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立德樹人的指導思想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現代高校人才已經成為了教育的當務之急。大數據時代,高校教育面臨著深刻的變革,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理念成為了主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緊跟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潮流,做好教學模式的創新,做好學生思想動態的把握,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同時,做好教學模式創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
一、大數據時代教育發展的特點
目前大數據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教育行業,互聯網+教育成為了發展的主流,也成為了現代化教育標志之一[2]。大數據時代教育發展的特點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信息來源渠道的廣泛性。大數據時代,教育的信息來源渠道更加廣泛,具體來說,教師不再是學生單一的教育信息來源。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知識傳播具有單向性,主要是教師向學生傳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單一來源,而信息傳播主要在課堂上進行,這種教學模式決定了傳統教學的空間與時間是固定的。大數據背景下,學生學習的信息來源不再局限于教師,而是變的更為廣泛,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獲取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打破了傳統教學空間與時間限制,學生可以接受的信息更為寬廣,接收到的思想也越來越多;另一種是信息傳播的頻次與速度加快。大數據時代教育的信息傳播頻次與速度明顯加快,傳統的教育模式信息傳播頻次比較低,速度比較慢,基本是以教師到學生單一渠道為主,而大數據時代下,教育信息的傳播頻次明顯加快,信息的周轉速度、傳播次數、覆蓋范圍等都有著明顯的擴大,這種情況下教育必須要充分了解大數據發展的優勢,及時更新教學思想與教育理念,提高信息化的意識,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思路,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大數據角度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法與內容沒有緊跟學生的思想動態
大數據時代,教育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需要,從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做好教學調整工作[3]。但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來看,教師教學方法與內容并沒有緊跟學生的思想動態,沒有反映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欲望,這也是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教師教學方法與內容沒有緊跟學生的思想動態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內容與學生思想存在脫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是固定的,是按照高校教育要求進行編寫,其內容涉及到歷史與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內容較為固定。大數據背景下,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已經有了廣泛的涉獵,特別是網絡便利性帶來的價值觀宣傳與引導,學生對價值觀等內容普遍較為了解。而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接觸到的內容存在一定的重疊,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學生學習起來較為枯燥,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2.教學方法存在脫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普遍是以“照本宣科”為主,雖然近些年現代化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將“照本宣科”變為了“照屏幕宣科”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僵化且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現代教育理念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接受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因此傳統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學習要求,更沒有緊跟學生的思想動態,沒有根據高校學生思想進行調整與優化[4]??傊髷祿榇髮W生學習方法與學習內容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在調整與優化過程中還沒有緊跟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調整。
(二)教師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求教師教學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要將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考慮其中。但在實際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效果[5]。教師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思想政治教學評價沒有注重信息統計與信息分析。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的課下走訪或課上問卷調查為主,這種評價方式基本是以教師為主導,在信息搜集與整理方面效率比較低,而且很多評價、問卷調查統計都沒有落實到實處,存在一定的人為性,學生在對課堂評價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必然會以正面評價為主,評價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的情況。2.教育教學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依然是采用傳統的大課制,不同專業,不同院系的學生混在一起進行學習,這種情況下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學的過程與內容受到了嚴格限制,需要按照教學計劃完成,而學生學習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不一,在課堂學習方面對思想政治內容理解有限,而下課以后,學生沒有其他渠道進行二次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思政教學的水平。雖然近些年部分高校通過微課、慕課等多種手段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育進行探索與實踐,增加信息化教學內容,保存信息化教學條件,但多是以視頻提供為主,很少會對學生進行信息化教學的指導。3.沒有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在課前或通過其他渠道都會對不同專業學生的思想動態、政治素養進行分析與了解,但這種分析較為片面和膚淺,多是以理工生思想政治水平不高,文科生思想政治水平較高為依據開展教學工作,很少利用大數據對學生基本情況、思想動態、學習狀態等進行綜合性分析與判斷,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調整。
(三)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沒有及時更新
大數據時代下,教育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的學習理念,注重知識的共享,但從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來看,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和理念依然普遍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選擇依然是以傳統為主,很少會考慮高校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很高[6]。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依然是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學生課堂參與性比較差。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堂參與性普遍比較差,這是因為教師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基本是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每個課時安排的內容比較滿,基本不會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及時有空擋也多是簡單點一兩個人進行回答即可,很少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這種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在課堂參與方面存在一定的被動性,形成了教師讓參與就參與,教師不讓參與就不參與的情況。2.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其本身與學生存在一定的距離,導致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面缺乏主動性,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缺乏學習興趣,認為高校思政課就是學分課,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和提交學分即可,學習興趣普遍比較低。
