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業高校科技建設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高校科技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業高校科技建設研究

      1農業高校科技服務協同創新的作用

      1.1關于高校協同創新的內涵理解

      何為協同?顧名思義,是指為了達到同一個目標,各個組織單位之間、各個參與主體之間,或者是同一個組織內部的各個要素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協作。從這個意義來講,高校的協同創新,既包括高校與外部要素之間進行的協同創新,如高校與政府、企業及科研院所等之間的協同創新,也包括高校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協同創新,如大學自身的文化資源、人才資源、學科資源、物質資源等諸多要素之間協同并進行的各種創新。

      1.2高校協同創新實際是一種管理創新

      高校協同創新一般更加強調高校的主體作用,即高校自身在協同創新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職能發揮、引導作用等。因此從本質上說高校協同創新其實也是一種管理關系,是一種重要的管理創新。眾所周知,很長時間以來我國高校更加重視學術研究,追求學術價值,但把握市場變化的能力和服務市場需求的意識普遍不是很強,使得許多學術成果無法走出實驗室,在市場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因此,高校必須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通過校企合作、協同創新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使學術成果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生產力。

      2農業高校科技服務的協同創新信息化平臺建設模式

      2.1提升管理水平,保證服務網站良好運行。

      “農業專家在線”網站以專家在線與非在線方式的網上答疑咨詢服務為特色,截至2013年年底網站共聘咨詢專家85名,基本覆蓋了各個農業學科領域,可以準確、及時地回答農民和涉農企業的各類問題。“農業專家在線”網站作為訪問量較大的公共網,對管理與維護水平的要求很高。為了保證網站的正常運行并及時準確地把信息傳遞給廣大用戶,網站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服務隊伍認真執行值班制度,保證雙休日、節假日能夠輪流、不間斷網上值班,逐一審核專家和用戶的信息,使“農業專家在線”網站全年運行情況良好,沒有發生任何線路不暢等問題。網站自運行以來進行了6次改版,增加了農業法律診所、農業經營診所、會計事務所、發展規劃設計事務所、寵物診所、農業檢測事務所等6個專業性和實用性較強的服務診所;開通了農業氣象與災害預警、專家智能服務系統、實用技術培訓大講堂、區域農業生產動態、科技發展動態、農業經營典范等6個特色信息展示欄目;增強了網站的實用性、功能性和便捷性,共各類咨詢信息近十萬條。據互聯網統計日志顯示,網站年平均訪問量500萬人次。

      2.2拓展傳播渠道,提高信息傳播廣度。

      為了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農業專家在線”網站積極探索信息傳播方式,廣泛拓展信息傳播渠道。網站與聯通公司合作,開通了全省范圍內按市話標準收費的“11631163”專家咨詢熱線,同時組建了由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組成的支農協會志愿者隊伍。在已有的電話熱線基礎上,網站還擴展了手機短信、QQ、視頻等信息咨詢手段,形成了立體綜合的農業信息落地解決方案。2013年“,農業專家在線”網站志愿者熱線電話及QQ值班等工作的志愿服務達到1500小時。在暑期社會實踐期間,網站派出兩個志愿服務團隊深入農村進行“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調查,在提供科技咨詢服務的同時還重點推介了20余項學校的新成果和新技術。志愿服務隊分別在當地建立了專家咨詢服務點,與當地具有一定基礎的養種植大戶形成幫扶對子,反響良好。網站工作人員將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和總結,撰寫了5篇論文,其中4篇已經發表。

      2.3“龍江先鋒網”密切合作,提高農民素質教育。“農業專家在線”與省委組織部“龍江先鋒網”合作,創辦了“東北農業大學農業專家在線”遠程教育課堂,開展網上視頻培訓,向分布在全省各地區的2200多個會場、7萬多名干部和村民傳授農業技術知識,幫助廣大農民排憂解難。至今“遠程教育課堂”已累計培訓30余次,包括種植、養殖、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多個學科的專家講座。在進行培訓的同時,農業專家還現場為農民解答各類生產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歡迎和好評。培訓的視頻被制作成為課件,在網上供用戶點播,方便農戶隨時學習,目前已累計制作25種時長近20個小時的專家講座課件。“農業專家在線”還為“龍江先鋒網”種植養殖欄目提供各類專業技術信息,回答廣大用戶提出的問題。

      3農業高校科技服務協同創新的思考

      3.1建設學科融合平臺,促成學科交叉

      高等學校要加強內部的學科交叉融合,就必須組建跨學科的學術研究平臺,促進多學科之間的融合和多團隊之間的協作。學校應設立專門的跨學科項目或課題研究,并提供制度和資金支持;建設學術資源共享的科研網絡,實現全校范圍內科研數據、學科資源的共享。同時,高等學校還要積極與其他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進行合作,通過合作建設科研基地、共同組建聯合攻關團隊、聯合申報國家及地方科研項目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合作共贏。

      3.2深化評價體系改革,激勵協同創新

      目前許多高校缺乏協同創新的激勵措施,教師或者科研人員缺乏創新意識,使高校普遍缺乏主動協同創新的動力。為了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協同創新的興趣和熱情,高校應在教師評價和管理方面出臺科學有效的激勵政策和制度,包括教師參與協同創新的條件、學校提供的物質和資金支持,將教師參與協同創新與評價考核、晉升發展掛鉤,使從事協同創新的教師能夠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工作中找到自身的價值。高校應改革傳統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注重以創新的質量和貢獻作為導向,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的差異性,分類設立考核指標,建立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機制,鼓勵良性競爭和動態發展,從而保證協同創新的有序運行。

      3.3設立配套政策措施,為協同創新保駕護航

      任何事情沒有政策和制度作為保障,都很難順利實施和持續發展。高校協同創新也不例外,必須有相關的政策配套和支持來保駕護航。因為高校的協同創新既涉及不同組織單位之間的相互協調,又涉及同一組織單位內部不同要素之間的相互合作,因此必須系統改革教育制度、科研制度、人事制度等相關制度,并設立相關的配套政策與措施。目前國家積極推進的教育體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綜合體制改革為高校的協同創新提供了良好契機。高等學校應抓住機遇,主動參與改革,探索新的協同創新機制,建立起與高校自身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措施,以保證協同創新的有效實施。

      4結束語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都應積極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教師與科研人員都應當樹立起重視成果轉化、服務社會需求、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識。同時企業也需重新估量協同創新帶來的增值以及我國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應當在資源配置方式、風險分擔方式、組織人事管理、評價考核標準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積極主動地探索機制改革,更加密切地深入合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區域發展、面向行業產業,探索多元化、多層次的協同創新模式,為實現國家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做出貢獻。

      作者:趙文忠單位:東北農業大學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 日本系列1页亚洲系列|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xxxxxx|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小说图片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学生妹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三级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