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勇德的價值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勇德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是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是大學生品德要素的重要內容。當今普通高校大學生勇德缺失現象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勇敢力缺失、正義力缺失、意志力缺失,大學生勇德的缺失對自身個體發展及社會發展影響顯著。大學生勇德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勇德關乎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關乎國家民族的安全穩定,關乎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勇德;品德;價值;正義;意志
勇德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是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是大學生品德要素的重要內容。勇德具有不懼、正義、堅毅的內涵表象,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在工作生活、社會實踐中培育鍛煉的。當今普通高校大學生勇德缺失現象令人擔憂,培養大學生勇德勢在必行。大學生勇德在個體發展及社會發展諸方面作用價值巨大,為此本文從大學生勇德缺失的現狀分析到勇德作用的價值研究方面,對大學生勇德的價值進行粗淺探討。
1大學生勇德缺失的現狀分析
加強大學生勇德現狀的研究分析很有必要,它能夠使我們教育工作者準確了解大學生思想現狀,充分把握大學生勇德現狀,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針對問題、對癥下藥,立足現實、把握未來,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勇德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目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勇德現狀令人擔憂,大學生勇德缺失現象普遍存在,形勢嚴峻,加大普通高校大學生勇德培育力度勢在必行。當今大學生勇德缺失現象很多,主要表現在“三力”缺失:即勇敢力缺失、正義力缺失、意志力缺失。
1.1大學生勇敢力缺失
勇敢的內涵就是不懼、無畏,亞里士多德給勇敢明確了一個概念:“一個人在危險面前堅定不移,保持快樂至少并不懼怕,這就是勇敢,如若痛苦不堪,就是怯懦”。他據此把人分為三種:怯懦的人、魯莽的人和勇敢的人,三者皆與同一主體相關,只是品德各不相同。魯莽表現過度,怯懦表現不及,只有勇敢表現恰當,做了該做之事,這與我國儒家中庸思想接近。大學生勇敢力缺失就是缺失勇敢頑強精神、英勇無畏精神,表現形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對生存壓力的畏懼、對貪圖享受的迷戀、對情感失意的怯懦。首先表現為對生存壓力的畏懼。當今世界形勢瞬息萬變、知識更新加速、生活節奏加快、各種競爭激烈,現代人的學習、工作、生活諸方面壓力重重,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他們將面臨學業、就業、事業、家業等問題帶來的壓力,相當部分青年學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一直在順境中成長,于是面對這一些壓力感到無助和畏懼。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很多大學生讀了幾年書后無法找到工作,整天無所事事,部分學生找到工作也只是勉強維持生計,與自己的目標、專業相差甚遠,能夠找到理想工作的少之又少,正是由于這種就業形勢,使不少學生感到前途渺茫、沒有希望,于是學習無用論慢慢盛行,失去了學習動力、失去了追求目標、更失去了遠大抱負,他們有的沉迷于戲游網絡世界、有的沉醉于男歡女愛之中、有的沉浸在天馬行空的自由生活里,開始逃避學習、厭倦學習、放棄學習。而對這些生存壓力,他們產生了畏懼心理,這是典型的缺乏勇敢精神。其次表現為對貪圖享受的迷戀。由于當今大學生都是家中父母的掌中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溺愛生活使他們過慣了小皇帝般的生活,貪圖享受、不愿吃苦的思想占據了相當多的大學生頭腦中,而對大學期間的獨立生活、集體生活、清苦生活,他們很多人不適應,由于對貪圖享受的迷戀,導致他們面對繁重的學業任務,不愿付出、不愿吃苦、不愿努力,以致荒廢學業,不能如愿畢業。而對這種結局,他們不很好地進行反省,而是一味責怪學校、抱怨老師,有的還做出了殺害老師的事情,這種貪圖享受、不求上進、不知廉恥的行為時有發生。再次表現為對情感失意的怯懦。大學生戀愛是大學生活的常態,一方面是青春大學生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是大學生自我放縱的心理寄托。很多大學生把大學當作了休閑場所,他們認為十年寒窗終成正果,進入了大學校園實現了人生夢想,該是享受的時候了,戀愛是他們最迷戀的享受成果,我們不排除有真愛的存在,但更多的是彼此相伴共渡寂寞時光,當作一種生活體驗,隨波逐流。大學生戀愛弊大于利,不僅影響學業,更重要的是可能導致矛盾甚至悲劇的發生,由于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他們的愛情觀、價值觀、道德觀、家庭觀等尚有缺陷,彼此之間經常會產生摩擦矛盾,分分合合是常事,但有相當部分學生心理承受難能力差,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彼此感情問題,在情感失意后表現為各種怯懦行為、不能自拔,終日煙酒作伴,憂心仲仲,甚至自殺輕生。
1.2大學生正義力缺失
