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土樹種在城市園林景觀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確保鄉土樹種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發揮作用,在本次應用淺析中重點分析鄉土樹種的概念、鄉土樹種在園林景觀中的優勢以及在應用中容易出現的狀況,提出鄉土樹種在城市園林景觀中合理應用對策,從而促進城市園林景觀的合理化建設,為上杭縣創建國家生態園林縣城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土樹種;城市園林景觀;應用分析
1引言
上杭縣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區域氣候差異較大,災害性天氣頻繁,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倒春寒、秋寒、春旱、夏旱、秋冬旱。園林景觀中使用鄉土樹種可以很好地適應當地氣候,具有使用成本低、病蟲害少、本地特色鮮明的特點,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和國家園林縣城均有設置“鄉土植物”考核指標,其中省級要求“綠地建設中鄉土樹種使用比率大于%”;國家級要求“本地木本植物指數大于等于0.7”。本人在上杭縣多年的風景園林實踐工作中,一直秉持建設節約型綠地和可持續景觀的理念,大力推廣種植、培育鄉土樹種。上杭縣于20年和9年分別獲得“省級園林縣城”和“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現本人結合工作實踐,淺析鄉土樹種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應用見解。
2鄉土樹種的概念
鄉土樹種是指本地區天然分布的樹種或者已引種多年且在當地一直表現良好的外來樹種,其實質上是本土的原生樹種,是在本地自然環境條件下,歷經長期的優勝劣汰和自然選擇留存下來的,不管是從結構還是外觀來看,均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能夠很好地抵御當地的極端天氣和氣候。有些樹種盡管不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原產樹種,是外來樹種經長期馴化栽培后的歸化樹種,但它們已經具備了鄉土樹種的特性,因而也把其視為鄉土樹種。根據資料和調查統計,截止到8年,上杭縣規劃區范圍內植物種類約科678屬1種,其中本土植物63種(本地木本植物指數為0.89),引入植物81種,入侵植物種。上杭縣建成區范圍內,園林綠地中鄉土樹種的使用率約為86.9%,外來樹種的使用率約為.1%,比例適中[1]。主要鄉土樹種有紅榕、紫荊花、香樟、樸樹、苦楝等,其中紅榕為上杭縣縣樹,紫荊花、小葉紫薇為上杭縣縣花。
3鄉土樹種在園林景觀中的優勢
3.1種養成本低
鄉土樹種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免去長途運輸,種植也比較容易,對技術條件要求相對不高,種植鄉土樹種可以節省栽種成本。同時由于鄉土樹種主要是長期的自然選擇和優勝劣汰存活下來的,對本區域的氣候變化以及土壤、溫度和濕度等都有一定的適應性,種植后容易存活,在后期養護中不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照顧,減少了養護成本。8年5月上杭縣啟動了新一輪城區公共綠地養護招投標工作,在參考兄弟縣市公共綠地養護均價基礎上,結合綠地內鄉土樹種占比情況,科學設定澆水、病蟲害防治、除草等養護工作量,養護單價優化核減為一級綠地7.2元/平方米.年、二級綠地5.4元/平方米.年(市場平均價格一級綠地6~18元、二級綠地3.6~7.2元),大大降低了養護成本,節約了財政養護資金,并以優異的養護成效順利通過9年創建國家園林縣城驗收。
3.2地域文化濃厚
鄉土樹種具有地域文化內涵,能凸顯地方特色,是表達鄉土情懷的重要載體,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杭臨江樓前的紅榕。據歷史記載,17年,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于明正德十二年奉命駐扎在上杭縣城,并為百姓建了一座陽明橋,后人感恩王陽明的功績,便在汀江邊上栽下這棵榕樹。、當年曾在此樹下對弈,當年的《采桑子.重陽》便是在此寫下。因此這株歷史悠久的榕樹,承載了太多上杭當地人的記憶。
3.3觀賞性能佳
鄉土樹種千百年來在當地生長發育,具有對當地環境最高的適應能力,植物的各種生理、生化、生態功能都能正常運轉,能充分地展示出它的觀賞性能,具體表現在植株生長茂盛、枝葉濃密、花朵艷麗、果實豐碩。這些鄉土樹種因良好的生長性能極易長成古樹名木,是風景園林綠化的先鋒樹種和指示性植物。根據資料和調查統計,上杭縣縣域范圍內于7年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共2株,主要樹種有樟科樟屬、榆科樸屬、桑科榕屬等,均為本地樹種,其中數量最多的桑科榕屬長勢最優,其次分別為樟科樟屬、山茶科木荷屬。8年上杭城區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后備資源共19科24屬2株,主要樹種有桑科榕屬、榆科樸屬、楝科楝屬、豆科香槐屬等,其中數量最多的桑科榕屬長勢最優,其次分別為桑科樸屬、樟科樟屬、豆科香槐屬[1]。
3.4抗逆性強
3.4.1抗極端天氣強。鄉土樹種是經過自然長期選擇的結果,對當地的生長環境具有很強適應性和抗逆性,綠化景觀表現穩定。特別對當地的極端因子抵御力非常強,在較為惡劣的環境(如極端低溫和高溫天氣)以及簡單、粗放的管理條件下,仍能充分表現出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良好的觀賞效果。5年冬季,上杭縣出現近年來從未有過的極端嚴寒天氣,城區公共綠地很多苗木或凍死或凍傷,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受凍。經實地調查,鄉土樹種都經受住了這次嚴寒的考驗,無一例受凍。以上杭大道為例的苗木耐凍情況統計如表1。3.4.2抗病蟲害能力強。鄉土樹種除了能抵抗惡劣天氣外,其本身生命力也比較頑強,可以對抗病蟲害。如果出現病蟲害的現象,外來植物可能死亡,而鄉土樹種在短期內可能受到影響,但經過調整之后,很快恢復。上杭縣城區公共綠地內主要病蟲害有煤煙病、斑點病和白盾蚧、星天牛等,因鄉土樹種占比高,歷年從未出現過大面積病蟲害爆發事件。
3.5具有珍稀性
