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設施茭菜論文:培植方式對茭菜影響的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林佩霞王來亮作者單位:浙江省縉云縣農業局
采茭始期
從表1可以看出,3種設施栽培方式對各個品種采茭始期都有較大影響,其中大棚覆蓋效果最明顯,比露地茭白提早30~33d,中棚覆蓋提早18~23d,小棚覆蓋提早10~11d。3個品種分別運用相同設施栽培后,采茭始期提早幅度較為接近,浙大茭促早效果稍好。
產量
從表2可以看出,3種設施栽培方式對茭白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其中大棚覆蓋最明顯,增產3630~5100kg/hm2,平均較露地增產13.52%;中棚覆蓋次之,增產2355~3150kg/hm2,平均較露地增產8.02%;小棚覆蓋增產225~1950kg/hm2,平均較露地增產2.74%。3個品種之間運用相同設施栽培后的增產差距不明顯。
效益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設施栽培方式扣除設施成本后(設施成本以3年均攤),與露地相比,大棚平均效益最好,增效3.645萬~4.140萬元/hm2,中棚增效2.880~3.045萬元/hm2,小棚增效0.900萬~0.915萬元/hm2。3個品種運用大棚栽培后,與露地栽培相比,浙大茭采用大棚栽培增效最明顯,增效4.140萬元/hm2,浙茭3號和浙茭2號次之。
3個品種之間,以浙大茭運用設施栽培后采產2355~3150kg/hm2,小棚覆蓋增產225~1950kg/hm2。不同品種之間采用相同設施后增產差距不明顯。扣除設施均攤成本后,大棚栽培效益最好,增效3.645萬~4.140萬元/hm2,中棚增效2.880萬~3.045萬元/hm2,小棚增效0.900萬~0.915萬元/hm2。浙大茭設施栽培效益最好,浙茭2號和浙茭3號次之。3種設施方式中大棚保溫效果最好,對茭白促早作用明顯[5-6]。而在3個供試品種中浙大茭運用大棚覆蓋栽培采茭期最早,效益最好,最適宜在縉云縣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