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成本控制下規模化豬場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農村個體養豬人數的逐漸減少和規模化豬場的越來越多,對豬場的管理體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將成本控制應用到豬場生產管理上,對于提高豬場的管理體系建設,降低總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將成本控制作為規模化養豬生產的風險管理工具,應用于采購貯存管理系統,標準化生產體系,銷售體系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豬場業務上對抵御生豬價格波動具有意義重大。為此,我們提出了豬場成本控制系統設計框架,開發出了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原則下的體系建設。
一、采購與儲存體系優化
豬場的采購業務大致可以細分為:適用不同豬齡/性別飼料,各種抗生素藥物,及生物疫苗。采購回來的產品需要進行登記,不同倉庫儲存,人員進行管理。采購與儲存體系優化是在采購成本角度下力圖從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方面來節約成本減少開支。
1.對于采購業務的成本優化。
首先,從豬場的選址方面要合理和科學,如果豬場太偏僻,就會信息蔽塞,增加管理難度。建議在建設豬場時為降低成本可以選址偏僻,但是必須交通通暢,配備必須的交通工具。其次,在飼料以及各種藥物購買方面要與廠商直接對接,這樣大批量購買既會享受優惠的價格,又可以獲得廠商顧問式指導,例如購買飼料時可以根據當地農業資源,要求廠家設計更科學經濟的飼料配方。
2.對于儲存體系的成本控制。
首先,辦理樣品入庫手續,標明品種,數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這樣保證先購進的產品優先使用;其次,關注產品保存環境,飼料等保存在通風良好,防雨防濕的倉庫,而藥品需特別低溫保存和專人看管;再次,做好滅鼠殺蟲等工作,減少鼠類對飼料造成的污染和浪費,同時減少老鼠等疾病傳播;最后,安排專人負責所有產品庫存和采購計劃,科學安排,防止飼料,藥品和疫苗等缺乏導致生產波動,同時避免大量庫存造成資金緊張。
二、標準化生產體系優化
豬場標準化建設則是從生產成本角度來說,花同樣的資金,產生更大的利潤。
1.豬舍構成和自動化管理標準體系。
豬舍的構建應秉著合理、節約的原則,大型豬場一般具備:打料房,產房,保育室,育肥室(若干),妊娠舍,配種舍,分娩舍,糞池,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一是方便喂養,精細管理,二是統一的防疫流程避免疾病交叉感染。不同階段的豬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豬欄,主要分限位欄和自由活動圈養,限位欄的優點是方便進行流水作業管理,但其缺點是豬缺乏足夠鍛煉,免疫能力下降,而自由圈養下豬身心健康,但浪費空間,且不利于精細喂養。因此,根據實際需求豬場一般采用不同年齡段/性別豬圈養系統,如妊娠母豬采用限位欄;分娩母豬采用的是分娩欄;后備母豬和公豬一般采用自由活動圈養的形式;保育和育肥豬采用全漏縫地板等。豬場自動化體系建設目前有喂料飲水系統,糞便沖洗系統,環境監控系統等,不同規模豬場按照實際情況選用適合的系統。這些設計不僅能夠減輕人力資源,同時有助生豬生活質量的提高。
2.建立不同階段豬的日常生活管理體系。
