錄用。盡管困難很多,但需要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去推動校企合作,去積極申報項目,獲得財政資金支持,這樣我們所設想的事情就可以落到實處,使學生受益。
三、課程雙語教學的思考
雙語教學是指使用母語和第二語言進行授課的方式。雙語教學在本科和高職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能否推行?如何推行?國際貿易實務推行雙語教學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內容很多涉及英語,比如保險險別、支付方式和貿易術語等。與外商打交道,英語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使用雙語教學,督促學生加強英語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準確使用英語擬定外銷合同的能力。關于雙語教學,目前有四個誤區。一是100%用英語教學,不管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也不管教學效果怎樣。只要老師上課能全英文上課,就覺得很好,如果用中文較多,就會遭受質疑。二是雙語教學變成了英語教學,學生把精力用于背單詞、記短語,而教師也把精力投入到英語單詞的發音、英語句子的組織上,忽略了課程的教學目標。三是濫用雙語教學法。不管什么專業,不管什么課程都使用雙語教學。四是消極情緒,認為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根本沒法推行雙語教學。衡量雙語教學的成敗,仍然應以教學效果的好壞進行評價,教師應該將精力用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注重教學效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開展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教材無針對性、學生接受能力差異、教師英語應用能力低、學校欠缺激勵制度和政府重視度不夠等。國際貿易實務的雙語教材比較少,可供選擇的余地不大。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的要求較高,盡管有些老師也過了英語六級,但是要求他用英語講課,注意力都集中到英語上了,本身的特色和優勢就發揮不出來。學校沒有出臺相應的激勵措施,教師雙語教學的積極性很難激發出來。政府重視不夠也制約著雙語教學的推廣。選擇與教師自身的教學設計的思路吻合的教材,對學生根據英語高考成績進行分班教學,對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分層試點,以點帶面,學校出資送教師出國進修,學校對雙語課給予課時津貼,教育部門舉辦雙語師范課程評比等舉措,逐步破解雙語教學的難題。
四、課證融合與以賽促學的推行
外貿類職業資格證書有全國外貿業務員證書、外貿跟單員證書、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等。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對職業的向往選擇職業資格考試,考取相應的證書。全國外貿業務員考試的內容與國際貿易實務的課程內容比較接近,外貿業務員的需求量大,發展前景好。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不僅可以強化學習效果,而且能提高考試通過率。與國際貿易實務相關的技能大賽主要有全國職業院校外貿技能競賽、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和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在給學生上國際貿易實務第一堂課時,就把這些比賽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學好這門課,就可以代表學校參加這些比賽,這樣學生對這門課就不敢懈怠,會認真對待。
作者:劉麗 單位: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