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理產品及縣域發展分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理產品及縣域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理產品及縣域發展分析

      一、作為鄉土資源的地理標志產品

      1992年7月,歐盟理事會通過了一項關于保護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的條例(CouncilRegula—tionNo2081/92)。“受保護原產地名稱”(ProtectedDesignationsOrigin)和“受保護地理標志”(Protec—tedGeographicalIndication)都明確規定,適用于一個地區、一個特殊地點或者一個國家,其名稱被用于為某種原產此處的農產品或食品命名。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產品的“質量或特性基本上或完全歸因于某種地理環境,這種地理環境伴隨著固有的人文與自然因素;生產、加工和制作在某一有著明確邊界的地理區域內進行”;后者產品的“特質、聲譽或其它特征能夠歸因于這種地理來源,生產和/或加工以及/或者制作,在某一有著明確邊界的地理區域內進行。”也就是說,“受保護地理標志”并不強制規定所有生產作業只能在某個區域內完成,尤其是原材料可以來自別的地方。事實上,在具體的保護實踐中,二者都可以歸人“地理標志”(GI)這一包羅更廣的術語。

      作為一種對鄉土資源的保護策略,地理標志不僅使文化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的結合成為可能,也為農業政策的制定以及鄉村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遺憾的是,與國外有關地理標志的研究相比,國內的文獻更多的止于法律保護的層面,缺少對與之相關的社會與經濟議題的深入探討。那么,地理標志產品對地方經濟的影響究竟怎樣?它又能否成為農村發展的有力支撐?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否能在地理標志產品中獲得對鄉土文化的歸屬與認同?福建平和瑁溪蜜柚產業的地方實踐,為我們在農業之內尋求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重要的路徑。平和珀溪蜜柚產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境內,因原產地平和縣小溪鎮瑁溪河畔而得名。2000年4月21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準注冊“平和瑁溪蜜柚”證明商標,成為我國最早獲得注冊的少數幾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之一。2006年到2008年,瑁溪蜜柚先后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歐盟1O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之一”、“中國名牌農產品”,分別在美、英、法等l7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商標國際注冊。近年來,平和縣瑁溪蜜柚的種植已形成了以原產地小溪鎮為中心,向南北、東西擴展的軸向發展格局,全縣17個鄉鎮(場、區),其中小溪鎮、坂仔鎮、霞寨鎮、文峰鎮、國強鄉已成為瑁溪蜜柚種植的主要基地。2010年全縣瑁溪蜜柚種植面積已達65萬畝,產量83.6萬噸,經濟產值24.8億元,農民凈收入可達l6億元。這之中年出El蜜柚l2萬噸,創匯9000多萬美元。在全國縣級柚類的比較中,其種植面積、年產量、年產值、市場份額、出口量和品牌價值等六項指標均位居榜首。平和瑁溪蜜柚種植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全縣農民生計的主要經濟來源。

      二、平和培溪蜜柚的自然屬性與歷史淵源

      平和縣位于福建省南部,地處漳州市西南,毗鄰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與閩粵八縣毗鄰,素有“八縣通衢”之稱。全境面積2328.6平方公里,山地260萬畝,耕地35.5萬畝,林地面積268萬畝;海拔1544.8米的閩南第一高峰大芹山與雙尖山縱貫南北,把全縣分割為東南和西北兩大半,東南多丘陵、河谷、平原,西北多峰巒山地。境內山脈縱橫交錯,河流眾多,是三江(九龍江、漳江、韓江)之源。這里氣候溫潤,四季如春,年均日照達l891—2665小時,平均氣溫為24.3℃,境內年降水量近2000毫米,土壤肥沃,有機物含量高,這些獨特的自然生態因子孕育了珀溪蜜柚的獨特品質。

