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風景園林專業景觀小品設計體驗式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體驗及體驗式教學,又簡述了體驗式教學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然后闡述了體驗式教學在“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最后分析了體驗式教學在“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景觀小品設計”課程;風景園林專業
“景觀小品設計”是一門注重實踐教學的專業課程。目前,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該課程的教學發展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逐漸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不再過于重視理論部分的講解,改變教師對學生單向輸送知識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體驗式教學提倡以思維為導向,以情感為紐帶,以實踐為核心,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將以往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促進了“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的發展。
一、體驗及體驗式教學
體驗即“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是指個體通過自身實踐來感受和認識某事物,是一種先行后知的自主性探索的過程[1]。約翰•O•西蒙茲等人在《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中指出,人們規劃的不是場所、不是空間也不是內容,人們規劃的是體驗[2]。體驗式教學是關注學生本體發展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學生為主,努力創造可供學生體驗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理論知識,使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和擴展。德國體驗式教學的先驅———庫爾特•哈恩(KurtHahn)被譽為“極具創新性的教育家”,他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的局限性,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團隊互動和創意游戲來體驗競爭和挑戰,以此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和好奇心。體驗式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體驗課堂主導角色,改變課堂理論灌輸的傳統教學理論體系,讓學生走近環境、感受環境、體驗環境,在體驗活動中觸碰和激發學生的創作思維和設計靈感,改善景觀小品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應當根據課程性質和內容,創造或還原與之相適應的模擬的或實際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通過參與和實踐主動地感知和理解教學內容,在親身體驗中拓展思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由此可見,體驗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主張讓學生在積極、生動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相關知識內容,實現情感體驗和認知過程的有機結合。
二、體驗式教學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風景園林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各類院校在教學中也逐漸開展相應的改革行動。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和教師是課堂主體與權威、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逐漸向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專家學者開始關注體驗式教學,研究如何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傳統教學中,對現有課程教學進行合理改革。如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張亞萍提出景觀設計實踐性課程教學模式應主張在工坊中、實地上邊學、邊做、邊教,將理論教學、技術服務與實踐融為一體[3]。長春建筑學院劉希提出對景觀設計專業“人體工程學”課程進行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親歷、探索形成、檢驗與反思體驗式教學形式,在教學中采用以專題任務研討、實踐模擬教學法為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設計能力和培養學生優良的設計習慣[4]。貴州師范大學教授劉娟娟等人認為“體驗—參與式教學模式”是風景園林入門專業課程有效的教學方法[5]。南京財經大學楊俊提出五感體驗式教學包含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大量的教學技術,更多關注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解真實場景下的專業知識,使知識的掌握更全面、更立體[6]。體驗式教學在風景園林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意義和作用普遍得到認同。因此,將體驗式教學理念引入到“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中,是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又一種嘗試與探索,通過教學的不斷改進來提升景觀小品設計課程的核心價值。
三、體驗式教學在“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主要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組成,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理論基礎,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具體表現。大學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能親自參與并親身體驗,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而獲得自我專業能力的提升[7]。
(一)理論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首先,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理論創設不同的情景,引導學生進行場景體驗與自我思考。例如,在水景設計章節中講到的“聲音動感”和“光影之美”是水景的重要特征。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水景的“聲感”與“光感”變得非常重要。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錄制不同流量的水景聲音,讓學生聆聽辨別水景的設計形態;通過拍攝早、中、晚同一場景的水景光影效果,讓學生感知隨著斗轉星移,水景也呈現出不同的光影變化。然后,將體驗式教學融入課堂設計練習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設計能力。
