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從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存在著較大的教學困境,很多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影響到學生閱讀學習的質量,對學生更高階段的閱讀學習非常不利。針對于此種情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閱讀方法進行科學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尋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實現學生閱讀學習上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閱讀方法;指導;閱讀水平
前言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科學的閱讀方法對學生閱讀學習的促進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尋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確保學生閱讀的有效性。下面針對于指導學生閱讀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1學生缺乏科學閱讀方法的原因分析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無法結合實際閱讀的情況科學的進行閱讀,從而影響到學生閱讀的質量,對學生的長遠學習非常不利。而學生缺乏科學閱讀方法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部分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如何閱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質量,造成學生閱讀水平的不斷下降[1]。②學生在實際的閱讀學習中,沒有對閱讀規律、閱讀技巧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很多學生沒有抓住閱讀的規律及技巧,也沒有科學的閱讀方法,影響到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科學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閱讀學習上不斷的進步,實現學生長遠發展[2]。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
2.1使學生了解正確的閱讀次序:
在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使學生了解正確的閱讀次序。在對一篇文章進行閱讀和賞析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文章的創作作者的具體情況、生平、創作背景進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3]。其次,在對作者的實際情況全面了解之后,學生應進行第一遍的閱讀,第一遍閱讀以略讀為主,通過略讀,大概得了解文章的結構、具體的內容。在第一遍閱讀之后,需進行第二遍的精讀,對每個文字進行細致的推敲,從而了解文章的精髓及內涵。學生通過了解正確的閱讀次序,能夠提高閱讀的質量,確保學生閱讀的有效性,實現學生閱讀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2.2在閱讀中應對重點進行標記:
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標記重點的習慣,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質量,導致學生閱讀方法不科學,對學生的長遠學習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針對于此種情況,教師應對指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進行標記。很多學生不了解哪些是文章的重點,首先,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涉及到文章主旨、過渡句以及與閱讀問題相關的內容都是重點,通過標記重點,有助于學生快速的找到文章的主旨,提高閱讀的效率[4]。其次。在標記完重點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將重點聯系起來,了解文章的內涵,使學生快速的吃透所閱讀的文章,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2.3閱讀任務完成后需進行回顧與思考:
在學生閱讀完成之后,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主要回顧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還有哪些的不足。此外,學生還應該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思考,總結閱讀方法。通過科學的回顧和反思,學生會不斷的彌補在閱讀中的不足,及時的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存在著的問題,通過科學的實施,能夠確保學生閱讀的質量,從而快速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實現最佳的閱讀效果,促進學生閱讀學習的不斷進步[5]。
結論
本文主要針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指導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指導策略,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對學生的長遠學習及長遠發展非常有利。
參考文獻
[1]曹春玲,萬宇飛,鄧道明,劉霞,曾德春,李洪福,陳曦.利用另類改寫促進學生閱讀[J].文學教育(下).2015(12).
[2]楊年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微[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12).
[3]鄭蘭天.對整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5(11).
[4]許麗英,李志峰.文化支架在內地西藏高中班漢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介入與應用———建構主義支架教學理論的啟示[J].西藏教育.2015(10).
[5]陳尚達,劉霞,倪曉佳,尚德為,張明,胡晉卿,王占璋,邱暢,溫預關,胡校校.建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閱讀教學內容[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5(11).
作者:路洋 單位:遼寧省本溪市本溪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