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大學生就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調查統計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體主要是畢業生以及用人單位。因此,此次調查分別從這兩個方面展開。本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走訪西安地區的一些民辦高校及各地的用人單位,參考相關的資料及學生就業工作經驗,編制《畢業生就業關注因素調查反饋表》《單位用人考慮因素調查反饋表》,通過統計分析,形成科學客觀的調查報告。
(一)畢業生就業時最關注的因素此次調查對象為西安地區西京大學、西安培華學院、西安外事學院等5所民辦高校的畢業生,調查總人數為2920人,回收的有效問卷為2680份。此次調查范圍較廣,學生所學專業有土木工程、行政管理、機械、英語、財務會計等25個專業,學生家庭所在地分布也較廣,但陜西籍的學生所占比重較多。表1為畢業生就業關注因素調查表。
(二)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最看重的因素本調查涉及的用人單位主要以國營企業、民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外企等為主。向258家用人單位發放問卷,共回收問卷223份,回收率90%。召開座談會12次,進行人物專訪9次,獲取意見和建議約120余條。如表2所示,調查從對畢業生思想品徳、學習成績、專業技術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其他相關因素等共計9個標準來分析用人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所看重的因素。
二、BP神經網絡方法介紹
為深入研究西安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本文采用BP神經網絡方法來分析不同因素對畢業生就業影響的重要程度。BP學習算法是Rumelhart等在1986年提出的,它作為數據挖掘技術的一種,具有結構簡單、可調參數多、訓練算法多、可操控性好等特點,并具有高度的并行結構和并行處理能力[2]。BP模型具有較高的預測精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不需要分析整理,便可通過對實例的訓練來自動獲取知識,對難以用數學方法建立精確模型的信息能夠進行有效的建模。BP神經網絡一般具有三層或者是三層以上的神經元,為輸入層、中間層(隱層)以及輸出層,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將一組學習樣本輸入給網絡后,神經元的激活值將從輸入層經過各中間層傳播給輸出層,從而在輸出層的各神經元得到網絡的輸入響應。通過目標輸出和實際輸出之間誤差減小的方向,從輸出層反向通過各隱層再回到輸入層,以此來逐層對各連接權值進行修正,從而不斷提高網絡對輸入模式響應的正確率。
三、影響畢業生就業因子的BP神經網絡分析
(一)訓練樣本采用BP神經網絡分析影響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子,建模的前提條件是有足夠的典型性好、精度高的樣本。為提高網絡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必須將收集到的數據隨機分成訓練樣本、檢驗樣本(10%以上)和測試樣本三部分,并且在數據分組時應盡量考慮樣本模式間的平衡。以畢業生在就業時所關注的因素為例,用BP神經網絡進行分析。以回收到的2680份畢業生問卷為材料,對該數據信息進行合并,構成統一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數據源。然后對數據源進行數據預處理,去掉其中高分支屬性和與決策無關的屬性,最后根據隨機算法,以2∶1∶1的比例,在2680個畢業生樣本中隨機抽取1325名學生作為訓練集,678名學生作為測試集,677名學生為驗證樣本來測試該模型的準確率。鑒于篇幅,本文所用到的部分數據如表3所示。但是,原始樣本中很多屬性的值是大于1的整數,而BP網絡所處理的數值在[0,1]區間上,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對上述數值進行歸一化處理,使用Matlab工具箱提供的函數實現數據歸一化,即使用[PN,minP,maxP]=premnmx(P)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使數據全部位于[-1,1]之間。
(二)網絡訓練本文采用三層BP網絡來建立網絡模型,該BP網絡中采用前向BP網絡,輸入層神經元個數為9個,分別為:期望薪資、單位性質、單位所在地、職位類別、工作環境、專業相關度、發揮特長、家人意愿、實現理想。輸出層的神經元個數為1個,對于三層神經網絡,隱層神經元個數k可以根據經驗公式k=2n+1求出,其中n為輸入層神經元個數,因此得隱層神經元個數為19。在Matlab7.0環境下,對上述數據進行模擬仿真測試,Matlab的神經網絡工具箱提供了各種網絡的設計函數,選擇Sigmoid函數里的正切函數tansig作為中間層網絡的神經元傳遞函數,而輸出層的神經元函數則選擇對數函數logsig,訓練目標為0.0001,學習速率為0.1。
(三)結果分析通過對訓練樣本中的數據進行訓練,經過多次訓練之后,網絡性能達到要求,BP網絡訓練誤差曲線如圖2所示。對訓練完成后的數據進行整理,得出畢業生就業時所關注的因素的權重排序,如表4所示。從表4中可以看出,畢業生在就業時最關注的因素為單位所在地以及期望薪資,而對于實現理想和發揮特長這些因素相對不是很看重[3]。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結構分布以及城市發展來看,地域因素對畢業生擇業具有極強的影響作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社會文明以及經濟發展水平都在飛速提升,然而一些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其公共設施完善程度以及經濟水平都存在嚴重的不足。在目前高校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希望能留在經濟發達地區工作;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所調查的畢業生中陜西籍畢業生所占較多,由于陜西地方“安守重遷”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畢業生及其父母都希望畢業生能留在陜西省內工作[4];從主觀方面原因分析,絕大多數的畢業生把薪資水平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綜合來看,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都會首先傾向于考慮單位所在地以及期望薪資這兩項因素。同理,按照上述BP神經網絡方法對用人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所看中的因素進行分析訓練,所得權重排序如表5所示。由表5可以看出,其中重視比例最高的是問題解決能力,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各種能力的綜合反映,企業希望畢業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可以對職場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能迎刃而解;學習成績是就業的敲門磚,是企業最直觀的衡量畢業生在校表現的一項標準,對于一些技能要求比較強的崗位,畢業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經歷也能占到一定的優勢,因此用人單位對學生學習成績以及專業實踐技能也是比較重視的[5]。
四、結論
1.從社會角度來講,政府應當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到邊遠地區以及不發達地區就業的鼓勵政策;增加民辦高校實踐基地,為增加畢業生的經驗提供有利條件;改革民辦高校的教育體制和管理體制,對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深化體制改革,降低勞動力流失成本。2.民辦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培養目標來開展有效性教育,設置相應的課程,組織一定的活動,同時還應強化實踐教學和技能教學,重視就業指導,積極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注重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創新、動手等各方面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3.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應正確認識自我,腳踏實地,避免盲目追求。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之外,應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有針對性地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實踐經驗;還應鍛煉自身的組織管理、解決問題、團結協作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自己在職場的競爭力。
五、結束語
研究結果表明,BP神經網絡具有很好的自適應性和學習訓練能力,擬合精度高達99.98%,能精確地分析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能為政府、民辦高校以及畢業生提供就業決策依據,對解決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周亮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