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市民化面臨的障礙
首先是對進城農民實行什么樣的政策措施,直接關系到進城農民待遇安排,影響農民市民化的程度和發展趨勢。近年來中央政府從戰略高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進城農民市民化開綠燈。但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統一決策、分級管理的體制,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承擔不同的責任。出于代表城市市民集團利益考慮,城市政府以本市勞動力充分就業為重要目標,并將此作為保證市民收入的一個手段。因此在對農民進城問題上,實行排斥和抑制政策的多,鼓勵和支持政策的少。在政策安排上,大多是以城市市民的心態對待進城農民。
實際工作中缺乏熱情、缺乏引導,對農民市民化存在著重堵輕疏,重管理輕服務,重義務輕權益,重城市就業輕農民工安排的政策現象。其次是體制障礙。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體制,是實現農民市民化中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戶籍制度人為地把農民禁錮于鄉村土地之上,排擠于城市大門之外。即使是已進城多年的改變了職業身份的農民,仍然被排斥在城市管理體制之外,享受不到市民待遇,使其與生活在同一空間,工作在同一單位的城市市民存在著身份與地位的巨大差別,難以融入城市社會。盡管近年來戶籍管理有所松動,但力度仍嫌不足,與農民市民化要求仍然很不適應。與這種戶籍管理體制相聯系,城市政府對進城農民的管理也存在著諸多體制不順的問題。如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相互推語,責權利分離,出現了“有權的無力管,能管的沒有權”;“收錢的不管事,管事的不收錢”;“有利才管,無利則推”的局面,把許多進城農民排斥在城鎮體制之外。
制度障礙是制約農民市民化進程的根本性因素。因此,破解農民市民化的難題,應從制度創新入手,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制度體系,重建城鄉統籌、公平公正、協調統一的一元制度體系,加大相關公共支出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會保障、醫療、教育、衛生、住房等級別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鎮。一是創新土地制度,割斷農民工與農村土地的“臍帶”。通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流轉機制、征用制度改革,在明確土地產權的基礎上,探索多種土地流轉的模式,合理確定土地征用補償標準,推動不再以土地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與農村土地的徹底分離,加速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二是創新社會保障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加速農民與城市的融合。加快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消除對農民工的政策性歧視,為農民工市民化創造條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三是建立覆蓋全民、廣泛公平的社會保障制度,保證流動人口社會保障的有效轉移接續;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靈活性與多樣性,滿足農業轉移人口的流動性需要。
作者:張陽李治邦單位: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