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口老齡化對青島市經濟社會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青島市的人口老齡化是全國發展速度快、程度高的少數地區之一,應對人口老齡化更為急迫,任務也更加艱巨。本文通過定量定性分析人口老齡化對青島市經濟社會的影響,提出改革青島市現行的社會保險費征繳體制、發揮多元主體力量構建社會多元養老服務體系、吸引外來人口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服務體系;人口政策;社會保障
青島市自1987年起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1,比全國早12年,是全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程度高的少數地區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青島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158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0.69%,高于全國4.69個百分點。據青島市老齡委預測,2020年青島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將達到23.2%,將于2035年左右出現人口老齡化高峰,早于全國6年,屆時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35%左右。青島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宜居幸福創新型國際城市,如何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應對老齡化挑戰,關系到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這是當前青島市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對青島市經濟社會的影響
(一)人口老齡化將減少勞動力有效供給從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導致了勞動力有效供給的不足。根據《青島市勞動力資源現狀報告》,2014-2016年青島市戶籍勞動力總量分別為449.8萬、441.2萬、438.1萬,每年下降約8萬左右,連續出現負增長趨勢。從勞動年齡結構來看,2014年40歲及以上勞動力人數為208.7萬,占勞動力資源總量的46.4%。2015年40歲及以上勞動力人數為200.2萬,占勞動力資源總量的45.4%,大齡勞動力占比接近一半,可以看出青島的勞動力年齡結構老化明顯。
(二)人口老齡化減緩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個體勞動力的潛在生產率大體呈倒U型,隨年齡增長生產率到達頂峰,頂峰一般出現在30-39歲間,隨后生產率開始下降。勞動生產率會對一國經濟增長速度與發展水平產生重要影響。根據青島統計年鑒有關數據計算,剔除價格因素,2001-2005年青島市勞動生產率的年均增長率為11.24%,2006-2010年為10.39%,2011-2014年只有7.59%。具體見圖1。勞動力老化問題和總撫養比的不斷上升,是造成青島市人均產出的長期增長速度放緩的因素之一。
(三)人口老齡化將加重社會保障的負擔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化,在使得社保基金來源減少的同時,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支出在不斷增加。以企業退休職工為例,2010年青島企業退休人員為47萬人,2015年增至74萬人。2013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支出占養老保險收入的比重為85.32%,2014年為90.99%,2015年,為99.1%,支出占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到2015年收支基本持平(見表2)。可見老齡化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周期平衡與財務可持續性形成較大挑戰。
(四)人口老齡化影響居民儲蓄率已有的理論模型和跨國數據的經驗分析表明,人口老齡化會對居民儲蓄率產生壽命效應與負擔效應兩種相反的影響。對一個國家來說,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加總的國民儲蓄率會隨之降低。從圖2可以看出,2000-2014年青島市城鄉居民儲蓄率呈波動上升趨勢,且最近幾年保持50%以上,這一趨勢顯示青島處于壽命延長的正儲蓄效應較大的階段。根據青島市發改委測算,青島市的人口紅利期2將持續到2025年,且2020年以前處于人口暴利期3。伴隨著青島市人口紅利期的結束,老齡化的負擔效應開始顯現,屆時青島市的儲蓄率可能會按照預測趨勢進入下降通道。
(五)人口老齡化帶來代際利益分配矛盾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青島市的老年人口負擔系數為23.7%,平均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負擔24位老年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上升為31.1%。據青島市發改委預測,到2030年前后,上世紀60至70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開始步入老年行列,屆時,青島市老年人口負擔系數將高達58.48%以上,即形成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58名老年人的局面。全社會的養老負擔急劇增加,中青年群體的壓力將日益沉重,這些都可能使代際利益分配的矛盾深化。
青島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對策建議
(一)形成健康老齡化的氛圍,積極推行健康老齡化首先,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健康教育,實施終身健康管理,做好“全生命周期養老準備”,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促全民健身,提高全體市民老年期的健康水平。再次,加強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建設,由被動的疾病治療轉變為主動的疾病預防。改變過去醫療保障制度“重治輕防”的傾向,把疾病預防費用和健康維護費用納入醫療保障范圍,推動醫療保障向健康保障轉型。
(二)改革青島市現行的社會保險費征繳體制青島市目前的社會保險費征繳體制采用的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全權負責征繳的模式,在青島人口老齡化高峰迫近、城鎮化提速、社保“擴面紅利”基本消失的背景下,為保持社保制度的平穩運行和基金長期平衡能力,青島應借鑒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十余個地區的社會保險費征繳工作轉由地稅負責的成功經驗,向著建立“地稅征收、社保發放、財政審計監督”的社會保險征繳體制這個模式邁進,提高征收力度、征繳率及征收質量,提高社保基金總量。
(三)發揮多元主體力量構建社會多元養老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居民、社會組織、企業等多元主體的力量,構建一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探索通過優先供房、優惠貸款、帶薪護理假制度等方式,向贍養老年父母的子女提供適當的補助。成立社區老年人志愿者服務團,設立老年人互助銀行,對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人照護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務時間進行記錄,日后可以免費換取相應的照護。
(四)調整產業政策,重視老齡產業的發展結合老齡化進程,青島適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充分開發老齡市場,發展適宜的老齡產業,推動經濟發展。一是目前我國老齡金融產品可以選擇的種類很少,青島作為我國唯一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可著重發展老齡金融業。二是老年用品業。據測算,從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3萬億左右。利用青島健康制造業發展良好的基礎,圍繞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兼顧高層次消費,發展老年用品制造業。
(五)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吸引外來人口為降低老齡社會的勞動力風險,增強經濟活力和人口活力,完善勞動力與人才引進機制,引進與產業發展方向相適宜的優質年輕化的勞動力應是青島市人口遷移政策的重點。搶先創造政策差別,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口尤其是25-40歲處于黃金勞動年齡段的人口來青就業,通過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使他們可以盡快融入青島并更好的生活。注:1.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或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即進入老齡化社會。1987年,青島市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7%。2.蔡昉(2010)提出,當人口年齡結構處在最富有生產性的階段時,充足的勞動力供給和高儲蓄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源泉,這被稱作人口紅利。相應地,一旦人口轉變超過這個階段,人口年齡結構因老齡化而在總體上不再富有生產性時,通常意義上的人口紅利便相應喪失。3.通常認為,人口負擔系數小于50%為人口紅利期,小于44%為人口暴利期。
參考資料
1.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課題組.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J].老齡科學研究,2015(3),4-38.
2.陳衛民.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產業結構轉變[J].南開學報,2013(6),32-41.
3.宋娟.加快完善上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思考[J].科學發展,2014(11),61-70.
4.吳香雪.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業問題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5(6),77-82.
5.楊雪.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宏觀和微觀影響研究[J].人口學刊,2014(4),46-53.
6.王剛.人口老齡化對居民儲蓄的影響分析———以北京市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06(9),143-148.
作者:徐麗君 單位:青島市經濟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