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與路徑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與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與路徑

      摘要:中國共產黨一直高度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面臨“四大考驗”與“四大危險”。當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還存在著“代表性斷裂”、“腐朽文化的侵蝕與包圍”、“人民性有待加強”等嚴峻問題。以先進性建設為引導、以服務型執政黨建設為根本、以中國夢為中心、以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厚植黨內政治生態文化,以制度為根本、以紀律規矩為手段,著力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文化體系與顯性規則文化體系,是進一步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以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理性路徑。

      關鍵詞:黨內;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建設;政治生態;先進性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層次問題。“政治文化”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政治學家阿爾蒙德在1956年提出,并將其界定為“一個政治系統的基本價值傾向”,后來阿爾蒙德又進一步認為“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度、信仰和感情”[1]。現代政治主要由政黨政治體現出來,政黨政治文化是現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黨政治文化,一般指包括黨員在內的社會主體對政黨普遍認同的宗旨理念、意識形態、行為規范、制度形態、行為作風等一整套觀念體系。“黨內政治文化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是政黨性質的根本體現,表現為政黨為之奮斗的價值理想、黨員行為方式的價值標準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價值原則等”[2]。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有利于全面從嚴治黨,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能為我國以服務型執政黨建設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思想文化基礎。

      一、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

      中國共產黨一直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并在黨內政治文化的長期建設中取得了成熟經驗。

      1.形成了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歷史傳統我黨歷來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黨建歷史本身也是一部黨內文化建設的歷史。早在1929年就明確提出要“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3]。《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都是抗日戰爭時期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經典之作。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直到今天依然是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指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及攻堅階段,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思想,都是新時期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2.初步形成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思想,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奠定了中國特色的黨建思想理論基礎。這正如鄧小平說的那樣,“我們黨用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4]。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幫助我們突破了“左”與“右”的桎梏,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繼承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依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創造性地提出的“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重大理論問題,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又一綱領性文件。的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中國夢思想,都是為了解決歷史新時期的新情況、新問題而提出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的重大思想理論問題。從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的中國夢和“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以“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一以貫之,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這個理論體系,而絕不是別的什么理論體系,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一直是我們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理論體系與行動指南。

      3.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始終圍繞著黨的歷史任務開展以“為人民服務”一以貫之,我黨從成立開始,就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和全人類的解放”作為神圣使命,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歷史任務與使命擔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為一個革命型執政黨,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奪取全國政權,是黨內政治動員的中心思想。抗日戰爭爆發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民族矛盾成為國家的主要矛盾,動員全黨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成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主題思想。新中國成立后,建設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盡快讓中國強大起來,就成為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緊迫任務。粉碎“”后,“把全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逐漸成為了全黨的政治文化共識,并在這個基礎上很快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總路線。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攻堅階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期,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凝心聚力的“中國夢”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5]。實現中國夢,就是要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6]。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就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政治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并由黨內政治文化引領,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為進一步凝心聚力,更好更快地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又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綱領。正是通過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加強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進一步提升了黨的執政能力,密切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以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的根本好轉,形成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風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當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們黨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找到了一條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成功之路。但面對復雜的國情、世情、黨情,當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障礙與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其中主要是“如何克服政黨代表性斷裂的危險”、“如何抵制并沖破各種形形色色腐朽文化的包圍”、“如何進一步以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引領群眾文化建設”三個問題。

      1.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面臨著政黨代表性斷裂的危險當前,政黨代表性斷裂問題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世界難題。就我國而言,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我們黨在從革命型執政黨向現代法理型執政黨轉型中,從一個代表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執政黨,黨的這種代表性在轉移中難免會遭遇社會主體認同的“斷裂性危機”。一個革命黨在取得政權后,不但政黨職能而且其組織形態,會逐漸地與國家機器同構,從而失去政黨作為政治組織和政治運動的特征[7]。執政黨的“代表性斷裂”集中表現為執政黨一方面超越先前的階級范疇,宣稱其普遍代表性,另一方面卻在長期執政中,與大眾尤其是與處于底層的群眾更加疏遠。如何直面并有效彌補執政黨代表性斷裂問題,關系到我們黨執政的合法性和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是當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2.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面臨著腐朽思想文化的包圍與侵蝕作為執政黨黨內的政治文化,不僅要充分彰顯文化的先進性,更要通過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引導并整合社會方方面面的文化形態。但是,先進的執政黨黨內政治文化也難免與各種文化思潮與文化形態糾葛在一起。當前影響黨內政治文化正能量傳播的腐朽文化主要有“金錢文化”“特權文化”“圈子文化”“潛規則”等。所謂“金錢文化”,就是一種對金錢的崇拜,完全用金錢來衡量人的貢獻與價值,這種金錢文化極易誘發黨內領導干部權財交易,滋生權力腐敗。“特權文化”是一種借助權力獲得特殊利益與服務的腐敗文化,這既受傳統專制社會“封妻蔭子”等特權思想的侵蝕,又有原蘇聯特權階層制度安排的影響。“圈子文化”是指要想在一個行當里面混好,尤其是能在官場中官運亨通,就必須“進圈子”,成為某個領導圈子里的人,否則就會被“邊緣化”。所謂“潛規則”是指正常的利益維護與個人成長機會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靠法定的正式制度來獲得,而必須靠制度之外的那種拿不上臺面但大家又基本認同的“老規矩”來獲得,如“進圈”“跑官”“阿諛”等就是如此。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增強全黨抵制并改造腐朽文化的能力,提高引領與整合社會文化的能力與水平。