鄉土樹種中相當一部分在目前處在瀕危狀態,屬于珍貴稀有植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對象,如位于福建省上杭縣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紅豆杉生態園,多畝原始森林里聳立著0余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梅花山內紅豆杉園內最高的樹達30余米,最粗的要5人合抱。有千年的紅豆杉王,有兩株并體而生的姐妹杉,株株胸徑都在1m左右,樹齡在0年到千余年之間。由于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較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自然分布極少,如此數量眾多的南方紅豆杉群在中國十分罕見,極具珍稀性。
4應用鄉土樹種容易出現的狀況
4.1存在偏見
由于鄉土樹種司空見慣、常見普通,常常被人們認為是檔次低,而外來樹種卻因為新奇被貼上高檔的標簽。一些決策者常常也因為自己的喜好和認識上的不足,僅依據效果圖就做出最后的決斷,影響鄉土樹種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4.2苗源不足
由于鄉土樹種的應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繁殖少、推廣少,現階段沒有形成苗木供銷市場。盡管鄉土樹種繁育比較容易,但需求量少同時價格低,苗木生產者不愿意發展,導致苗源不足。設計人員設計的鄉土樹種往往很難從市場上購買或購買到足夠數量的苗木,這樣導致施工方經常要求設計人員更換樹種,久而久之,設計人員就以市場為導向設計,從而進一步限制了鄉土樹種在綠化中的大量使用[2]。
4.3認識不夠
鄉土樹種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有些分布的范圍很廣,而有些鄉土樹種則因對溫度、濕度、土壤等自然條件因素較為敏感,只能是屬于一定地域范圍內的鄉土樹種。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園林設計者在設計方案前未對當地資源做深入調查,導致不熟悉當地鄉土樹種或不了解鄉土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性,在自身知識結構存在缺陷的情況下,樹種設計選擇上偏向熟悉的外來樹種。
4.4規劃欠缺
政府部門在進行項目建設方案審查時,只要求綠地率達到相應規劃指標即可,并沒有在綠化樹種上提出規劃要求。因此園林綠化工程特別是在景觀路和主、次干道綠化中,由于栽種品種、規格上沒有科學規劃,導致栽植隨意性大,品種更換、調整頻率高。
5鄉土樹種在城市園林景觀中的合理應用對策
5.1推進市樹市花命名和推廣種植
城市市樹市花是城市代表性鄉土樹種和花卉,代表一個城市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文化底蘊、歷史風貌。市樹市花對帶動城市相關綠色產業的發展、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味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已命名市樹市花的城市,要進一步推廣市樹市花種植;未命名市樹市花的城市要抓緊組織開展評選工作,優先選用使用成本低、病蟲害少、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和花卉作為市樹市花。
5.2加強規劃管理
將鄉土樹種納入城市規劃管理范疇,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綠地系統空間導向規劃》《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等規劃中,要設置鄉土樹種專篇,從規劃層面保障城市景觀綠化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現地域特色。
5.3貫徹執行綠化導則、條例
各縣市在編制《城市綠地設計導則》《城市綠化管理條例》時,要明確體現“地方特色原則”,將“推廣種植鄉土樹種尤其是市樹市花,彰顯地域特色”等要求寫入導則、條例,從城市人文環境、地域特征等出發,融入城市歷史文化脈絡,注重鄉土樹種的運用,突出地方園林特色,以技術導則、立法的形式固定并推廣鄉土樹種種植。
5.4加大綠化設計方案審查引導
實行綠線管制,啟用綠色圖章。在進行園林綠化設計方案尤其是重點綠化工程方案審查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要明確鄉土樹種的應用和種植比例,確保在城市綠化中以“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植物為輔”。
5.5增加重點區域鄉土樹種種植數量
在城市主干道兩側綠帶、重要交通樞紐、公園廣場等重要節點增加鄉土樹種,尤其是市樹市花種植數量,發揮其標志性作用,形成鮮明城市特色,真正把鄉土樹種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5.6加大宣傳力度
各級部門要將鄉土樹種發展與保護列入重點工作,通過科技下鄉、植樹節、各類紀念林營造等活動并利用各種新聞媒體等大眾形式,大力宣傳發展鄉土樹種,發揮當地綠地、公園在鄉土樹種栽培上的示范作用,提升鄉土樹種知名度,提高全體市民對鄉土樹種的認同感。
5.7繁育試驗鄉土樹種
加大對發展鄉土樹種的扶持力度,通過政策引導,把種植鄉土樹種作為民生產業扶持發展,建立獎勵機制。通過土地流轉、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化操作等方式,吸收社會資金,引入造林企業、大戶和專業合作社對鄉土樹種進行研究、梳理和改良,有針對性地培育品種,發展優質鄉土樹種。培育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鄉土珍貴樹種種植基地。
6結束語
在生態化的管理背景下,城市園林景觀建設成為城市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保護和發展鄉土樹種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平衡,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具體管理中要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制定鄉土樹種發展規劃,明確目標,落實相關措施,積極做好鄉土樹種的保護、繁育、示范和推廣工作,著力將上杭打造成“客家千年古邑,杭川綠色家園”[3]。
參考文獻:
[1]《上杭縣城綠地系統規劃(8~0)》.8.
[2]梁毅.縣城綠地系統規劃的對策[J].建材與裝飾,9():76~77.
[3]《上杭縣城總體規劃(5~0年)》.7.
作者:鄒紅秀 單位:上杭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