(二)實踐環節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
1.調查體驗。實地調查體驗是學生了解場地范圍、感受場地空間、了解景觀小品設計最有效的途徑。場地調查過程中不僅可以使用相應的輔助工具獲得相應的場地數據,同時置身于場地環境中也是學生對場地空間最直接的體驗。在“景觀小品設計”課程的調研體驗中,運用身體感觀來描繪場地空間輪廓。例如,在測量場地內部道路尺寸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成組并排通行,以此體驗道路寬度與并排通行人數的關系,感受道路通行尺度;在觀察樹木特征時,可以通過“手握、懷抱、擁抱”等不同的肢體動作體驗植物的枝干尺度;同時還可以用雙眼捕捉周圍環境的自然色彩;用耳朵聆聽蟬鳴鳥叫的悅耳聲音;用鼻子嗅出空氣的清新、花朵的芳香等。在調查體驗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做好場地信息記錄,場地現狀照片拍攝,場地體驗活動視頻資料錄制,場地調查體驗感受記錄等。2.設計體驗。設計體驗過程中的展示、溝通、修改及評價也是體驗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將學生的設計作品在全班展示,然后開展提問溝通環節,提出修改建議的同時,對原有景觀小品設計進行修改和評價。這個環節在設計體驗過程中是交互開展的,只有這樣的參與體驗,才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給別人提出設計問題的同時,也能開拓自己的設計思維。例如,根據“竹”為主題開展實踐環節的設計工作,運用數字藝術表達(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方式將“竹廊架”設計方案展現在教師和學生面前,通過分析討論提出問題、修改建議、作品評價及可實施性分析等,這是一種最直接的方案設計體驗。3.構建體驗。“景觀小品設計”課程的構建體驗主要注重兩個方向,一個是設計過程中的方案構思模型構建,二是設計方案完成后的實體景觀小品構建,這兩種不同尺度的設計構建體驗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設計感受。模型構建體驗旨在思考設計過程中場地與設計方案的關系,使用者與設計方案的關系等,是一個不斷調整方案的過程。實體景觀小品構建旨在將學生的設計方案擇優按照1∶1的比例建造出來,使學生參與方案的建造過程中,組織管理各項施工任務,直至方案的最終建成。實體景觀小品構建是一個由方案到施工的轉換階段,可以讓學生在建造的過程中領悟建造施工環節與方案設計環節的關系,同時也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以后的方案設計積累經驗。4.評價體驗。方案構建完成后,為了達到進一步學習的目的和檢驗學習成果的目標,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學生分別對設計方案和構建方案進行展示及評價。評價體驗打破以往教室進行的評圖模式,更直觀地展現設計方案,也能夠更直接地反映問題所在,針對出現的問題現場討論出解決方案。評價體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參照設計前的場地現狀圖片,分析景觀小品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實用性,然后對景觀小品進行自身體驗,給出相應的評價結果,以此來發現設計中的不足和漏洞,通過后期更改更好地完成景觀小品設計方案。
四、體驗式教學在“景觀小品設計”課程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增強教學互動
體驗式教學注重的是參與性和互動性,這對“景觀小品設計”課程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尤為重要。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知識的互動討論,同時在設計實踐環節也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體驗式教學的開展做到知識掌握的最大化,提高教學質量。
(二)激發創造思維
體驗式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環境和自然的調查體驗,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場地的自然環境,了解使用者最真實的需求,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同時在不同尺度模型的構建過程中,鍛煉了學生對空間尺度的認知,鼓勵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大膽構思,勇于創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提升教學質量“景觀小品設計”課程的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
相應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改革。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也大大提升,還可不斷提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在設計實踐過程中融入調查體驗、設計體驗、構建體驗和評價體驗四個不同的體驗教學環節,確保學生在景觀小品設計課程中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的轉化,大大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總之,體驗式教學的開展,為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學注入新的力量,尤其是“景觀小品設計”課程體驗式教學的開展,極大調動了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形式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良好結合。同時體驗式教學意義在于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構思設計出符合場地要求、符合使用者要求、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方案,使學生的設計能力更加成熟,讓學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更加緊密。
參考文獻:
[1]汪瑜.體驗式教學在園林設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衡水學院學報,2017(4):87-90.
[2]約翰•O•西蒙茲,巴里•W•斯塔克.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朱強,俞孔堅,王志芳,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01.
[3]張亞萍.教、學、做三元融合:華盛頓大學景觀系建造實踐課程實錄[J].教育現代化,2017,4(28):217-221,238.
[4]劉希.淺析景觀設計專業人體工程學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科技展望,2015,25(15):189.
[5]劉娟娟,孫靚,李保峰.走向體驗—參與式教學模式:“風景園林設計初步”改革嘗試[J].中國園林,2015,31(5):33-37.
[6]楊俊.五感體驗式教學的探索與應用研究:以環境景觀設計課程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8):163-165.
[7]周瑾.體驗式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12(11):156-157.
作者:曹帥 龐燦 單位: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數碼媒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