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反思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文學素養,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是當今初中語文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
新課標的實施對初中語文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革新與發展。
1現如今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缺陷
我國許多學校的閱讀教學還處在教師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上,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在被動閱讀、閱讀效率低等狀況之中。這不僅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會使學生在閱讀方面不能主動思考問題,產生對教師的依賴感。
1.1分析上太注重形式:
大多數學校將初中語文閱讀中的文章進行分解、逐段進行分析段落大意,并沒有針對文章中的特色讓學生去領悟文章的感情色彩、語言特色以及文章中的獨特韻味等。如教師在進行小說閱讀分析時,只是生硬的將閱讀中的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去體會小說中的精心布局、人物鮮明的形象以及小說中的特色語言等。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枯燥、無趣的感覺,打擊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降低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減少了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感。
1.2閱讀方式太重視形式:
隨著科技的進步,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著,更多先進的多媒體科學技術被引進到教學之中,在恰當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反之亦然。有些學校將教師在課堂中是否利用到了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評判教師好壞的一個準則,這是錯誤的觀念[1]。在錯誤的多媒體閱讀教學中,鼠標和屏幕取代了教師的粉筆和黑板,播放錄音取代了教師的朗讀和學生的閱讀過程,多種樣式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過多的感覺到課堂的有趣多變,忽略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反作用,造成教師不能夠很好的在閱讀教學中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沒有達到閱讀訓練的目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打開自己視覺感官,但過多的運用多媒體,將文章中的內容通過幾幅畫面全部展現給學生,不但沒有起到引導作用反而限制或阻止了學生對文章產生的想象力。沒有恰當的運用現代科技方式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1.3閱讀教學教案脫離現實:
有些初中語文教師沒有將學生的實際學情考慮到教案設計中,一味的追求閱讀教案的完美。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只依照教案進行,忽略了課堂與教案之間的差異與學生反應的真實性。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表面上看來是新型的教學模式,其實內在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達到閱讀訓練的真正目的。教師對新課標的認識不夠,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于理想化,沒有真正的聯系到學生的學情,是失敗的教學模式。
2怎樣才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學
2.1情景教學法: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景教學法中恰當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補充學生沒有想象和感受到的情景,彌補學生在生活中對事物的認識不足。如在對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九冊《變色龍》的教學中,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自然界中變色龍根據不同環境進行變色的影視資料,讓學生了解變色龍的特性,從而真正讀懂主人公奧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憐與可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人物感到可笑的膚淺層次上。這種生動直接的情景帶入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2]。
2.2多種教學方法并存:
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可以將朗讀法、文章賞析法、自主閱讀法、探究法等相結合進行課堂語文閱讀教學。例如在對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十九課《范進中舉》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對課文討論后進行表演,由于每個小組對課文的理解不同,因此表演形式也會有所不同,都會有相應的特點,因此學生們可以從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范進這個文章的中心人物以及文章中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動。這種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更好的體會到文章的情感與意境。
2.3使學生養成閱讀積累的好習慣:
若沒有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要使學生養成閱讀積累的好習慣。初中語文教師除了要選擇課內的優秀詞語之外還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一些課外詞匯,要求學生對好的文章進行長期的抄錄或寫讀書筆記等,以便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
2.4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許多文章中都會為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這個想象的空間就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教師要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六冊第十一課《孔乙己》的教學時可以有意的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孔乙己的長衫沒有了?”這個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并沒有直接表明,但卻引發了課堂上學生的激烈討論,轉變了課堂中的嚴肅氣氛,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且答案各不相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
2.5將讀、思、寫相結合:
教師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文章的大意有初步了解,在反復進行閱讀時,學生能夠對文章中的情景、人物關系、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有了進一步理解。在學生閱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可以增加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講解,然后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討論的結果以及回答問題的答案進行整理、總結,突出重點與難點。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對文章的觀后感。整個過程將讀、思、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學。
結束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但是為了提高語文教學本身的質量,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學習其他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中語文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等,語文教學的有效教學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產物,初中語文教師應不斷完善語文教學模式,真正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潘海生.淺談如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8):80.
[2]雷成蘭.探析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南北橋,2016(1):104.
[3]章克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5(60):32-32
作者:馮樹娥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