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高等職業教育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要改變組織結構,滿足實踐性和開放性人才培養的需要。高職教育與一般的高等教育不同,具有職業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對教學資源有開放性需求,因此,在組織結構上就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否則會影響職業教育的效能和效率,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院校要根據企業和市場的需求,提供人才培養服務,構建符合實踐性和開放性需要的全新組織結構。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工學結合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模式,它將生產、科研和教學密切聯系在一起,根據就業導向制定教學計劃,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發實踐教育。所以,為了保證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推行,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也要隨之改變,與該教育模式相適應。
2.要改變管理理念,由單一管理轉向綜合型服務。高職教育是為了滿足社會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是為社會服務的,高職院校在教師配置、專業設置、教材選擇、課程安排等各方面都是圍繞這一培養目標來進行,提供各種各樣的職業教育服務是高職院校的職能。對于學生來說,既是學校的教育產品,又是服務的接受者,教育培養的過程是享受服務的過程。因此,在各職業院校競爭激烈和不斷進行教育改革的形勢下,教育管理向綜合服務型轉變成為必然。
3.要不斷加強過程管理。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規劃和章程都需要通過具體的執行過程來實現,執行過程決定著最終的教育效果,因此,只有加強過程管理,才能將辦學理念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將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創造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氛圍,使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與企業需要的人才標準高層次地統一起來,實現專業技能天才的培養目標。
4.要加強特色管理建設。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并不完全相同,在滿足社會技術人才需求的辦學宗旨下,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特色,因此在管理上應給予科學的定位,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服務型管理,在課程設置上要將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在師資配備和實訓基地建設方面也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色進行。工學結合的模式會增加學校教育管理的難度,因此要改變雷同于一般高校的管理體系,在特色化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方面下功夫。
二、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現在,高職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指導方針,科學的管理成為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科學的教育管理,才能保證高職教育質量和效率。
(一)構建與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相適應的科學的管理結構
管理活動必須在一定的管理結構下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首先是管理結構的創新,承擔著對全部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指導的職責。傳統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的集權式管理結構,這種結構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管理的需求,高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要實現全面的產學結合,在專業設置方面要滿足市場需求,與之相協調,將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結合起來,專業化建設是關鍵,因此,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勢必向扁平化、多維式的管理機構轉變,與之相適應的,決策層和執行層的管理結構也需發生變化。
1.扁平式管理組織結構。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教育管理是金字塔式的多層次集權管理,權力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具有橫向聯系缺乏、應對變化不及時的缺點。這并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管理要求信息暢通、應變速度迅捷以及能夠靈活調整組織機構的需求。扁平式組織機構就具有中間層次少、信息反饋快、注重橫向聯系、易于協調統一、組織結構可及時調整等特色。扁平式組織結構有以下優點:第一,改變行政化管理為主的傳統模式,有利于高職院校實現民主化、專業化管理,體現校企合作的專職化特色。第二,通過院系管理自主權的增加,有利于院系功能的發揮和產學結合教研工作的開展。第三,管理機構設置更加合理,優化行政組織結構,實現整個管理系統的科學化和高效化。
2.決策層管理組織結構。院校管理階層的決策能力對院校的發展有著引領的作用,包括戰略決策、資源整合、干部選用、創新能力以及協調溝通等多個方面,因此決策層管理組織的建設在職業院校管理組織結構建設中非常重要。
3.執行層管理組織結構。首先,可實行二級管理模式,各職能部門及院系分權管理,學校決策層只負責宏觀決策,提高了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和效率。院系作為二級管理組織中的執行層次,起著與領導及師生溝通、政策執行和管理的作用,同時還負責具體的教學事務,如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實習實訓基地的選擇等。其次,對各部門和崗位進行設計和定位可采取經營管理模式。現在高校的機構設置基本上遵循行政管理模式,由行政和教學兩大部門構成,以行政管理為主的院校管理并不承擔教學質量管理責任,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以經營管理模式進行部門和崗位的設計和定位則不同,它是根據產品實現的過程對部門進行設置,分為教學規劃和執行、就業指導、人力資源等,各個職能部門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責任。
(二)具體管理思路
完善的教育管理體系、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證高職教育的科學、高質、高速、高效發展。
1.管理理念要向市場靠攏,引進經營型管理理念和方法。高職院校提供的是職業教育服務,這種服務只有獲得學生和社會的認可才有持續存在的價值,而這需要高質量的教育服務來保證。所以,要進行有效的教育管理,首先要樹立為學生和社會服務的管理理念,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管理的方向,根據社會的需求及時進行高職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調整。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辦學的規模、層次、類型、教育管理和教學活動等都要與之相適應,在高職教育中引入市場化運作的管理理念,運用經營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使職業教育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其次,高職院校要把握住生源和就業這兩個市場。要滿足這兩個市場的需求,關鍵就在于學生經過職業院校的學習,人力資本得到提升。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高職院校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狠抓教育質量,并不斷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教育產品的開發,及時對學校的發展規劃作出調整。二是要將兩個市場的開發聯系起來,相互帶動,建立多種渠道進行學校和用人單位的溝通,使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相協調,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用工的問題,實現生源和就業兩個市場共同興旺。
2.在過程管理中要實施質量標準管理。高職院校有著突出的產業性特征,因此,在教育管理上,與企業管理有著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高職校園可以推行質量標準化管理。在實施的過程中,質量目標應該根據就業導向制定和調整,要注重實踐教學,加強職業能力的鍛煉,并根據社會的發展形勢,不斷進行職業教育服務的調整。還要對學生就業后的情況進行調查,并接受企業的反饋,及時對不足的地方進行改進。
3.教學管理制度要適應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制度是為人才培養服務的,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制定的教學管理制度應有利于產學雙方共同參與教學的管理。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優點:一是企業通過直接參與教學方案規劃和教學過程管理,使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更加明確,為工學交替的教學開展提供了條件。二是校企雙方可以及時接收到相互的反饋信息,調整人才培養計劃。三是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優質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教學質量可以通過年分制來評價,可以將學分作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和就業的一個重要依據。
4.人力資源分配制度應與教育管理體制相適應。人力資源分配是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關鍵,所以,在進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時候,人力資源分配制度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崗薪制中人員的編制、崗位的確定,責任的劃分以及薪酬等級份分配等,人力資源制度的合理與否都與教育管理體制息息相關,甚至決定著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敗。因此人力資源制度的建設應充分結合學校和個人的實際,建立有效的激勵和制約機制,推動高職教育的有效開展。
作者:孫儉單位: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