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國際貿易發展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中國農業市場進一步開放,對外經濟貿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但與此同時中國作為大國的農業國際競爭力問題凸顯重要,仍然存在著較大的逆差。農業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屬于薄弱環節,必須要著力解決在農業國際貿易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農業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特征,分析中國農業國際貿易中取得的經驗、現階段仍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以此提出貿易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國際貿易;優化;行業
中國歷來以“農業大國”著稱,農業一直是我國的主要生產力、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的發展程度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自中國明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農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農產品結構不斷向發達國家看齊,與世界貿易體系的結合也逐漸增大。但是近年來,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我國在農業國際貿易發展中的問題日益顯露。
1我國農業貿易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1.1農產品國際貿易失衡
近年來,我國在農產品進出口年均增長及結構方面,進口增長率超出出口增長率的兩倍以上,進口農產品的種類主要有大豆、糧食、食用油、棉花等,出口則是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種類,表明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增長已經嚴重失衡,結構方面也急需進一步調整[1]。在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方面,在貿易總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也呈現逐年增大的趨勢,到目前為止,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總額連續十二年位居全球第二,農業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嚴重威脅著農業國際貿易的向前發展。
1.2標準結構建設緩慢、檢測無序
近年來,我國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大成就,但距離國際競爭標準仍相差甚遠,如何提高競爭實力,首先要求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包括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技術推廣體系、安全執法監督體系以及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體系;其次提升技術標準、降低標準標令,向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逐漸看齊。并且農產品的標準體系水平較低,對于同一個產品,國家、地方以及行業對于質量安全的規定并不完全相同,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的權威性和協調性,也為廣大生產商和消費者帶來極大的矛盾和利益損失,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生產和市場流通。
1.3現行農業國際貿易促進體系資質尚淺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農業國際貿易促進工作成為一項嶄新的事業,主要涉及如何增強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地位中的競爭力,如何推動產品升級和產業優化,如何使農民收入增加等眾多方面,不僅需要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更要準確把握此項工作的種種要求。雖然農產品行業協會近年發展良好,但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缺乏專業的指導機構,在農業國際貿易促進工作方面還不夠成熟,現行農業國際貿易促進體系層次尚淺,仍然存在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
2應對我國農業貿易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優化農業貿易產品結構、健全行業價值鏈在農業技術和資源方面,我國所達到的程度還不夠完善,“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發展思維還沒有完全扭轉,因此首要任務是加快技術性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業方面的產業結構。并且在注重農業“引進來”的同時,也要強化發展“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為農產品出口尋找新的契機點。時刻牢記以食品安全為基本原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確保農產品出口的質量安全,為中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良好的品牌效益和影響。
2.2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建設
體系表是建立標準體系的總體方案,是加強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體系表的內容主要有:基礎標準、管理標準、種植業標準、農業工程標準、漁業標準、畜牧業標準、林業標準等。在指導體系建設當中,基礎標準的作用尤為重要,因此要著重突出基礎標準的建立。并且始終堅持統籌部署,宏觀整合的原則,努力做到合理高效、專業水平高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2.3推進農業國際貿易促進體系建設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嚴格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辦事,中國也將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因此為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加速完成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我們需要建立既符合世貿組織原則,又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農業國際貿易促進體系。
3結束語
中國的農業國際貿易發展困難重重,然而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逐漸提高、農業產品結構的優化、行業價值鏈的強化以及農業貿易標準體系的不斷推進和完善,我國可以實現農業國際貿易的健康長遠發展,中國農業的國際貿易前景光明。
參考文獻:
[1]張海鯤.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失衡問題及發展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4(33):2.
[2]姜南.中國農業貿易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建議[J].當代經濟,2015(5):11-13.
[3]董銀果,霍學喜.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211-214.
作者:徐春園,潘柏睿,田環宇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