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草魚種的快速培育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池塘的選擇與清整
魚種培育池面積不宜過大,以面積3000~5000平方米為宜,水深1.5~2.0米。池塘泥沙底質,池底平坦,池形規整,為東西向長方形。要求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質清新,進排水方便,無污染源,進排水渠道分開。池塘清整在魚種放養前15天干塘清淤,使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曝曬池底,5天后加水至水深10厘米左右,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千克進行消毒,做到“底白、坡白、水白”,不留邊角,次日再用工具攪動池底1遍,以徹底殺滅淤泥中的病菌、害蟲。培肥水質:在投放魚種前7~10天向池內加注0.7~1.0米深的水。注水時要嚴防野雜魚及有害生物進入池塘。667平方米施放經發酵后的有機肥200~250千克。培育好水質,使夏花魚種下池后就有豐富的天然餌料生物。
2.餌料投喂
餌料投喂投飼遵循定位、定時、定量、定質的“四定”原則。定位。夏花剛入池階段,可采用豆餅、麩皮、玉米為5∶3∶2三合面強化精養,開始階段投喂采用滿塘撒的方式,10~15天后轉為蛋白含量為35%的微顆粒飼料進行馴化,逐步過渡到定點投喂。魚種馴化成功后投喂要固定位置,1500~3000平方米設1個食場。及時調整顆粒飼料的粒徑,確保魚種攝食適口。養殖過程中需輔投一定量的小綠萍、嫩草等青綠飼料,以減少因草魚種快速生長而發生肝膽疾病。定時。投喂的時間要固定。每天2次,即上午9∶00~10∶30時,下午14∶00~15∶00時。在魚的生長旺期7~9月份可加喂1次。定量。餌料的日投喂量應為存塘魚種體重的4%~10%,投喂時要根據天氣、水溫、魚種的活動情況以及吃食情況適當調整。在正常情況下以魚種吃七八成飽為好。天氣悶熱或雷陣雨前,要推遲或停止投喂。定質。投喂的飼料一定要新鮮。
3.水質調節
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豐富,長期保持水質肥、活、爽狀態。水質調節主要方法有:科學注、換水。夏花放養后,每周注水1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以加速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到7月中旬水位達到1.5米以后以換水為主,每10天換水1次,每次排水20厘米左右,再注水30厘米,先排水后注水,到8月上中旬時池塘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8~9月份水溫高時每4~5天換水1次,每次30厘米左右。秋季以后每15~20天換水1次,每次10~20厘米。合理施肥。根據水質情況,每20天左右施肥1次,施肥可在換水后進行。當池水透明度大于30厘米時要及時施肥,肥料以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或生物漁肥為主,根據水體透明度,以少施勤施為原則。施用生石灰。生石灰對改善水體水質有重要作用,每隔20~30天使用1次,每次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千克。生石灰以新鮮、塊狀為好。適時增氧。每3000平方米配1.5千瓦的增氧機一臺,從7月份開始,每天中午開機增氧1~2小時,8月份以后每天黎明也要開機2小時,確保池塘水體不缺氧,在陰雨天以及氣壓低的時候,要隨時開機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劑。使用光合細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劑,以改良池塘水質和底質。微生物制劑要與生石灰等殺菌藥物間隔10天使用。
4.科學預防病害
草魚種在培育期間較易發生病害,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定期對食場、工具進行消毒,至少每周1次,以消除病菌滋生機會。對池塘水體每月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潑灑1次,預防有害菌的滋生與繁衍,為草魚種生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6月底7月初,對水體施用1次殺蟲劑,用對魚種刺激性小的藥物,防止寄生蟲類積累增多對魚體造成感染;8月底9月初對池塘水體再進行1次殺蟲,減少秋季寄生蟲對魚種造成的感染。草魚魚種階段,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等易發,可以采用外潑大黃浸出液、二氧化氯等進行消毒殺菌,內服魚康復A型藥餌的方式進行治療,一般5~7天即可治愈;發生寄生蟲病害時,宜先殺蟲再殺菌,防止魚種因寄生蟲危害而引發細菌感染,避免魚種產生繼發性病害。盡量使用生物魚藥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藥。要堅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定期撈除池中殘餌雜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遇有異常天氣,須增加巡塘次數。對苗種放養、投餌、注水,用藥等情況,做好詳細記錄。經過5~6個月養殖,667平方米可產魚750~800千克,其中規格達350~450克的草魚種500~600千克。
作者:徐承旭單位:浙江水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