      瑁溪蜜柚屬蕓香科亞熱帶常綠小喬木,樹冠圓頭形,樹勢強,枝條開張下垂,枝葉茂密,葉片大,長卵圓形,葉經揉后無刺激性味道。瑁溪蜜柚的生長發育需良好的生態條件:年均溫21.2℃左右,土壤PH在4.8.5之間,忌蔭蔽,適于東南方向、地勢平緩的低海拔丘陵山地種植。蜜柚果大,重約1500-2000克左右,長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黃色,皮薄;果肉質地柔軟,汁多化渣,酸甜適中,種子少或無。近年來,瑁溪蜜柚又開發出新品種——紅肉蜜柚。它由福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從平和瑁溪蜜柚園中的芽變株系選育而成,其特點比普通珀溪蜜柚早半個月成熟,果肉為淡紫紅色,豐產且優質。2007年3月1日農業部授予品種權保護。平和瑁溪蜜柚不僅是美食果品,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柚子含有0.7克蛋白質,0.6克脂肪、57kcarl熱量。每100毫克的果汁含糖9.17—9.86g,可滴定酸0.73—1.011g,維生素c48.93—51.98毫克(最高61.78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O.7—11.6g。可食部分占68%左右。據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化驗,平和瑁溪蜜柚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果肉含有10多種元素,尤其是鎂、鈣、銅優于其它水果含量,自然鈣含量高達2060單位,比其它柚類高出近4倍。此外,柚子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其味甘酸、性寒,具有幫助消化、理氣散結、理氣化痰、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之功效,能治療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癥狀。每年從中秋到春節,蜜柚占領了秋冬季節的大部分水果市場,因具有儲存時間長的特點而素有“綠色罐頭”的美譽。

      20世紀8O年代初,當地政府注重發揮山地資源豐富的優勢,把開發荒山、種果綠化作為脫貧致富的突破口,把搶救發展珀溪蜜柚作為主攻項目。1983-1985年,蜜柚種植面積由最初的16畝擴大到1300畝,產量由1982年的6.15噸上升到20噸。然而,此時的平和人卻并不知曉這使他們脫掉貧困帽子的蜜柚從何時開始栽培,又有著怎樣的歷史際遇?更無法想象這“搖錢樹”在400多年前就已經為當代平和經濟的發展埋下了伏筆。80年代末期,在小溪鎮出土了明清時稱為侯山社(今西林村)的望族李姓八世祖李如化的墓志碑。據《侯山李氏家譜》載:西圃(如化)公,字可平,生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卒于萬歷十五年(公元1587年)。在這塊由明貢生張鳳苞撰寫的《西圃李公墓銘》中有這樣的記載:“公事農桑,平生喜園藝,尤善種拋(柚子),枝軟垂地,果大如斗,甜蜜可口,聞名遐邇。”墓志銘文的發現,提供了瑭溪蜜柚的原產地就在閩南金三角平和縣的瑁溪河畔的證據,西圃公也因此成為有記載的歷史上最早種植蜜柚的人,被尊奉為平和瑁溪蜜柚的鼻祖,與侯山宮殿內的財神爺玄壇元帥(趙公明)一起被供奉,受當地百姓祭祀敬仰。至清代,珀溪蜜柚成為了進貢朝廷的貢品。據當地傳說,乾隆年間的一個秋天,漳浦蔡太師(蔡新)告假還鄉,途經侯山社并品嘗了蜜柚,因味道尚佳,遂將柚子帶回面圣,乾隆非常喜愛,將其定為貢品,此后歷年進貢。同治年間,皇帝為嘉獎瑁溪蜜柚的不凡品質,又賜“西圃信印”印章一枚及青龍旗一面,作為蜜柚進貢朝廷的印信和標識,故民間又稱之為“皇帝柚”。據西林村的村民描述,在“”前還有人見過皇帝御賜的印章。清人施鴻葆的《閩雜記》中,專門有對“平和拋”的記載,將其譽為“果中俠客”,名列閩中三大名果之一。