正義常指人們按一定的道德標準所應當做的事情,是一種道德評價標準。柏拉圖認為“正義是較具綜合性的道德概念,個人善意追求和實現最終必須訴諸于城幫的共同善,社會的公正秩序是首要的善”。亞里士多德認為“正義恰正是樹立社會秩序的基礎”。正義感作為人的一種高級道德情感是指追求正義、伸張正義的道德意識和行為,正義力是指人們具有正義感的內在精神力。人類社會的一切行為首先都是以追求善為目的,正義的價值目標是:使全人類的人們幸福自由、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在于不僅要教育人們追求個人美好生活,更要造福人類社會。作為真正具有正義、具有人性的人都應該為社會的公平、公正而努力,為解決社會問題、實際困難而奮斗。大學生作為社會公民的重要群體,更應該具有高尚的正義感和堅強的正義力,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而不懈努力。應該說當代大學生大部分富有正義感、正義力,他們對正義與非正義行為具有一定的辨知能力,有著維護正義的愿望和能力,但勿容置疑,正義力缺失、正義感缺乏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主要表現有:一是對正義的判斷力不夠。相當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不公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辨別力,只觀察表象上的不公,沒有思考深層次的原因,有的僅憑個人喜好評判公正性。如對各種獎勵、各種評優、干部選拔等都存在認識誤區,有的把本來公正的事情判斷為不公正等。二是對非正義行為的應對力不夠。有的學生對發生的非正義行為沒有足夠的應對能力,不能冷靜思考,沒有有效方法,要么聽之任之、要么意氣用事,被非正義勢力所利用。如以暴制暴、哥們義氣、見利忘義等都是應對力不夠的具體表現。三是維護正義的責任力不夠。當他人處于危險之時,不聞不問、袖手旁觀,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缺乏應有的責任感,不能見義勇為、不能助人為樂。不少同學的正義感僅僅停留在精神層面,放在嘴上過過嘴癮罷了,沒有真正變為實際的正義行為。當代大學生應當加強正義意識、自覺維護正義、彰顯正義、發揚正義、傳播正義,提高見義勇為、見義巧為、見義智為、見義真為的能力。
1.3大學生意志力缺失
大學生勇德的內涵要素很多,其中大學生的意志力不能忽視,可以說是其重要一環,同時還是大學生成功的必備條件,而當下的大學生有一定的意志力,但更多的是意志力薄弱、意志力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果斷性。有的學生處理問題拖泥帶水、優柔寡斷、猶豫不決、隨波逐流,或者沖動盲為、草率行事。如有的學生本想一展身手,競選學生干部,以此鍛煉自己、檢驗自己、展示自己,但由于思考太多、顧慮重重、患得患失,最終未付出行動。有的學生為了勤工儉學,做兼職工作,卻又怕影響學業,被人嘲笑,最后不了了之。凡此種種皆是果斷性缺乏的表現。二是缺乏自制力。相當部分同學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感情易波動、情緒易激動、行為易沖動。由于缺乏應有的自我控制力,極易產生矛盾,甚至釀成禍端。如有的學生由于一些小事,與他人發生爭端,便情緒沖動,惡語相加,甚至拳打腳踢,違紀違法。又如女生自控力缺乏的重要表現為購物欲,凡是喜歡的物品就一味地購買,傾其所有甚至借錢購物。三是缺乏堅定性。有的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壓力、迷茫等情況時,由于意志脆弱、情性未穩、思想易變,不能堅定信心、堅定信念、堅定追求、堅定計劃,而是左右搖擺、舉棋不定,甚至改變決定,放棄追求。這就是堅定性、穩定性缺失的現象。四是缺乏堅韌性。有的同學抗挫抗壓能力缺乏,心智尚未成熟、情緒變化強烈。當遇到困難、挫折、壓力時,便產生自卑、恐懼、軟弱等情緒狀態,以致自暴自棄、心灰意冷、半途而廢,缺乏應有的堅韌性。由于大學生缺乏果斷性、自制力、堅定性、堅韌性,導致大學生意志力缺失,使他們無法具備堅忍不拔、忍辱負重、勇于擔當、開拓創新的優秀品質,這對大學生以后的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培養大學生具有頑強的意志力很有必要。
2大學生勇德作用的價值研究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普通高校大學生“三力”缺失:即勇敢力缺失、正義力缺失、意志力缺失,這不僅影響大學生個體全面發展,同時更影響集體、社會的和諧穩定,大學生勇德缺失已經到了緊要關頭,加強大學生勇德培育勢在必行,這充分彰顯了大學生勇德的價值作用。具體而言,大學生勇德的作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大學生勇德關乎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大學生勇德價值首先體現在個體素質發展上。只有個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個體品德得到全面優化,才能有益于社會。而勇德是大學生個體素質品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德目,是個體素質全面發展的有效保障。大學生個體素質內涵豐富,德、智、體、美等皆為其有機組成部分,均需不斷培育、不斷優化、全面提升,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剝開這些素質的表層,透析其深層次的本源涵義,會發現實際上要使大學生個體素質全面發展最根本最基礎的就是要使大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個性優化、品德高尚、客觀實在的正常人,這實際上也是大學教育目標的內在需求,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要大學生學會做人。雅斯貝爾斯曾說過:“作為一個人,首先就是要去成為一個人”。當然,由于東西方文化導向、價值取向的不同,導致它們對“成人”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釋義。西方人認為“成為你自己”是成人的經典論述,西方思想中將人界定為“創造者”,它們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創造”。而中國傳承了儒家觀點,將“成人”理解為道德生命意義上的充分實現了人類價值的人。不管是“自我實現”的西方成人觀,還是“大我價值”的東方成人觀,均離不開勇德的培育。其一,勇德包括知恥改過的要素,迫使個體不斷反思自省、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其二,勇德的顯著標志是不懼,它可以促使個體不斷創新、不斷創造、不斷提質。其三,“仁、智、勇”是“成人”三大重要德目,不可或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成人”,而非“成器”。因此,大學生勇德培育是其成人的有效途徑和有力保障,在大學生個體素質全面發展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大學生勇德關乎國家民族的安全穩定
