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生主動性的閱讀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授之方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平時的閱讀教學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文章挖掘感悟文章內涵的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平時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習慣:一是邊讀邊思考,從文中找答案。學生在閱讀時只是單純的讀而沒有進行思考,那么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從文中找答案。這樣既明確了閱讀的目的,學生還學會了從文中找答案的方法。
二是不動筆墨不讀書。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劃重點詞句,學會作批注。學生對于上課時的內容只是短暫的記憶,所以應當培養學生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把重點詞句的意思內涵記在書上既加深了印象還方便了以后的復習。勾畫中心句、好的詞語,文章層次會更加清晰,更有利于鑒賞寫作手法。
三是使用工具書幫助閱讀。應注意培養學生在閱讀時碰到不懂的詞語就查詞典,絕不留下疑難,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的習慣。學生還可以在課前利用參考書大致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在老師講課文時,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四是鼓勵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學習散文或者記敘文時,應在課后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摘抄文中自己認為好的詞句,寫一寫自己學習課文后的感想。這樣既積累了好的詞句而且還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例如我在教學《軍神》一課時提出:哪些地方能體現他是軍神?然后讓學生在文中圈劃詞句,并且說說原因。由此總結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學生掌握了在文中找答案的方法,在以后的閱讀訓練時,學生總會先帶著課后問題讀文章,并及時圈劃出答案。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會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二、因材施教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古人在教學過程中就早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事實上盡管是一個班的學生,同一老師去教,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維方式都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的要求,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使其才能和個性得到健康的發展。因此課上問題設計要有梯度,要靈活度大。
所謂閱讀,應當在讀中學到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于教師無休止的講授、講授再講授的教學模式很是反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反復閱讀,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情是最難悟的,以讀促悟,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學生之間比賽讀課文,既能激發學生讀書興趣,還能深刻地領悟到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有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
作者:樊茜單位: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