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科技公益性轉化的難題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據統計,2010年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3億元,繳納利稅總額753萬元,凈利潤5105萬元,建立示范基地330個,開發新技術、新工藝40項,新增就業人數1.2萬人,帶動增收7.7億元,農業科技轉化資金社會效益明顯。
1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試點)穩步發展
截止到2011年底,河北省共啟動了20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強了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校的交流和合作,以提升技術創新和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以三河市農業科技園區為例,該園區于1999年8月建立,2001年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自建成以來,三河市農業園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現已逐步發展成為集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引進中外項目23個,蔬菜、小麥、玉米、奶牛等242個新品種;引進、轉化、推廣了47項高新及新型實用技術成果,培育了五豐福成集團、明慧養豬集團、匯福糧油制作有限公司、燕趙園林有限公司等省級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對于推進河北省農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1三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斷完善河北省建設以農業局為主導,區域站為紐帶,農業技術推廣員為終端的三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打通了農技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將實用的農業技術送到農民手中,并及時解決農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市縣鄉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網絡的完善,使實用的農業技術在農戶中得到推廣,使得農業苗情、墑情、蟲情“三情”調查更好地實施。鹿泉市4個區域站建成后,2010年開展新技術、新品種試驗104個,示范新品種15個;趙縣7個區域站展示新成果20多項,檢測化驗農產品樣品1200個,土壤養分1000個,同時,還年銷售配方肥600t,小麥優種30000kg,玉米優種5000kg。基層跨區域站為農民舉辦現場觀摹會,進行技術培訓,提供農業信息,解決在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新型三級農技推廣體系的推廣作用開始逐步顯現。
1.2農業類科技市場帶動能力逐漸提高2002年河北農業大學建設農大科技市場,該市場以涉農產品交易為主,農業科技成果、市場信息、人才等生產力各要素高效交流為平臺,依托于河北農業大學的科技和人才優勢,為廣大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的農化服務,這是我國第一個由大學創辦的農業類科技市場。現已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涉農綜合要素市場,目前業務范圍涉及全國,日銷售各類涉農產品達到100000kg;市場的商戶聘請河北農業大學專家為技術顧問指導。據統計,學校教學科研人員常年保持在300人以上以各種形式與市場結合從事經濟活動,在市場實習過的河北農業大學學生約1.6萬人次,受益農民累計超過500萬人次。農業科技類市場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帶動能力逐漸提高。
2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
2.1農業科技技術貢獻率偏低2011年河北省共登記科技成果3131項,比2010年增加228項。大專院校和醫療機構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單位。成果類型多是應用技術,主要分布在醫療衛生、制造業、農林牧漁業。依靠科技進步發展農業,除了加強農業科研、教育外,需要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使農業科技真正地服務于農業,造福于農民。2010年,河北省農業科技貢獻率為55.6%,比1995年提高31.4%,有明顯增幅,但遠低于發達國家發達70%以上的貢獻率,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2.2農業技術成果適用性較差現階段農業科研以政府主導型為主,科技計劃和項目立項多是由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較少考慮農民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成果評價也以專家驗收為主而不是市場接受為準,造成很多項目成果適用性差,難以滿足當前農業發展需求。農戶愿意采用的適用性技術必須滿足技術操作的簡易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農民是否采用新技術取決于采用新技術的成本和預期效益的比較,如果預期收益大于成本,農民才會采用,反之亦然。此外,一些農業技術成果片面追求技術上的先進性,適用性很低,技術難度高,農民難以掌握,或學習成本過高,資金投入量大,成本低于收益等問題最終放棄使用新技術。
