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分析生物化學教學的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生物化學對于高等體育院校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在當今的科學訓練時代,運用生物化學手段進行訓練監控十分重要。但是,生物化學的教學對于高等體育院校的教師來說一直都是個難題。學生對理論性很強的生物化學興趣很淡薄。本文在多年生物化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問題,并且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目的在于解決生物化學教學在高等體育院校中遇到的難題,使生物化學這門課程能夠更好地應用于競賽和訓練場上,為中國體育科研事業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關鍵詞:教學改革;生物;化學
一、引言
生物化學是基于分子微觀水平上的一門生物學學科,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科研融合與理論交叉。當今的生物化學又被成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而且生物學中的生物化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前言課題[1_2]。生物化學主要研究生物體內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化學反應及其機理,因此其理論性較強,不好理解。又因為生物化學這門學科是有機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的融合,就更加使生物化學的學習和研究變得復雜多變。對于一般的理工院校學生而言,學習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相對容易些,因為他們在高中時都有過或多或少的有機化學基礎,能夠較好地與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基礎知識相銜接[3]。但是,對于有機化學理論功底十分薄弱的體育院校的同學來說,生物化學的教學就產生了很大的難度。近些年,在體育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同學反映這門課程聽不懂,專業屬于拗口,應用性不強,等等。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生物化學這門課程,進而影響了運動員在訓練和競賽過程中的科學性。因此,高等體育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學阻力重重,如何才能使這門課程的教學突破上述的瓶頸,成為許多體育院校生理教研室的研究重點。本文在基于對高等體育院校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生物化學的教學提出以下問題和建議。
二、高等體育院校生物化學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對象——學生情況的分析。
對于高等體育院校而言,生物化學的教學對象主要是體育教育專業和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他們的最大特點就是運動技能很好,但是文化課基礎較差。特別是對于理論性較強的化學方面的基礎更是很薄弱。而且,在這些專業的學生當中,注重體育訓練,輕視理論課程的心理。因此,他們在課堂學習和課下學習的時候,對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缺乏興趣,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和動機[4]。
第二,授課教師教學水平的因素。
高等體育院校生物化學教師大多是理工院?;蜥t學院校畢業的教師,這些教師在生物化學理論知識方面十分精通。如果單純從理論教學方面看,這些教師的理論功底都很強,但是,對于高等體育院校,如前所述的教學對象,僅僅具備理論的教學功底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積極性[5]。體育院校生物化學教師普遍缺乏對運動項目特點的了解,在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注重對知識本身的傳授,而缺少對理論聯系運動項目實際的經驗。
第三,解決的目前生物化學教學現狀的幾點建議和措施。
其一,設置適宜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對于每一門課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綱規定了課程需要講解的內容、重點都有哪些,包括學時的設立和所占比例。對于高等體育院校而言,學生都是運動員出身,因此,生物化學的教學大綱一定要緊貼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一些理論性較強、難于理解的內容,如果有必要學習,一定要結合具體的運動實踐來講解。而且教學大綱中也應該添加適當的運動項目實際測試的課程,針對特定項目來運用生物化學的手段來解決。其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生物化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高等體育院校的學生覺得學習起來很難、應用性差[6]。但是,做過運動隊科研教練的人很清楚,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對運動成績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大多數同學并沒有跟隊服務的經驗,沒有見過在運動訓練當中運動生物化學手段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造成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學習生物化學這門課程之前或者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章節的安排適度的增加跟隊實踐的次數和時間,保障學生吸收消化、應用所學內容。其三,針對學生編寫特定的教材。目前,大部分高等體育院校的生物化學教材都使用醫學院校的教材,里面的大部分內容對于運動員或運動隊應用意義并不大,而且化學式和拗口的專業詞匯偏多,是學生學習起來十分的不方便。因此,生物化學教師應該拿出一定的時間來編寫適合自己學校學生使用的專用教材。這樣更能夠做到因材施教,是課程的實用性更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
第四,將大眾健身、全民健身引入課堂。
目前,中國正在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大力發展全民健身事業,而且計劃加大對體育健康事業的經費投入。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將大眾科學健身理念介紹給同學,使他們指導大眾健身已經上升到了科學層面上,如何利用生物化學的知識來解決大眾健身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參考文獻:
[1]古練權.生物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張蘭杰,辛廣,鄒德生.《生物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2,10(6):50-53.
[3]李麗.高等院校運動生物化學教學探討.當代體育科技,2014,4(40):13-14.
[4]王曉霞,牛勃,解軍,張悅紅.提高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9(2):140-143.
[5]劉潔,輦曉峰,朱曉波,常曉彤,張效云.案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醫學研究與教育,2011,28(4):101-103.
[6]宋高臣,申梅淑,宗燦華,于水瀾.啟發-互動式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基礎醫學教育,2011,13(4):324-326
作者:趙斌 單位:沈陽體育學院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