大學生勇德的社會價值表現在:它關系到國家的安全穩定和民族的興衰存亡。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保衛祖國、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而勇德在大學生履行職責、完成使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全穩定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作用巨大,它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石??v觀數千年的人類發展,不難發現戰爭總是伴隨著人類社會,和平社會極為短促,累計不過二百余年,戰爭遠比和平更成熟、更發達,而和平只是戰爭中的一次休整、一次喘息。一個國家民族要戰勝對手變成大國強國,靠的是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中除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民族凝聚力等外,其中國防實力是其重要的組成要素,沒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作后盾,這個國家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就不會有國際話語權,當然就不可能強大和安全,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大國強國非常重視國防軍事力量建設。戰略家預測,未來戰爭將是立體戰爭、全域戰爭、全民戰爭。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是增強國家國防軍事實力的重要途經和方法。我國自古以來都十分重視全民的國防教育,幾代領導人也是十分重視全民的國防教育。而高校大學生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大學生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是國家實施的戰略舉措,通過國防教育的實施,可以鍛煉培育大學生英勇頑強的精神、勇于擔當的品質、堅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國家使命感、民族責任感,可以為國家輸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后備兵源,同時儲備大量高素質的國防后備力量,這對國家民族的安全穩定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2.3大學生勇德關乎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實
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又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識,高校承擔著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養接班人的重大舉措。我國歷來都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更加重視這項工作,2016年12月7日專門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這是前所未有的高規格會議,這充分體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極端重要性。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立身之本,是其核心要素。勇德是諸德目中非常重要的德目之一,高校要真正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生根,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大學生勇德的培養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加強大學生勇德的教育就是有效落實高校思政教育的指示精神。勇德教育不僅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可以促進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實。這是因為思政教育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費心費神、費時費力,許多矛盾需要調和、許多困局需要破解、許多壓力需要承擔、許多委屈需要忍受,因此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堅強的決心、沒有堅韌的意志、沒有堅固的防線是不可能搞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這實際上就是勇德的應有之義,這就是大學生勇德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彰顯。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148.
[2]吳尊民.現代中國終身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8.
[3]林存光.孔子與儒家之道及其當代相關性//張立文.儒學評論[M].邯鄲:河北大學出版社,2005:31-35.
[4]范小光.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主任范小光的講話[J].國防教育通訊,2003(7):12-15.
作者:王群立 單位:吉首大學國防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