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園林設計中植物的應用(3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分析了植物造景的作用,總結了植物造景的一般方法,闡述了現代社會植物造景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風景園林;植物造景
1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作用
植物造景可以調節日照輻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空氣質量下降,吸收二氧化碳,保證環境良好,還可以作為分割空間,組合成各種各式的圖案,裝飾和點綴風景園林景觀。種植植物還有利于緩解水土流失等。基于此,風景園林中種植植物既可以改善環境,還可以結合周圍山石、建筑、道路小徑等,增加景觀的豐富度,使整個環境生機勃勃。植物造景以植物為載體,通過藝術手法使其成為植物景觀,并與周圍環境相結合,充分考慮人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對城市建設起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2植物造景的一般方法
2.1時空變化不同
植物因其生長區域不同,生長習性也不同,會在園林景觀中有不同的表現,且隨時間變化而變化。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到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及其因時空變化產生的變化,利用其特點營造出動靜結合的植物景觀,充分展現植物自身的自然美。
2.2空間劃分
植物造景需要在不同的區域內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效果。根據園林設計功能分區和地形地貌,合理選用植物進行布局,分割空間,運用借景、障景、框景等手法,形成開放和半開放空間,做到收放自如。
2.3植物單獨成景與植物之間組合
成景獨立成景即孤植樹,單獨的樹木在視野寬闊處種植,一般是空間的焦點,作為該部分的主景;組合成景有對植、列植、叢植、群植。對植陪襯和烘托主景;列植是將植物按照一定的距離成行地栽種,體現植物的線條美,行道樹、林帶或水邊經常會以列植形式出現;叢植是指2~10余株的樹木組合,同種植物可以,不同種植物也可以,主要觀賞其組合美和整體美。2~3株一叢一般選同種或相似的樹種,3株一叢按不等邊三角形種植冠幅最大和最小的距離近,中等冠幅的離2樹均遠,4株一叢的樹種最好不要超過2種,不等邊四邊形或不等邊三角形種植,種植方位可類推。群植,植物的數量比叢植多,表現出整體的美。樹群應布置在有足夠距離的開敞場地上,不同高度樹木組成的林冠線,決定著游人的視線,影響游人的空間感受;綠籬種植修剪可以分割空間、引導視線,形成特殊的圖案,增強園林設計的圖案美;草坪種植既可以隔絕塵土,襯托其他景物,遮蓋地皮,增加綠地率,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減少地面的熱輻射,改善環境;花池利用同種或不同品種花朵的不同顏色、形狀和質地組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有極好的裝飾性。
2.4與其它景觀的結合
(1)建筑方面,建筑無法轉移和變動,應針對建筑的風格功能類型等選擇植物的種類、高度等,使植物和建筑和諧統一。
(2)山石方面,注意植物與山石的相互映襯關系,不能遮擋過多。
(3)水體方面,分為岸邊的植物和水面的水生植物。岸邊,倒映在水中,光影結合,極具觀賞性,植物一般選擇耐水濕植物中姿態優美,如柳樹、水杉等豐富水體景觀。做水面的水生植物造景時,注意水生植物占水面的比例要適當。設計時,注意限定水生植物生長范圍的種植池。
2.5利用幾何平面
造景風景園林設計中,可運用幾何學平面設計加強景觀的視覺沖擊性,充分發揮想象力,將不同的喬木、灌木以及地被花草進行組合,使之產生不同的視覺震撼效果。
3存在于現代社會植物造景的問題
3.1植物搭配不合理
植物搭配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品種的單一;過分追求稀有樹種;不能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沒有考慮植物造景隨季節變換的特點等[3]。
3.2忽略生態保護
許多人盲目追求稀有樹種,忽略生態保護的原則,沒有考慮其對該地生態環境是否有影響,盲目追求西方的設計風格,引進稀有物種,但是稀有樹種沒有引種馴化,成活率低,且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影響風景園林中植物造景的作用與效果,甚至可能造成生態入侵。另有一些人追求單一樹種林的統一和氣魄,不考慮景觀生態學原理,會發生病蟲害。
3.3缺乏文化內涵和特色
風景園林中的植物造景應與當地的文化特色相符合,表現其文化內涵,宣揚其傳統文化。但當下西方的園林特色一味地被模仿,且生搬硬套,不懂創新。植物造景若缺乏自身文化內涵,沒了該城市的文化特色,就會造成植物造景與整體設計及城市文化沖突。
4面對現代的發展植物造景應注意的問題
(1)植物造景需要設計者有較強的生態學、植物學、美學等文化素養,注重搭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對施工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做出了要求。
(2)鄉土樹種應該被更多地運用,名木古樹更應該被保護。
(3)風景園林設計植物造景規劃時,首先應注意其功能要求,并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相協調。
(4)群植最好不要是單一樹種,即使是同一樹種也要是不同品種。