      3.黨內政治文化引領群眾文化的“人民性”有待加強毋庸置疑,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首先講“黨性”。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服務型執政黨,從理論上講,“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8]。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從本質上說,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內政治文化也絕不是什么“陽春白雪”,而要切實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的文化努力結合起來。一些地方在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全面從嚴治黨”等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活動中出現了“教條化”“市場化”“庸俗化”“表面化”等脫離人民群眾的不良現象,下一步在黨內文化建設中必須切實強化“三個貼近”意識,深入推進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與群眾文化建設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三、進一步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理性路徑

      當前,我們必須直面“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正確看待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科學探索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理性路徑,不斷提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能力與水平。

      1.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先進性為引導以先進性引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著力于先進文化的推動。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以培養“四有”公民和“三個面向”為基本內容的以及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先進性引領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就是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切實彰顯政治文化的時代性,把握黨建的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以黨的先進性引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就是要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同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機結合起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最終成效,要從是否維護和發展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是否推動了社會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上來衡量。

      2.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服務型執政黨建設為根本建設服務型執政黨是由我黨的性質與宗旨決定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是服務型執政黨建設的宗旨,也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核心。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以服務型執政黨建設為根本,就是要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始終堅持黨的先進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一。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中,“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9]。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10]的指導思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黨員群眾,不斷提高各級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與水平。

      3.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實現中國夢為中心當前,先進文化就應該是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持久精神動力的文化,尤其是為當前我國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重要精神支撐的文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國夢’作為具有廣泛凝聚力和深遠感召力的文化符號,已深深地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偉大歷史敘事中,‘中國夢’的價值感召不單是著眼于國家發展的現實利益,同時被提升到國家治理的文化價值高度,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1]。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只有以“中國夢”為中心,才能把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與黨的神圣使命高度結合起來,才能與黨的性質、黨的宗旨有機統一起來。

      4.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給黨注入了新鮮活力,也給黨帶來了不少不得不直面的新問題與新挑戰。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成效最終要通過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彰顯出來。黨的政治文化建設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相輔相成的。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要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以為民、務實、擔當、清廉為基本要求,以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廉潔教育為主要內容,以標本兼治的預防和反對腐敗體系為重點,以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為目標,全面提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與執政能力建設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的能力與水平。

      5.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旗幟鮮明地抵制腐朽文化,厚植黨的先進性政治生態腐朽文化是一種以功利性、丑惡性、非正義性、分裂性、隱秘性、欺騙性、傳染性、頑固性為基本特征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折射出了人的陰暗心理、貪婪欲望、扭曲靈魂、卑鄙行徑的糾葛。封建特權思想、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邪惡恐怖、淫穢色情等都屬于腐朽文化。腐朽文化會腐蝕侵蝕民族精神,扭曲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阻礙先進生產力進步與先進文化的發展。腐朽思想文化侵蝕我們黨的健康肌體,是一些黨員、干部腐化變質的罪惡根源,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如果我們對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喪失警惕,就無法抵制“糖衣炮彈”的攻擊,就會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會嚴重影響領導干部的使命擔當與黨的長期執政。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堅決反對和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文化。為此,必須首先引導全體黨員,尤其是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把握好這個總開關。其次,要樹立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并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員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2]。堅持理想信念,自覺抵制腐朽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6.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必須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紀律建設為手段,健全黨內規矩文化黨的規章制度、紀律、規矩,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制度化形態,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紀律建設,樹立規矩意識,是進一步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面落實黨規黨紀,把紀律、規矩挺在法律的前面。各級黨員干部要嚴格對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來檢查、反思自己的言行,真正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體系。

      四、結語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但在長期執政的環境下,矛盾與問題的累積讓我們黨今天不得不直面“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以先進性建設為引導、以服務型執政黨建設為根本、以中國夢為中心、以執政能力建設為主線,厚植黨內政治生態文化;以制度為根本、以紀律規矩為手段,構建“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制度文化體系與顯性規則文化體系,是進一步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增進“四個自信”,進而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理性路徑。

      參考文獻:

      [1]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小G?賓厄姆?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鄭世平,公婷,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29.

      [2]畢京京.以高度文化自覺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N].解放軍報,2017-01-11.

      [3].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

      [5].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6].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EB/OL].[2017-03-20].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5/c_123957816.htm.

      [7]汪暉.代表性斷裂與“后政黨政治”[J].開放時代,2014(2):70-79.

      [8].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2017-03-20].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821/c1024-22635998.html.

      [9].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N].人民日報,2014-01-01.

      [10].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

      [11]范玉剛.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久———學習關于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論述[N].光明日報,2014-01-08.

      [12].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M]//十八大報告文件起草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作者:史云貴 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不卡区|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亚洲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www亚洲一级视频com|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 男人的天堂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亚洲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亚洲视频2020|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