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關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煤炭生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國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百萬噸死亡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但相比世界其他產煤大國,我國煤礦事故總量、死亡人數和百萬噸死亡率依然過大,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雖然我國產量處于世界前列,我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的近八成,煤礦安全生產總體面貌仍然落后,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我國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原因及對策
(一)煤礦事故原因
我國煤礦生產和開采所處的自然條件和作業環境惡劣容易導致煤礦事故的發生。煤炭生產自然條件惡劣,煤炭資源賦存條件復雜,分布面廣,煤礦大多數是井工礦井,開采受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在世界各主要產煤國家中條件最差、災害最嚴重。近年來煤礦開采深度和強度逐漸加大,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頻繁發生。我國煤礦企業在生產設備和安全防護設施方面的缺陷也是一個原因。煤礦生產企業整體裝備水平偏低,防災抗災能力不足。煤礦企業在生產設備和安全設施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對生產設備和安全設施的維護和檢修等。一些煤礦企業安全、法制意識仍不牢固,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對科學發展的認識不深刻、安全發展理念不牢固,片面強調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益,只重生產,輕視或忽視安全管理,沒有真正把安全生產擺在第一位。一些地方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打擊非法違法生產行為態度不堅決、安全工作措施不得力,個別地區違法非法生產建設屢禁不止。一些煤礦企業忽視安全管理,以包代管。一些鄉鎮煤礦隨意變動安全管理機構,負責人員均無任命文件,主要管理人員長期不下井。一些國有重點煤礦干部責任心不強,作風漂浮,各種責任制和規章制度沒有真正落實下去。我國煤礦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和安全生產投入不足,煤炭行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復雜,人員綜合素質低,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工作滯后等。瓦斯防治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極為短缺,煤礦條件艱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小煤礦甚至地方煤礦幾乎沒有采礦、通風等專業的煤炭高等院校畢業生到煤礦工作,煤礦專業技術人才已經嚴重短缺。我國煤礦從業人員尤其是小煤礦的從業人員安全技術素質總體上還比較低,安全生產意識淡薄,安全生產知識匾乏,安全生產技能差等,加上煤礦企業對他們的安全培訓教育工作不到位,違章作業現象相當嚴重,還不能完全適應煤礦安全工作的發展要求。
(二)煤礦事故預防對策
煤礦安全生產是一種多因素、多環節、動態復雜的系統工程,針對近年來我國煤礦生產事故的特點和國外煤礦安全生產經驗,建議在煤礦安全生產中采取以下幾點:
1.控制和完善人的因素。煤礦安全生產關鍵是“人”的因素,抓住了“人”的問題,安全工作也迎刃而解了。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的科學理念,營造有利于加強安全生產、促進安全發展的社會氛圍。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識和從業人員安全生產素質,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安全生產長效教育培訓機制,強化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推行安全生產考培分離制度,建立安全培訓質量考核與效果評價制度。加大培訓力度,強化一線操作人員安全培訓。加強對領導干部、企業負責人和特殊崗位人員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產技能。對各個工種的崗位技能采取不同時間、不同內容、不同要求、不同措施的方式進行培訓,注重培訓的實踐性,提高培訓的時效性。
2.解決和控制物的因素。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建立完善對各類事故的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增援機制。加強企業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訓三項基礎性工作,夯實企業安全基礎。深化科技興安,由“重硬件投入”向“軟硬件結合”轉變,提高礦井安全保障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安全技術措施各類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安全生產快速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建立安全生產技術保障體系,加大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力度,不斷提高礦井安全技術裝備水平,努力實現礦井安全生產的自動化、信息化,形成一個集成、高效、覆蓋生產全過程的安全管理系統。加大以預防安全事故、改善生產條件為目標的安全技術措施費用的投入力度,增強礦井防災抗災能力。
3.制定和完善制度因素。加強安全制度建設,促進安全管理上臺階、創水平。完善《煤炭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建立法規運行評估機制。制定安全生產標準中長期規劃,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審定相結合的標準制定機制,需要進一步細化《“一通三防”工作實施細則》、《領導干部入井下的規定》、《井下機電設備理制度》等條款的規定,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相關法律的可操作性。完善煤礦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強化生產過程管理的領導責任,落實安全生產技術及管理措施。有效防范瓦斯、水害、火災等重特大事故。嚴格煤礦安全準入制度,建立健全小煤礦嚴格準入和有序退出機制,實施小煤礦機械化工程,完善煤礦地質勘探報告審查制度。
4.完善監察、保障和救援體系。加強基層監管監察機構建設,健全安全監管機構設置,積極推動市、縣有關部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隊伍建設,完善安全生產執法計劃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安全監管監察執法人員培訓和安全執法裝備配置。制定安全產業發展規劃,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與裝備,發展安全裝備制造業。強化安全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安全生產職業技術教育,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積極做好安全生產新聞宣傳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輿論引導工作。推進應急協調機構與機制建設,健全個級別間相關部門的應急救援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各地安全生產應急預警機制,及時地區安全生產預警信息,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
結語
實現煤礦安全生產,預防煤礦事故發生,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將生產建立在絕對安全的基礎上,使煤礦生產的人、機、系統、制度達到安全、和諧。建立煤礦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預防和降低各類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使煤炭產業為我國經濟的更好更快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張太發張鴻艷宋明娟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