(5)設計群體景觀時,強調植物造景的均衡、配合作用,搭配中注意植物顏色、種類的和諧性。
參考文獻
[1]王璐.植物造景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54)
[2]張曉明.淺析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造景法[J].科技致富向導,2014(25)
作者:張銳 單位:廣州筑原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第二篇: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科學配置方法
摘要:結合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科學配置方法及相關原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院生態園林設計;植物;科學配置方法
生態園林主要指,以生態學的理論原理為依據,在其基礎下構建的園林綠地生態系統,在整體系統中,草木、喬木、灌木及藤本植物都被合理有序地配置在某個群落中,種群之間互相協調,具有適宜的復雜層次與季節色彩,通過利用大自然的空氣、光照、土地、水分及大氣養分等,建構成一個帶有穩定性、和諧統一性與科學有序性的園林群落。生態園林具有2種特征:一是生態特征,即改善外部環境時,借助植物的吸收、蒸騰及光合等各種作用,可以達到防止灰塵、消除噪音、調整氣候、減少大氣內有害物質與清潔空氣等目的;二是美化特征,即生態園林具有特殊的藝術價值與鑒賞性,一方面可以為人民群眾呈現美麗大方、舒適宜人的自然生態景觀,另一方面可以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休閑活動及游覽活動的場所。
1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科學配置方法
1.1有效結合觀葉植物與觀花植物
可供觀賞的花木中主要分為,葉色鮮艷型與多變型,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美觀性,通過與觀花植物放置組合在一起,能夠有效延長可供觀賞的期限,或者將這些觀葉植物放在園林內部的明顯之處,將其當作主景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常綠樹種也可以達到一定的觀賞效果,屬種可以分為,柳樹(淡綠色)、梧桐樹(淺綠色)、油松(暗綠色)、香樟(深綠色)及云杉等,可以選擇一些色度沖擊大、對比強烈的植物進行有序搭配,也能具有較強的觀賞效果。
1.2利用草本花卉來搭配
木本花卉可以利用草本花卉的特色與優勢來彌補木本花卉的不足與缺陷。如美人蕉搭配木繡球、萬壽菊搭配櫻花樹,以此能實現“有花有草、三季四季”的目的。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配置方法,還應充分考慮到花型、顏色色彩、樹冠高度、樹冠形狀、生長壽命及生長速度等各方面,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每個植物組合之間的構成比例及其與游覽通道之間構成的關系等。
1.3考慮配置植物的階段性
要想植物的配置方法達到一定的科學,既不能出現單調、雷同等現象,也不要過分突出、造作等情況,且必須展現出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致特征。季節景觀的差異,可以給觀賞者帶來各種自然風光的體驗感受,也能展現出大自然與生態環境的旺盛活力。考慮到配置植物的階段性,可以結合不同的季節變化來選擇不同的樹種,如桃花、銀翹等在春季開花;紫薇、荷花等在夏季開花;銀杏、楓葉等在秋季開花;油松、梅花等在冬季生長格外茂盛。最重要的是,配置效果必須在整體上給予觀賞者舒服宜人的視覺體驗。
2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科學配置方法的相關原則
2.1相互統一原則
在對植物進行科學配置時,一定要注意各個方面的相互統一,如樹形、顏色、整體線條、結構比例及質地,不能過分單調或者刻板,也不能體現隨意凌亂,要達到生動鮮明與有序合理的觀賞效果。簡單來說便是,植物配置中針對各個要素的差異與變化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且不能影響整體的呈現效果。
2.2平衡原則
進行生態園林設計時,必須嚴格按照實際的環境情況,平衡植物配置的自然式與規則式。因不同種類的植物給予觀賞者的視覺效果有所不同,如植物體積較小、顏色淡、質地薄、數量少且枝葉稀疏的,會帶來一種直觀大方、簡易輕便的感覺;反之若植物體積較大、顏色鮮艷、質地厚重、數量多且枝葉繁茂的,會產生一種厚重與深沉的感覺。故在對這些植物進行搭配時,一定要遵循相互平衡的原則,進行合理搭配。
3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園林設計作為園林藝術的更進一步發展與再創造,也是各種生態群落中以審美能力為基礎的藝術配置體現。要想推動園林設計在藝術領域的發展,使其更快更好地適應不停變化與激烈競爭的市場需求,則必須將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理論有效結合,為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一個優質與健康的生態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還需注意的是,在對園林植物進行維護時,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盡量使用健康、綠色的生態維護方法。本文分析了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的科學配置方法作出分析,最后闡述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科學配置方法的相關原則。
