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大學語文教學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大學語文教學的定位
“大學語文課,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漢語言文學專業除外)、理、工、農、醫、財經、政法、外語、藝術、教育等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素質教育課程”,意即在中學語文之上的更高層次的語文教育。其教學對象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之外的所有專業大學生。大學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出現在高等教學體系中,由來已久。建國前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著名學府就曾經開設過大學語文課。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就曾在清華大學擔任大學語文課教授。在山東大學教授語文的是沈從文先生。只是當時在高校中開設的語文課程名稱并不統一。而在高校里明確以“大學語文”命名課程,則始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代年初。時任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先生和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先生聯合倡導,希望在全國各高校開始設立大學語文課程。由此,大學語文正式走進高等教育的課堂。大學語文作為母語教育的主要承載者,其開設的根本意義在于提高大學生駕馭母語的能力和水平。大學語文教學的定位就是: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理解、交流和表達能力。它包括語言、文字、文章、文學這四個層面的意思。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而言,大學語文則要求學生能在這四個層面上更好地掌握好母語文字,運用好母語來表情達意。
二、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的必要性和必須性
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大學語文課的缺位,一方面是由于職業教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課程建設中更重視實踐技能型課程的開發。一方面是因為高職教育的學生對象相對文化基礎稍差,對語文、數學、英語等在高中時已經學膩了的課程缺少興趣,即使開設這類課程也是應付了事,缺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多數學校壓縮了這類課程。但是,從當前全社會對語文教育的日益重視和職業教育自身發展來看,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語文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越來越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在高職院校中開設大學語文具有必要性和必須性。大學語文是高職院校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加強語文教育。在當前的高職學生尤其是非語言文學類的學生中,能夠較好地完成一篇常用文體的作文任務,準確流暢地表達個人觀點的學生確實不多,普遍存在文學基礎不好、語文素質較低的現象。上個世紀匡亞明和蘇步青先生倡導在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時,曾強調四點目的:一是提高大學生漢語水平和運用能力;二是傳承傳統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影響世界。這明顯體現出大學語文的任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和傳播,更主要的還體現在它承擔著傳播人文精神、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使命。無數教育家和語文教育工作者已經達成共識,大學語文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其表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大學語文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掌握更豐富更廣博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身為華夏子孫的民族自豪感和弘揚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高尚情操;二是通過學習歷代名篇名文,增強學生的欣賞和閱讀能力,進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教學
大學語文課作為一門文化基礎課,基礎性、應用型、人文性是其主要特征。根據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在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方法使用上,應既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又要吻合職業教育的需要。
1.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學語文課,也不能以“高四語文”的面目使學生產生逆反厭煩的抵觸情緒。因此一定要安排好教學內容。大學語文課程涉及到的教學內容極其豐富,時間跨度大、空間覆蓋廣、涉及相關領域多,這是大學語文與其他課程最大的區別,也是需要下大氣力研究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原因之一。全國現行的大學語文教材有60余種,針對高職高專的教材也有不少。不同版本的教材側重點不一,突出的教學目標也各不相同。其中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徐中玉主編的《大學語文》,以其內容覆蓋面廣、難易適中、趣味性應用型并舉而被較多地選用。從學生的基礎情況看,高職高專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也應該體現這本教材的特點,即具有學術性、趣味性、應用型和時代性。
2.教學方法
在高職高專的大學語文課堂上,如果繼續使用高中應試教育階段的傳統教學法,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保證高職大學語文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可以借鑒高職專業課教學中的項目教學法、模塊教學法、過程教學法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當然,運用這些教學法,對大學語文教師的工作要求要更高。運用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法,大學語文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加以整合,或以模塊式、對比式、目標結果式講授。無論是何種形式,都要致力于打破學生頭腦中傳統的先解決詞語障礙、再分析層次段落、最后歸納中心思想的程序化的、公式化的語文教學模式。
3.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開設大學語文課,其目的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匡亞明和蘇步青倡導的四個目標。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使高職學生掌握語言文學知識,增強文章閱讀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寫作水平,并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使其獲得人文知識積淀與道德熏陶。高職畢業生是技能型人才,其所具備的職業能力是求職就業的有力武器。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個具有職業技能的大學生如果無法準確表達個人的思想見解,沒有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那么走上工作崗位后必將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在大學階段,進行系統的語文訓練,實現大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是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又一個有力武器。在高職院校中開設大學語文課,并進行大學語文課的教學改革,是一件龐大而系統的工程,它需要引起并得到高職教育工作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重視。掃除高職院校大學語文的盲區,發揮大學語文在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的有力作用,是所有與高職語文教育相關人士的共同任務。(本文來自于《遼寧高職學報》雜志?!哆|寧高職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魏彤光單位:阜新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