      由此可見,無論是歷史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展現了珀溪蜜柚與平和人生活的關系,都可視為改革開放后當地政府積極倡導種植蜜柚的文化前緣。從1986年開始,當地政府提出“縣辦示范場,鄉辦千畝果場、村辦百畝果園、戶種百株果樹”的目標,并對達標鄉鎮、村和農戶,優先提供苗木和扶植資金。至1992年,全縣蜜柚的種植面積已達4.22萬畝,產量7607噸。承此東風,縣委、縣政府制定“關于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干部職工開發山地,造林、種果、栽竹的規定”,鼓勵縣、鄉鎮干部、職工,城鎮居民和工商個體戶上山下鄉,采取合股聯辦、承包和租賃荒山等形式開發平和瑭溪蜜柚。這一時期,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干部職工利用休息時間開發荒山、種植瑭溪蜜柚的同時,也掀起了農戶在自家水田中種植蜜柚的熱潮。截至1995年末,全縣的種植面積已達11.2萬畝,產量3.3萬噸。1996年至2000年,平和縣依托“福建省平和縣瑁溪蜜柚發展中心”開展科研工作,提升蜜柚品質,扶植起一批蜜柚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實現了瑁溪蜜柚的產業化發展。2000年,全縣的種植面積達到32萬畝,總產量22.86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柚類生產基地。此后,蜜柚產業進入了可持續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良種選育、豐產示范,科研推廣和生產出口基地相配套,產供銷、農工貿一條龍的產業體系。至2007年,全縣蜜柚種植面積已達6O萬畝,產量7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近三分之一,產值超過14億元。其中出口蜜柚8萬多噸,創匯5000多萬美元。平和縣也因此獲得了“世界柚鄉、中國柚都”的美譽。平和30年來蜜柚產業的迅猛發展,記錄了縣域經濟和家庭經濟變遷的歷程。從近三年的蜜柚產值來看,2008年為140369.6萬元,2009年為171179.9萬元,2010年為248357.34萬元,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逐年遞增,分別為27.66%、31.53%和38.71%。從農戶來看,2010年蜜柚年收入超過百萬的有20戶,超過50萬元的有上百戶,涉及果農20萬人以上。可以說,這被稱作“太陽果、幸福果、致富果”的蜜柚已成為平和80%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在這一脫貧致富的進程中,除了政府的大力推進,普通民眾在瑁溪蜜柚的種植和發展過程中也同樣展現出了他們非凡的創造生活的能力。

      三、地理標志產品的產業鏈及其功能定位

      平和瑁溪蜜柚擁有今天的生產規模和銷量,與其自身的品質和所占的市場份額息息相關,從蜜柚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的全過程,構成了一個各環節連接緊密的產業鏈。其價值在于,不僅為縣域經濟帶來了財富,還發揮了“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平和山老邊區的區位劣勢,使其缺乏工業經濟的支撐。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當地農民不再種植甘蔗,其結果三個糖廠因缺乏原料供應而全部倒閉,上千工人失業。在全縣不下萬人的下崗隊伍中,有98%的下崗工人依靠種植蜜柚,經營蜜柚果園而重新上崗,從而形成了平和獨有的農民種地,“工人”耕山的景觀。蜜柚在地方經濟中所發揮的特殊功能尤是可觀。作為平和縣的支柱性產業,瑁溪蜜柚的推廣種植也帶動了農用機械制造、果品儲藏、運輸、營銷等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截至到2010年底,蜜柚清洗機和中耕機等蜜柚機械工廠已落戶平和;與蜜柚相關的農貿市場已建成30多個、水果加工廠300多家、保鮮小倉庫800多個;設立收購網點1250個,擁有營運汽車2萬多輛,營銷專業戶有數萬個。這種環環相扣的產業鏈接,已形成了水果種植一生產一加工一儲存一營銷一農殘檢測一交易平臺一信息網絡等順暢服務的鏈條。據統計,全縣除了種植業外,有10多萬人從事與蜜柚相關的產業。新近建成的“中國瑁溪蜜柚交易中心”占地面積80畝,總建筑面積53288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它具有蜜柚交易、加工、物流倉儲、恒溫氣調保鮮、農殘檢測等多種服務功能,對蜜柚產業的發展將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生產種植:“基地+農戶+標準化”模式