參考文獻
[1]吳玉.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11(1)
[2]趙萌.城市生態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J].現代園藝,2015(23)
[3]吳靜.居住區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植物配置方法的探討[J].福建農業,2014(9)
作者:馮超飛 單位:江蘇緯信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第三篇:園林設計中植物應用規則的原則及有效途徑
摘要:園林工程作為城市的重要基礎建設工程,在城市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園林工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植物景觀設計是園林設計的關鍵環節,在進行設計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相應的規則,以此保證園林工程的整體設計效果。因此,本文針對園林設計中植物應用的原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體現植物應用規則的有效途徑,旨在為園林工程設計和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園林設計;植物應用規則;有效途徑分析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園林工程在社會生活中的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植物在園林設計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在園林設計中沒有合理地把握植物應用的規則,將會導致出現園林植物景觀混亂的現象。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地體現植物應用規則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途徑將植物應用規則應用在園林設計中,以此提高園林工程的整體設計效果。因此,本文針對園林設計中植物應用規則體現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園林設計中植物應用的原則分析
1.節奏性原則分析
如果在進行園林工程設計時缺乏必要的節奏設計,將會導致園林工程出現混亂的問題,甚至還會適得其反。因此,在進行園林工程設計時應該保證植物應用的節奏性,根據城市的整體規劃,在道路兩旁栽植適應的植物,合理地協調種植之間的間距,使植物具有一定的節奏性,同時還能夠帶給人自然、規律的美感。
2.調和性原則
園林設計是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的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均衡、協調的自然景觀,讓人們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放松身心。因此,在應用植物時應該始終堅持調和性原則,將植物合理的搭配在設計的元過程,無論是在搭配方面,還是色彩方面,都應該重視植物種類的差異性,還應該兼顧相互之間的調和性,該種設計方式充分地考慮了人們的感受,提高園林工程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為推動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3.均衡性原則
園林工程并不是獨立于城市設計而存在的,園林工程和周圍的環境密切的聯合在一起,特別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應該始終堅持均衡性原則,在進行植物配置方面應該重視植物、環境和城市的均衡。因為植物種類不同,其自身的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會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差別,例如體積較大、數量眾多的植物會給人以沉重、厚重的感覺,如果植物的體積較小、顏色較淺,會給人以輕盈、清新的感受。因此,在進行植物應用時應該重視不同種類植物的特性差異,并堅持均衡性的原則,合理地調配各種植物的比例,以此為人們營造一種均衡、健康的園林環境。
4.統一性原則
在進行園林工程設計時,應該嚴格遵循園林工程的整體目標和風格,搭配質地、色彩以及樹形等統一的植物景觀,盡可能地保證所有要素之間的統一性和協調性,避免出現某些植物搭配設計與整體風格迥異的現象。因此,園林工程設計人員在進行植物搭配時,既應該重視不同種類植物之間的個體差異,還應該盡可能地降低不同植物之間的互斥性,避免出現植物設計過于隨意而影響園林景觀的整體美觀性。
二、體現植物應用規則的有效途徑分析
1.創建人工
生態植物群在進行園林工程植物設計時,應該充分地考慮人們對綠地的享受需求,創建相應規模的人工生態植物群落,一些植物群落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例如紫薇花、迎春花等,有的植物群落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益,例如柑橘、榆樹林、琵琶林以及松柏林等,有的植物群落能夠幫助人們緩解疲勞。因此,園林工程設計人員在進行植物設計時,應該根據人們的實際需求,設計能夠滿足人們對綠地功能需求的植物群落,這樣既能夠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還能夠起到愉悅人們身心和有益身心健康的作用,一舉多得。