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
(一)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創新教學方法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應積極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創新教學方法,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不動搖。大數據時代,學生的思想與受到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必須要深刻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學生思想入手,合理做好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應用。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創新教學方法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內容要與時俱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內容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不動搖,讓內容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具體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內容與版本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這也是教材出版的客觀規律所導致的,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理念,不斷補充新思想、新內容和新時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可以補充最新的時事內容,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同時補充時事內容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學會判斷是非,以香港最近發生的事件為例,網上對事件的判斷主流是對的,但也存在一些錯誤思想和言論,對學生思想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學會分析香港最新發生的事態與內容,通過這種方式追本溯源,提高學生對時事的理解與認知;2.方法要堅持創新。大數據時代,教師教學方法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模式,做好教學方法的喚醒,如積極利用微課、慕課等教學方法,通過互聯網對課堂教學進一步優化。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通過互聯網+的教育來進一步整合教學資源,通過方法創新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與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需要,優化教學模式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需要,優化教學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優化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好調研工作,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尊重學生個性化需要,優化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利用現代化手段做好學生個性化需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教學模式的優化應首先做好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具體來說教師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之前,應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對學生思想狀況、學生學習需要進行調查與研究,如在思想政治開課之前,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大思政的教學理念,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生思想進行調查與分析,同時積極利用校園網渠道,為學生思想交流構建平臺,通過平臺信息的整理與分析,包括對課堂教學的意見整理來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學生對政治思想的教育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做好學生思想的整理與分析,利用大數據的手段進行整體分析,進而為后續的教學提供必要的依據。2.利用現代化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信息化技術的素養與能力,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利用翻轉課堂模式實現全流程教學,將思想教育擴展到課前與課后,而不是簡單局限在課堂上。具體來說,教師在課前和課后可以為學生準備課前學習資料,也可以提供校園網等其他渠道,讓學生進行課前和課后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三)轉化教師教學思想,提高信息化意識
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應積極轉化教師教學思想,提高信息化意識,注重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學習需要,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參與,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學習效率。轉化教師教學思想,提高信息化意識的教學方法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是現代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在發展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已經成為了發展的必然,教師在教學過程應積極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提高課堂的參與性。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在教學過程中多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同時注重課堂教學組織的形式,注重課堂的教學與互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果。2.堅持信息化教學的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水平,近些年教師錄制微視頻、慕課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應用校園網等渠道,開展慕課、微課教學工作,將簡單的課堂教學轉變為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學的質量,提升課程教學的信息化整體水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案。
四、結束語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大數據帶來的沖擊力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育方針急需被貫徹在新的教學變革中。面對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形勢,如何通過創新的教學模式達到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目的成了所有教務人員的研究核心重點,因此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孫銘濤,宋曉東.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研究的計量分析與評價———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方法[J].湖南社會科學,2019(05):104-110.
[2]胡冰.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自信邏輯互動視域下培育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8):39-41.
[3]肖麗.“立德樹人”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析———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黑河學刊,2019(05):143-144.
[4]鄧宇,王立仁.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審思[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2(05):132-139+144.
[5]方向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成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3):51-54.
[6]王珮璇.新時代“互聯網+”視域下轉變思政教育思路創新思政教育方法———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實現勞動精神嵌入思政課教育為例[J].中國培訓,2019(09):84-86.
作者:潘強 唐曉偉 邵光輝 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