      2003年,瑁溪蜜柚首次攻破“綠色壁壘”進入歐盟市場,成為平和縣以建設出口基地為核心的標準化蜜柚種植基地的契機。2011年全縣已擁有蜜柚出口基地85個,總面積l9萬畝(含7萬畝的“中心示范片”),其中針對歐盟質量標準建設的蜜柚基地13萬畝,每個種植基地1000-3000畝不等。為了保證出口蜜柚質量,全縣對基地柚農實施統一培訓、統一用肥用藥監控,實行標準化栽培、無公害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具體措施為:推廣使用低殘農藥、水果套袋、生物防蟲、健身栽培、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標準化栽培技術和無公害生產技術;為了拓展國外市場,建立信用等級,引進英國“英國諾安農殘檢驗檢疫中心”落戶平和,使檢疫性病蟲害、農藥殘留等質量安全水平全部達到進口國標準。除了建立出口基地之外,全縣已建設標準化基地6萬畝、無公害示范基地l0萬畝、沃爾瑪公司直接采購基地3200畝,標準化示范基地已占全縣蜜柚種植面積的50%以上。在生產種植的環節,有260個蜜柚專業合作社連接著農戶和企業,保護著柚農的利益和企業的質量信譽。以南勝鎮的糠厝村是沃爾瑪超市的農超對接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為例,這是“平和原水水果專業合作社”與“漳州平和東湖農產品有限公司”合作的結果。合作社最初由幾家示范戶帶頭,他們首先嘗試新技術、新品種,在確保產品質量和收益后向其他農戶推廣種植。在示范戶的帶動下,新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技術得到實行,糠厝瑁溪蜜柚的生產實現了全過程無公害管理,果實品質和產量都得到充分的保障。經過沃爾瑪超市派來的農產品專家的嚴格檢測,糠厝村生產基地通過了各種檢測,最終被確定為沃爾瑪超市瑁溪蜜柚生產基地。每年6、7月份,柚子成熟前東湖公司就與合作社訂好合同,柚子成熟時,以合同規定的價格收購采摘下來的瑭溪蜜柚。這就意味著,擔任超市供應商的柚農每年的經濟收益都可以得到保障并持續上升。

      2.銷售市場:內貿與外貿并舉

      目前,平和已在全國各地設立200多個蜜柚直銷點,與10多家國內外大型水果營銷公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在內貿方面,2009年國內市場銷售總量63.5萬噸。在外貿方面,2009年通過廈門港出口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俄羅斯,以及中亞和東南亞等43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到12噸以上,占全年蜜柚產量的15%。平和蜜柚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樣得益于黨政機關極具特色的普及推廣與營銷策略。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干部職工利用休息時間開發荒山、種植瑁溪蜜柚,到近年來打造蜜柚品牌、多角度多層次宣傳推廣培溪蜜柚,無不顯示出當地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上的開拓意識。他們除了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和全國各大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設立6個專業性的網站全方位地提供種植、生產、加工、儲藏、銷售、市場等信息之外,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每年蜜柚成熟的時節就會開展“珀溪蜜柚神州行”活動,這是地方政府和行政監管部門積極倡導使用符合質量標準的“平和瑁溪蜜柚”證明商標的宣傳活動,也是黨政機關宣傳地理標志產品的營銷智慧。活動期間,所有與蜜柚產業相關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都要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營銷計劃,各單位、部門形成一個營銷團隊,到全國各地推銷瑁溪蜜柚。各單位的一把手就是瑁溪蜜柚的“一號推銷員”,他們要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擴大品牌營銷,提高品牌知名度。具體到聯系各地大型連鎖超市,召開新聞會、展銷會和品嘗會,努力使參會者全方位了解瑁溪蜜柚的品質和特點。

      3.深加工技藝:綜合開發與產業鏈的延展

      蜜柚與時令水果相比具有儲存時間長、保鮮效果好等特征。蜜柚從表皮到內果皮,從果肉到果渣均有綜合開發的價值。就目前狀況而言,瑁溪蜜柚的總產量中,僅有約5%作為深加工的原料,開發利用的空間廣闊。柚子中的裂果、次果、幼果等約占總產量的7%,蜜柚果皮約占蜜柚總量的20%,果皮中果膠提取率約占17%,柚皮還可以提取香精,果肉可以制造出功能化產品,皮渣和果渣也可以綜合利用。如果產品的深加工得以落實,蜜柚的附加值與初級產品的原值之比在6:1左右,也就是說,經過深加工,蜜柚附加值將提升5倍。因此,發展蜜柚的深加工產業,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是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近年來,平和縣活躍著一批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蜜柚生產加工企業,南海、東湖、國農、中順、友陽、中潤等龍頭企業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們重視深加工產品的研發,攻克了果實裂瓣粒化等難題,掌握了柚皮香精油提取工藝、果皮海綿層果膠提取工藝、果肉氣調保鮮工藝、果肉鮮榨柚汁脫苦除澀技術,以及皮渣、果渣綜合利用技術。這些寶貴的經驗已經轉化成為拓展蜜柚產業的動能。目前,蜜柚深加工產品已有七大類,4O多個品種,銷售網絡已覆蓋歐盟、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蜜柚果脯、蜜柚軟糖、蜜柚果茶、果醬、果凍、蜜柚飲料、果膠、香精、蜜柚酒、蜜柚醋、柚皮蜜餞、柚香奇蘭茶等系列產品的成功研發,不僅使次果和果皮變廢為寶,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還從根本上解決了柚子消費后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使蜜柚生產走上了循環經濟之路。