2.重視不同
植物之間的搭配和結合園林工程設計人員在進行植物設計時,應該重視不同種植物之間的搭配與結合,例如,在進行園林工程設計時將藤蔓植物、喬木以及灌木等進行合理地搭配,將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進行搭配,將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進行搭配,同時還可以在適當的地點配置或者點綴一些時令植物,通過科學地搭配,不僅能夠滿足園林工程的觀賞功能,還能夠利用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利用不同植物之間的互生關系,實現植物景觀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應該重視各種植物之間的搭配,實現綠化與美化的完美結合,為觀賞者創造安靜、優美以及健康的觀賞以及居住環境。以園林工程廣場的入口設計為例,廣場作為園林工程的門面工程,在廣場入口樹池中,應該栽植具有標志性的植物,例如云杉,在旁邊配以圓冠榆、垂柳等,這樣既能夠突出園林工程的主體,又能夠實現園林工程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同時,通過合理地搭配,在大面積的草坪上種植圓冠榆、垂柳等,在炎炎夏日能夠為人們提供乘涼的好去處,避免出現大面積的廣場空無一人的現象,有助于園林工程作用的發揮,由此可見植物搭配的重要性。
3.創造動感與意境
現代人對園林工程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觀賞、納涼、休閑等,在進行現代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應該通過合理的搭配和創造,創建出具有生命特征的植物景觀,在不同的主體和環境的園林工程中,利用植物景觀的“形”引申出“神”,以達到情景交融、以形傳神的效果。已經是植物景觀追求的最高境界,通過合理地搭配和設計能夠賦予不同植物景觀以靈魂,采用象征、隱喻、抽象以及模仿等手法,實現植物景觀美和意境美的完美結合,充分地體現現代園林植物景觀的特殊性,動感與意境植物景觀的創造已經成為現代園林工程設計的必然趨勢之一。
4.統一基調,重視局部變化
在保證園林工程統一基調的基礎上,還應該重視植物景觀等局部結構的變化,避免園林工程給人以單調、呆板的感覺。因此,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應該運用不同屬性和數量的植物,例如垂枝形、塔形以及柱形等植物的搭配,例如銀杉、龍爪槐、廣玉蘭、雪松以及水杉等,通過對各種不同屬性的植物進行合理搭配,能夠營造多樣化的林冠線,同時利用地形的變化配置不同的植物,隨著地形的變化,營造曲線明顯的制備景觀,例如應用杜鵑、金絲桃以及海棠等矮小的植物,采用密植的方式進行栽植,和水杉、雪松、銀杉等高大的植物形成此起彼伏、高低相襯的植物景觀。
5.強調規則式與自然式的結合
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不僅應該重視植物的應用規則,還應該重視植物景觀的自然性特點,實現規則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這樣能夠為園林工程設計出別樣的植物景觀。例如,在進行道路景觀設計時,一方面在道路的兩側規則的栽培高大、筆直的樹木,另一方面在樹木的外圍采用自然的手法栽植一些耐蔭灌木,還可以栽植地被植物或者草坪,這種自然與規則相結合的方式,能夠營造四季不同、錯落有致的景觀。同時,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還應該重視觀賞性,需要進行色彩的合理選擇和科學搭配,由于不同種類的植物的枝葉、果實以及花的色彩不同,在進行植物景觀搭配設計時,既應該做到規則式與自然式的結合,還應該做到不同區域不同季相,不同區域不同景觀,例如,采用丁香花、桃花等設計春景;采用紫薇、石榴等設計夏景;采用銀杏、桂花等設計秋景;采用南天竹、臘梅等設計冬景。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時,應該嚴格地遵循植物應用的節奏性、調和性、均衡性以及統一性等原則,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還應該創建出能夠滿足人們實際需求的人工植物群落,重視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與結合,創造出具有動感和特殊意境的植物景觀,在同一基調的前提下重視局部的變化,充分地發揮植物景觀的作用,以此保證園林工程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狄松巍,金鑫,王佳巍.植物配置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民營科技,2015(10):194-195.
[2]張楠楠.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3(1):157.
[3]黃婷婷,高艷艷.淺析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技術與市場,2013(9):180.
[4]馬莉娜,何偉強.點睛之筆——色彩景觀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園藝,2013(20):151.
作者:龔小娟 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園林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