2.3農技人員推廣服務水平偏低基層農業技術人員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在農業科技轉化、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北省的農業科技公益性轉化體系尚不完善,基層的農技人員匱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農技推廣人員數量不足,分布不均等問題的存在制約了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人員隊伍的壯大;二是農技人員隊伍文化水平程度不高,整體素質差,缺乏系統的培訓制度,現在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農業知識也在不斷更新,由于缺乏專業技術培訓和新技術指導,對當前農民急需的新知識了解很少,難以指導農民搞好生產;三是農業人員收入水平低,隊伍不穩定。目前沒有制定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的激勵政策,造成大多數科技人員有得過且過的思想,難以調動農業科技人員投身農業、服務農民的熱情,農技人員流動性大,人才留不住。
3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公益性轉化對策
3.1加大財政投入,為農業科技創新搭平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充分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投入資金上的引導作用,確保新增財政“三農”投入部分用于公益性、基礎性領域。其一,加快建設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根據農業發展需求制定研發項目,研發適合河北省條件的糧油、果蔬、畜禽產品和林特產品等精深加工技術,從源頭上增加適用性強、易操作的科技成果的數量。其二,搭建農業科技創新網絡平臺,將技術轉移中心研發的技術進行推廣,為農民提供專業的栽培養殖、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農業科技信息,指導用戶因地制宜開展農業生產。
3.2借力京津科技優勢,加強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目前,京津已經成為全球資本、信息、人才、技術和物流的集散中心。2011年全國兩會將“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寫進國家“十二五”發展綱要,標志著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進入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河北具有環繞首都北京和毗鄰直轄市天津的獨特區位優勢,政府應當積極引導,借力京津平臺,把河北省要素成本低、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等有利因素展示出來,充分利用河北新興產業技術轉移基地、環首都經濟圈科技成果孵化園區建設功能,以農業科技園區園區、農業示范基地為載體,全面加強與京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對接,承接京津地區的產業轉移,引進各種農業科技資源,實現農業科技資源互用、成果共享。
3.3建立農業風險投資機制,打破資金短缺瓶頸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具有周期長、投入高、風險大的特點,使得銀行和涉農企業投入積極性不高,資金短缺一直是河北省農業科技成果公益性轉化的制約瓶頸。為此,河北省應當盡快建立和完善的農業風險投資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業,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公益性轉化。首先,政府政策是風險投資的風向標,政府應采取稅收優惠、資金擔保等措施引導社會資金流動,調動廣大投資者從事農業風險投資的積極性。其次,建立配套的農業科技成果風險投資服務體系,以利于風險投資的進入和退出,實現資金的良性循環。再次,要建立多渠道的風險投資融資體系,靈活運用組合投資和聯合投資的策略,以保證風險投資資金的充足,分散資金投資風險。在增加風險投資的基礎上,要規范風險投資的運作,對高技術公司提供各種經濟技術咨詢服務,正確引導涉農企業經營方向。
3.4明確農技推廣公益性地位,提供無償服務農業技術推廣涉及面廣,資金投入大,社會效益大而經濟效益小,難以僅通過市場調節實現技術資源的優化配置,企業不會大范圍、長時間介入。尤其在市場失靈的地方,需要政府履行好公益性職責,發揮好主導作用。2012年8月31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農業技術推廣法的決定。修改后的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了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的公共服務機構性質,履行7項公益性職責,對農民實行無償服務,開辟了增加農民投入的新渠道。河北省應當因地制宜設置縣、鄉鎮和區域性國家農技推廣機構,切實履行好7項公益性職責,做好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
3.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農業人才激勵機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必須依托于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首先,實行執業資格準入制度,舉辦農技人才職業技能鑒定,對申報人員進行技能考核,評定等級。其次,實施更加開放靈活的現代農業人才激勵政策,配套完善建立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考錄聘用、職責任務、績效考核、落聘保障等用人機制。再次,加強繼續培訓教育,提高整體人員素質。當今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廣大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要不斷增強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和先進的農技推廣理念及方法,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培訓,促進基層農技人員更新知識,掌握實用性農業技術,提高信息收集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做好農業科技公益性轉化工作。
作者:盧國華楊海芬趙瑞琴單位:河北農業大學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