      四、瑁溪蜜柚節:從農業產業向文化產業的拓展

      瑁溪蜜柚產業的發展歷程,讓我們目睹了傳統農業的現代轉型,看到了農業產業化給鄉土社會帶來的深刻變革。平和的經驗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農業文化在當下的特殊價值。為了展現中國柚都的魅力,從2005年到2010年,平和縣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福建平和瑁溪蜜柚節”,搭建了一個融商貿洽談和技術合作為一體的文化交流的平臺。蜜柚節期間,以“生態平和、柚香四海”為主題的蜜柚藝術造型展、“柚王賽”、“蜜柚農家樂”、“龍藝踩街”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使以地理標志產品為載體的平和地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演,讓蜜柚之鄉所深蘊的文化內涵與果香一道香飄四溢。

      1.兩岸柚業與閩臺文化優勢互補的現實基礎

      臺灣麻豆文旦柚與平和瑁溪蜜柚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據文獻記載,清雍正初年,臺南鄭楊莊民黃權從漳州府引進“平和拋”,俗稱“文旦柚”。數十年后,閩廣總督曾以麻豆生產的文旦獻貢于皇帝,遂成為“御用文旦”。曾任福建巡撫的王凱泰在《臺灣雜詠•麻豆文旦柚》中說:“西風已起洞庭波,麻豆莊上柚子多,往歲文宗若東渡,內園應不數平和。”此類文獻不僅確證了“平和拋”曾為咸豐皇帝貢品的證據,也揭示了兩岸蜜柚根系一條的事實。福建所處的地形、土壤、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均與臺灣相近,因此,這里是臺灣農業向外拓展的首選之地。與大陸相比,臺灣的柚業屬于精致農業,集約化水平較高,已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但地價昂貴,勞動力短缺,生產成本高,這恰恰給兩岸的農業合作互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平和引進臺資企業54家,涉及包括種植業、食品加工業在內的1O多個行業,總投資5256.75萬美元。2008年其工業產值達2.1億元,已成為平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兩岸蜜柚產業得以合作的自然資源、技術資源、商貿資源并行的,還有臺灣與閩南共享的文化資源。平和是著名的僑鄉和許多臺胞的祖籍地,兩岸民眾擁有共同的民間信仰和文化心理。這里是臺灣“阿里山忠王”吳鳳和“平和過臺灣三代公卿”林文察、林朝棟、林祖密——“臺灣霧峰林氏”的祖居地;始建于明代的侯山宮是臺灣二十多座廟宇的祖庭,臺中玉闕的朝仁宮、斗六市的南仁寺、彰化的通天宮都是從這里分香立廟的;國強鄉一年一度的侯卿庵走水旭民俗活動、南勝鎮的義路保寧庵,均與臺灣有著密切的親緣、神緣關系,民間互有往來。此外,兩岸都流傳吃“柚子宴”的習俗。每逢秋冬時節,游子回歸故里尋根謁祖、旅游觀光之時,柚鄉的親友會便會以“柚子宴”(諧音“游子宴”)慶賀游子歸來,傳遞團圓的心意。這種地緣近、血緣親的特點,也注定了兩地文化交流的巨大潛力。

