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積極心理學教育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正如積極心理學代表人物Seligman所言:“饑餓與戰爭年代,心理學的主要任務是抵御和治療創傷;和平時期,心理學的任務則轉向于使人們生活地更美好。”積極心理學順應了心理學及社會發展趨勢。所以,積極心理學家的各種主張逐漸演變成為異常空前絕后的心理學運動。這場運動也波及到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從而為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礎。首先,積極心理學賦予高等教育以積極的意義。總體而言,積極心理學總是強調對教育者進行積極、正面的教育。所以,大學生教育管理也逐漸由治療問題學生轉向引導大學生構建積極人生意義。這種教育管理模式在塑造健全人格、發展大學生身心素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積極心理學使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內容更具系統性。在積極心理學出現之前,許多高等院校在教育管理上的做法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且教育的主要對象為已出現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積極心理學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教育管理內容,使教育管理具有了濃厚的理論基礎,也使教育管理的時效性有所提高。最后,積極心理學既不同于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心理學,也不同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它極大地融合了人與社會的關系,更加關注人的內心世界。
二、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一)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
一是了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鮮的,都是他們在中小學階段所不曾接觸的內容。經過了長達十二年之久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長期被學業所累,他們沒有過多的業余時間來學習書本之外的東西,尤其是高中生,他們歷經三年備戰大學入學考試。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生的緊張氣氛一下子松弛下來,并開始在擺脫父母的監管下自由享受大學的美好時光。所以,大學生開始廣泛涉獵除書本之外的其他知識與技能。二是維持、激發大學生學習動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動機是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拓寬視野的重要基礎和條件。一方面,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師生關系和諧穩定,從而打破唯分數是舉的教育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要以教材講授與課外活動的組織相結合,從而健全大學生人格發展。
(二)增強大學生的主觀體驗
一是增強大學生的滿足感。大學生教育管理需要以大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盡可能滿足大學生的正常需求,不斷拓展、延伸大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一旦大學生的滿足感增強,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成效也將逐漸顯現出來。二是增強大學生的成功體驗。大學生具有半幼稚性、可塑性。其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需要通過教育激勵、教育引導進行。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生往昔的成績不再成為其光環,相反,有些大學生成績較差,但其組織能力、交際能力較強,同樣能獲得學校的贊許。所以,針對不同的大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其充分體驗到成功,從而為其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三)健全良好的個性特質
個性特質包括愛與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感受力、毅力等。每個大學生都有其優點、閃光點,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個性特質,使其認識到自身的優勢。所以,大學生教育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起大學生的能力體系,從而培養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個人奮斗與社會發展相結合
個人奮斗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各大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問題。許多高校過分注重對大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大學生個人素質啊、社會公德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從社會需求出發,既考慮大學生的個人素質的提高,又不斷促使大學生融入社會,與社會接軌,從而不斷完善大學教育管理體系。作為心理學的新發展,積極心理學不僅完善了心理學發展體系,也為大學生教育管理提供了有效借鑒。所以,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將積極心理學引入教育管理中,拓展大學生視野,全面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滕暉單位:山東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