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元文化下的民族聲樂教育管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民族聲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民族聲樂課程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脫節制約民族聲樂文化的縱深發展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的聲樂教育中存在著教育理論落后的現象,聲樂教育還是沿襲著“五四”時期引入的教育體系,這種教育體系深受西方文化模式影響,是以20世紀鼓吹的“世界音樂趨同論”、“世界音樂無國界”理論影響下產生的,這種教育體系造成我國民族聲樂發展中產生了“虛偽主義”的教育觀,這種教育觀念是不對,嚴重影響我國民族聲樂及其教學的縱深發展。在傳統的民族聲樂教學中,許多人認為民族發聲方法是不對的,教學只是固守著西方美聲的唱法,這種做法也是不正確的。其實,民族聲樂有其自身產生的土壤,這種土壤就是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聲樂就要與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如果離開了這種民族文化土壤,一味的崇洋媚外,這種民族聲樂藝術就失去了它獨有的魅力。因此,無論是民族聲樂的發展還是民族聲樂教學發展都需要研究民族文化,需要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上研究,才能有所建樹,民族聲樂教學才能獲得有效發展。
1、民族聲樂教學要建立與其他學科的縱深聯系
民族聲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聲樂知識的教學上,不能僅僅局限于聲樂本身,特別是高職聲樂教學,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較差,進行聲樂教學就要建立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上,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進行聲樂教學的同時,要進行人文、社會、哲學等方面知識的疏導,不斷豐富學生內在文化品位,不斷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這樣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民族聲樂作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才可以創造性的進行發揮,才能打破機械模仿的學習模式,才能消除“千人一腔”的民族聲樂教學現象,聲樂教學只有建立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才能更好地發展,不斷進步。
2、民族聲樂教學要與民族文化聯系起來
民族聲樂與民族文化聯系緊密,從它的產生,發展都離不開民族文化,本身它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種符號體系。傳統聲樂是一種直覺藝術,主要表現在聲樂不確定,記譜創作方式和口傳心授的方法,在它的產生、傳承的過程中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較大。民族聲樂的曲子無論是取材還是創作都離不開民族文化的影響,很多是民間藝人在傳統的曲子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他們根據本地的音樂語言,根據本地文化進行改編和創作,創作出各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聲樂藝術。比如中國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優美,悅耳動聽,在全國各個地區廣泛流傳,從而不但演變出各具地域特色的《茉莉花》唱法,因此,民族聲樂與民族文化聯系緊密進行聲樂教學要不斷地給學生傳授民族文化知識,只有學生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學習民族聲樂,才能真正體驗到民族聲樂的獨特魅力,只有學生真正理解民族聲樂的內涵,才有可能進行二度創作,才能有所建樹。
3、民族聲樂教學要與世界文化聯系起來
民族聲樂教學為的是培養出具有綜合素養的音樂實用人才,要培養這樣的人才,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音樂聲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中國聲樂藝術還需要使學生了解世界聲樂藝術,不斷引領學生聽一些中外經典作品,如果學生想要完全理解中外聲樂藝術的精華就需要不斷開拓自己的文化視野,不僅要了解民族文化,還要了解世界文化,音樂藝術國際化全球化已成為一種潮流,只有了解聲樂藝術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才能正在成長為世界級的音樂人,因此,民族聲樂教學要與世界文化聯系起來,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出獨有的貢獻。總之,在多元文化視野下,我國的民族聲樂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民族聲樂教學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就須不斷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改革解決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推動聲樂教學的縱深發展。民族聲樂教學需要建立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不斷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促進學生有效理解聲樂作品,需要與民族文化聯系起來,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分,展示民族聲樂的獨特魅力,需要與世界文化聯系起來,為民族聲樂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本文來自于《青春歲月》雜志。《青春歲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馬聞靜單位: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