      2.現代農業與傳統文化相得益彰的發展空間

      原產于瑁溪河畔西圃洲地的平和蜜柚,是特殊土壤、特定海拔、特別機緣與種植技術融合的產物,也因此形成了這里底蘊深厚的柚鄉文化。每逢陽春三月,閩西南的這座邊陲小城就會被柚香花海所淹沒;待至秋實時節,碩大的蜜柚就會一次次地撩撥起人們對幸福的追逐與暢想。然而,蜜柚帶給人們的遠非如此,它還讓三江之源的平和名聲鵲起,讓許多塵封的歷史變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化記憶。展卷細數,早在王陽明置縣之前,閩南佛教圣地、千年古剎三平寺就見證了這里的滄桑歲月;坐鎮九峰的城隍,記錄了閩南文化與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融合;秀峰鄉的“太極村”依稀可見的是明清時期的畫卷;散建于鄉間的一座座土樓承載了民眾的過往生活。正是基于這些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平和將發展瑁溪蜜柚產業與打造自然觀光、宗教朝圣、人文體驗、歷史文化、生態觀光等五大特色的系列旅游產品融為了一體。在發展蜜柚種植的5個重點鄉鎮中,小溪鎮位于平和縣東北部,九龍江西溪上游的花山溪、錦溪河畔,這里是瑭溪蜜柚的發源地,現有種植面積7.2萬畝,是蜜柚出口的示范基地。正在西浦洲地規劃建設中的蜜柚園林廣場、蜜柚博物館,將是蜜柚旅游的特色景點。位于縣城中部的坂仔鎮,花山溪貫穿全境。這里農業經濟高度發達,蜜柚種植面積5.5萬畝,是出口歐盟的主要基地。此外,該鎮種植香蕉3.5萬畝,年產量10萬噸,占全縣總產量的70%,被譽為“中國香蕉之鄉”。在這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除了擁有七星土樓群、原生態榕樹群、日出千噸的天然溫泉等自然景觀,這里還是世界文學大師林語堂的故里。他曾在《林語堂自傳》中寫道:“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得之于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個樸素的農家子的眼睛來觀看人生。”在《四十自敘》中,他又用這樣的詩句——“我本龍溪村家子,環山接天號東湖,十尖石起時入夢,為學養性全在茲”——表達了對故土夢牽魂繞的鄉愁。素有“韓江之首、龍江之源”美譽的霞寨鎮,蜜柚種植面積7.5萬畝,是發展蜜柚觀光休閑產業的風水寶地。國強鄉位于閩南第一高峰大芹山山麓的東北,種植蜜柚4萬畝,這里是平和重要的生態旅游度假區。文峰鎮地處平和縣城的東北角,其水果人均產值居漳州各鄉鎮之首,蜜柚種植面積5萬畝。這里的國家4A級風景區,以三平寺為主體,方圓20平方公里,是蜚聲海內外的宗教朝圣和旅游休閑勝地。三平寺是唐代高僧義中禪師于會昌五年(845年)創建,也是他的圓寂地。2O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三平祖師信仰的傳播,慕名而至的游客、香客日益增多,每年接待總量有50多萬人次。每逢春節和“三個六”(農歷正月初六義中誕辰日、六月初六義中出家日、十一月初六義中圓寂日),三平寺就會不斷重現佛燈長明、人聲鼎沸、爐火熊熊、爆竹連天的盛況。從1980年至2007年的28年間,三平寺接受海內外單位和個人捐贈金額達6200多萬元。景區旅游總收入也逐年上升,2006年已突破2000萬元。可以說,這些寶貴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是平和縣打造蜜柚產業名鎮、名村的先決條件,也是其以生態農業為主線拓展文化產業的現實基礎。

      五、結語:地理標志產品與農業現代化

      瑁溪蜜柚在平和的種植與推廣,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前景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的范本。地方政府在充分發揮柚業原料供給、解決就業等傳統功能的基礎上,拓展了生態保護、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多種新型功能,延伸了蜜柚產業鏈,為產業增效和柚農增收開辟了道路。目前,在圍繞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柚業的總體要求下,平和已將蜜柚種植生態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價值高端化、經營品牌化、貿易國際化作為產業發展戰略目標。這是現代農業產業對傳統農耕文明的繼承與創新,也是對多功能農業發展的最佳闡釋。回首蜜柚產業的歷程,我們看到地理標志產品的認定和保護在原產地產品的成功推廣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為鞏固本地特定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為傳統的農業系統與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然,地理標志產品所潛存的更大價值在于,它在客觀上支持了農村的動態發展和當地人對家鄉文化的強烈認同,讓那些徘徊在現代化邊緣的“傳統生活方式”和農業文化遺產獲得了新生。就此而言,保護地理標志的實質就是在現代集約農業背景下保護區域生態系統,保護一種以歷史傳統和文化心理為精神紐帶的地方資源。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亚洲噜噜噜噜噜影院在线播放|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亚洲人妻av伦理|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 亚洲av无码不卡|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好看的电影网站亚洲一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