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統計學課程體系構建原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新專業目錄實施后,浙江財經大學應用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基于原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必要的調整,已經基本構建。除規定的政治理論與德育課程、計算機應用、外語以及體育和軍事理論等課程外,已有課程體系與教育部管理規定的課程體系相吻合,體現了統計學學科、專業的特點,選修課程比較豐富,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課程歸屬有待調整。目前“高等數學(1)”課程在公共必修平臺,“高等數學(2)”則在學科必修平臺,“概率論”在學科必修平臺,而“應用數理統計”在專業必修平臺。設置的主要原因是學科必修平臺的課程和學分較多,因不符合學校要求的學分所進行的調整。但課程歸屬不清,造成課程體系設置不太合理。
第二,必修課中數理基礎課程設置比例較高,經濟學理論基礎課程設置偏少。經濟學基礎理論課程僅包含中級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兩門經濟學類課程。現代統計分析方法需要有較強的數學功底和數理統計理論,授予理學學位的應用統計學專業應該夯實數理基礎,培養“厚基礎”的統計人才。現階段無論從學科必修、還是從專業必修課程來看,數理基礎課程設置比例較高,經濟學理論基礎課程設置偏少,造成應用統計學專業學生重定量而不重定性的偏見,不利于凸顯財經類院校的特色,應適當增加經濟學理論基礎課程的設置,諸如增設會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金融學等課程,為學生奠定堅實的經濟管理理論基礎,為從事實際工作、展開數據分析拓寬思路,體現具體“應用”的特色。
第三,選修課應修學分比例較少,但課程面面俱到,過于寬泛,專業必修課程比例較高,專業選修課程比例較少。從已有應用統計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不含“高等數學(1)”)的學分為71個學分,占專業課程設置比例的73.6%,選修應修學分為25.5學分,比例為26.4%。選修比例較少,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選修模塊主要包括保險精算和計量經濟學兩個專業方向模塊以及非方向模塊課程共計24門課程,部分課程比較近似,不能體現我校、學院的專業特色。
第四,部分課程教學內容重復,課程體系不夠優化。從統計學原理這門專業必修課來看,如果授課內容仍以全校通選課程進行的話,其授課內容就會和一些專業課程重復,如抽樣、回歸等內容,因此該門課程的授課重點應調整為指標體系等內容,而不應面面俱到。再如專業必修課“抽樣調查”和專業選修課“統計調查方法與實務”兩門課程分別基于抽樣技術的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層面來介紹,授課內容會有大量的交叉,探究將理論方法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僅開設“抽樣調查理論與實務”一門課程,融合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無疑有助于優化課程體系。
2應用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第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培養目標設置課程體系。浙江財經大學應用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為“本專業是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練運用計算機軟件分析數據的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據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的統計應用人才”。該目標與新專業目錄的培養目標相適應,具有較強的適用性,但是專業特點和特色并不突出。而事實上,應用統計學專業注重與我校優勢學科諸如經濟學、金融等的融合,注重培養經濟管理、金融保險分析的應用統計人才。因而應注意提煉人才培養目標,顯示專業特色,從而圍繞專業特點和特色設置課程體系。
第二,反映專業特色,貫徹“少而精”和“學以致用”原則設置專業課程。課程設置中專業主干課程的設置具有重要意義。就統計學學科而言,數理統計和經濟統計由于研究對象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因而數理統計基礎課程和經濟統計基礎課程也相對較多。由于受到學時和學分的限制,應貫徹“少而精”和“學以致用”原則構建專業課程,包括專業主干課程和選修課程。
第三,理順課程關系,避免教學內容低水平重復。課程設置中重視理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關系,注重不同課程的先后銜接工作,循序漸進,統籌兼顧,做到科學合理規劃。在課程結構上,重視各門課程的銜接和有機結合,使學生將數學、統計學、經濟學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既具備牢固的專業基礎,也有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路和動手能力。在設置課程體系時,應對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規范,對涉及重復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協調和適當分工,避免教學內容的低水平重復。
第四,重視實踐、實訓課程環節設計,增強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課程設置中要重視對實踐、實訓課程的安排。通過設計與現實經濟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實訓課程環節,達到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使學生體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充分運用統計學理論應用于社會經濟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和團隊意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建議
為有效解決目前我校應用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根據應用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第一,調整課程歸屬。作為理學學位設置的應用統計學專業數學基礎類課程與其他專業的公共經濟數學課程的性質不同,在課程歸屬理順的基礎上,給予學院相應的自主權,在總學時學分的規定下,不要作各個模塊相應學分的規定。
第二,著手專業課程論證,精簡統計學專業必修課程,增設經濟學理論基礎課程。在調研其他財經類院校應用統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精簡統計學專業課程。學院應組織討論研究并初步確定數理統計和經濟統計的核心基礎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程,凝練專業特色,提出專業應用方向,增設與應用方向密切相關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課程,對專業選修課程進行合理的精簡,與時俱進地設置統計發展潮流的相關課程,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邀請有豐富經驗的統計學專家和學者參與論證,確定課程體系。
第三,集體論證課程教學內容,編寫教學大綱。現行的教學大綱或教學內容一般是由授課教師獨自確定,缺乏必要的論證。建議通過集體論證的方式,規范每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較好地協調可能出現的交叉和重復部分,做到授課教師心中有數。
第四,聘請社會導師,探索實踐、實訓課程教學內容。由于目前統計學專業教師隊伍的社會實踐、實務能力比較缺乏,造成課程內容與社會經濟實際的聯系不密切。積極聘請經驗豐富的社會導師,將有實踐經驗的統計專家、高管和政府官員請進課堂,對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有效指導。同時鼓勵專職專業教師積極與社會導師交流、學習,鼓勵專業導師走出書本,將教學、科研與實際緊密聯系,為社會服務。當然在實際調整過程中將會遇到不小的難度,特別是在精簡統計學專業課程中,部分課程從有到無,容易引起部分教師的抵觸情緒。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需要學校、學院、系部以及每個教師的配合。
作者:胡玉琴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