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大學語文教學中母語應用能力的提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高等教育中大學語文是大學母語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人文精神、陶冶學生審美情操。錘煉學生母語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但大學語文目前卻存在著被邊緣化的現狀,學生對本民族母語應用能力也相對較差,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母語的應用能力勢在必行。大學語文教學母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母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大學語文教學中母語寫作能力的提高等三個方面,是大學語文教學學生母語應用能力提高的關鍵點,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大學語文;母語教學;應用能力
俄國著名學者烏申斯基認為,本民族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民族語言教學在國民教學中應居于核心地位,母語教育是其他基礎教育的基礎。的確,母語教育為學生接受其他教育提供了一種必要的工具和媒介,學生通過母語學習與教育可以了解本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傳統,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為學生認識和了解其他民族文化提供了借鑒。正因為如此,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漢語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激烈的時代變革的今天,國民的母語應用能力不容樂觀。在高校,運用母語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大學語文課一直不被重視,甚至被邊緣化,大學生母語應用能力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和挑戰。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母語閱讀能力、母語表達能力、母語寫作能力至關重要。
一、大學語文教學中母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之一,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掌握知識,了解和認識世界,并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因而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非常重要。一種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但在高校大學語文的課時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課時與課后的時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根據筆者教學實踐,從兩個方面入手比較有效。一是引導學生閱讀的興趣。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大學語文課堂講授作品時,可以適當地介紹一些優秀作品的精彩內容,或一些作品的爭議問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沖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了解了作品的內容,掌握了問題的指向,接受了審美的熏陶,同時也在日積月累中提高了其分析和鑒賞能力。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二是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比如精讀與略讀法,對于一些同學們比較熟悉的經典作品建議大家精讀,品味其中的深邃內涵與意義,對于一些只是需要泛泛了解的作品,可以采用略讀的方式,了解其中的大概即可。還可以采用分析與批判閱讀,在閱讀前,可以先預設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找到答案,同時對一些爭議的問題可以先了解作者、批評者的觀點和態度,從中得出自己的觀點和判斷。擁有五千年文化傳承的炎黃子孫,在當今的世界中,大多數人卻不能沉靜下來讀書,我國目前的讀書量在世界上排名是比較靠后的,這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如果教育也過分功利化的話,那么中華民族即使經濟上突飛猛進,但精神層面上的問題將越來越凸顯[1]。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習慣,增強其母語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二、大學語文教學中母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雖然《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國家與教育行政部門對大學語文教育也十分關注和重視,但由于對畢業生就業等諸多的要求與壓力,高校課程的設置亦趨功利化,大學語文仿佛就變得可有可無,逐步被邊緣化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保存自身的本土文化、發揚自己優良傳統的重要性。因此,母語應用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母語表達能力也是母語應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人之間是要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尤其是現在,交流與溝通已經變成了全球語境,因此如何能夠流暢地、有條理地、感人肺腑地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表達能力便非常重要了。而我國的應試教育中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比較欠缺的,因此,在大學語文中還是有必要對學生的母語表達能力進行訓練的,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場合、不同語境中恰如其分地表達,傳遞必要的信息,提高其母語表達能力。大學語文教學中提高母語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這兩種方法還是比較適合的。一是朗讀與背誦訓練,語言的習慣是由模仿逐步養成的,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排除干擾,全神貫注,增強注意力,而且能夠使學生們加強對作品的理解,在抑揚頓挫、聲情并茂中領略作品的無窮魅力。現在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而傳統的背誦往往被忽視了,其實背誦不僅能使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培養和鍛煉人的記憶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朗讀和背誦能夠使學生掌握真正的語感,吸納必要的知識,并培養其對事物辨別分析的洞察力。二是演講與辯論等訓練,演講與辯論等也是培養學生母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出色的演講與辯論是需要敏捷的思維、冷靜的頭腦、快速的反應、流利的口才和淵博的知識,以及超凡的智慧,還要掌握一定的演講與辯論的技巧與方法的。因此,大學語文課堂中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小型的演講,讓學生積極參與,或根據課程內容準備一些有意義的辯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辯論,不僅學生掌握了知識,還訓練了學生的母語表達能力。
三、大學語文教學中母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大學語文是高等教育階段的母語學習,雖然不受重視,但其獨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課程所無法替代的。在大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有時又重視人文性、審美性,反而忽視了工具性和實踐性。因此,目前大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相對較差,小到寫一個假條,大到寫一篇論文,存在常識與素養方面的欠缺。因此,大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母語寫作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大學生母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可以有一定的針對性,對于那些愛好文學創作的同學可以利用文學興趣小組進行一些寫作知識的傳授,使他們了解素材的積累與選擇、怎樣布局謀篇、立意與主題、必要的寫作手段等,引導一些學生嘗試一些感興趣的文體寫作[2]。對于大多數的學生要進行應用文寫作的教學與訓練,講授常用應用文體,如行政公文寫作、事務文書寫作、策劃文書寫作、公關禮儀寫作、商務文書寫作、競聘文書寫作、會務文書寫作、訴訟文書寫作、科研論文寫作等的基本格式要求、寫作特點、規范流程、內容方法等。使學生就業后,遇到這些常用的文體時,把握基本的寫作要領,不至于束手無策。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漢語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漢語母語對大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學語文教學中高層次的語文素養和母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傳承本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也培養著學生的人文精神,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海燕.母語危機下的大學語文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14(21).
[2]杜福磊.對我國語文與寫作教育現狀的審視與反思——當代大學語文與寫作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
作者:吳丹琦 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