哺乳母豬和仔豬管理:(1)環境上保證仔豬斷奶前保溫箱溫度控制在22-34度,通風良好,20度是新生小豬的臨界溫度,低于此溫度時,除影響生長外,還會誘發仔豬黃白痢;(2)寄養時,按照弱仔一窩、強仔一窩的寄養原則,并且中途仍需繼續交換寄養,將弱仔中變強壯的豬寄養到強仔窩中,將強仔中變瘦小的豬寄養到弱仔窩中。保育和育肥豬管理:(1)斷奶小豬轉移前先經過12-14小時的饑餓,防止仔豬短時間拒食,且初次喂養時不可喂料太多;(2)豬群均采取全進全出,豬圈空出后都要對周圍環境及設施進行消毒,防止之前細菌病毒殘留,同時按免疫程序接種等。后背母豬和公豬管理:(1)后背母豬初配時間8月齡,體重120-140kg,一般第一次發情不配種,同時配種過早會導致產仔過少,泌乳量低,發情延遲等,嚴重危害母豬的繁殖壽命;(2)后背母豬和種公豬均要合理膳食,母豬過肥和過瘦會影響交配間接造成嚴重的成本損失,對種公豬狀況合理科學的進行采精,過度利用和禁欲過久都會影響公豬的繁殖機能。妊娠母豬管理:(1)母豬妊娠的平均時間是114天,期間同時控制好膘情,過瘦和過肥均影響母豬對繁殖性能;(2)階段精確飼養,0-30天為受精卵著床階段,配種后30--90天胚胎已經著床,配種后90--110天為胎兒生長快速發育階段,不同階段喂養量不同以配合胚胎的發育。
3.小豬,
后備母豬,種公豬挑選標準。由于小豬直接影響育肥和今后的生產,因此,小豬的挑選非常重要,其挑選標準有:(1)觀察豬蹄是否有缺陷,被毛光澤,精神活潑并搖頭擺尾,拉稀或者兩眼無神有眼屎者都是不健康小豬;(2)看體型外貌,優良的豬腰長,腹部上收和呈扁圓狀而不下垂,臀部突出而豐滿等。后背母豬對商品豬的影響表現在生長速度和健康程度,因此,對后背母豬的選擇是必須的,理想的后背母豬應為(1)腹線有7-7對突出且排列整齊的乳頭;(2)陰戶大小合適保證順利配種和分娩;(3)趾大小均勻保證良好的站姿;(4)體長且背板平直有助乳頭分布均勻;(5)身體長有助于采食較多的飼料并且肺活量也高等。純種公豬要把優良的遺傳性狀給后代,種公豬的挑選直接影響企業效益,理想公豬挑選標準有:(1)挑選種公豬時,選擇在衛生環境優良中飼養的公豬,避免帶有潛在疾病的風險;(2)公豬整體結構勻稱,具有明顯的雄性特征,體質緊湊,四肢強壯對稱,無腿疾等;(3)公豬睪丸發育良好,整齊對稱,無包皮積尿,乳排列整齊發育良好且在6到7對以上。
4.不同豬生長階段的喂養標準化。
28-35d斷奶后的小豬,轉移到保育舍自由采食。45d后開始換保育料,換料時要慢慢過渡,自由采食。育肥期豬體重60千克到出欄,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食量逐漸升高,喂食量要靈活掌握。懷孕母豬懷孕第0-30天3-4斤/天,30天到90天4-5斤/天,80-110天6-7斤/天,原因是前期母豬過肥會擠壓子宮影響小豬生長,后期喂料多以保證小豬的快速發育。后背母豬料每天4-5斤即可,保證母豬體型,防止過肥或過瘦。公豬料中的營養成分要保證豬精液的質與量,使公豬體質健壯,性欲旺盛,每天4-5斤。
5.防疫體系的建立。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按程序給豬群接種疫苗,誘導不同年齡段的豬產生主動免疫,流程如下:哺乳前免疫豬瘟/肌注(1小時后才能吃初乳),3天偽狂犬/滴鼻,14天圓環病毒疫苗/肌注,20天豬瘟疫苗/肌注,28天藍耳病疫苗/肌注,35天豬口蹄疫疫苗/肌注,45天豬偽狂犬疫苗/肌注,60天豬瘟疫苗/肌注,70天口蹄疫/肌注。
三、銷售體系優化
規模化豬場要想獲得較高的利潤,除了依賴技術和生產管理能力,還依賴于銷售系統,只有通過銷售,企業才能創造出經濟和社會效益。
1.進行市場細分,選擇目標市場。
不少小型豬場以賣育肥豬為主,大型豬場則以育肥豬和小豬為主,另外也有以賣純種豬為主的豬場。通過市場細胞,確定豬場的生產目標,提高市場占有率,獲得獨特的市場地位。
2.尋找目標客戶。
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人脈資源,通過現有的客戶發展新客戶。除了豬場傳統客戶以外,發展非本領域客戶,例如目前豬越來越多用于科研用途,市場需求巨大,可以向農業院校,各科研院所加大宣傳,挖掘潛在用戶。
四、人力資源優化
目前很多養豬企業普遍存在招聘員工困難,素質較低需要培訓,剛培養的技術人員跳槽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而人力資源成本的重要性又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因此,建設一個高效,穩定的管理隊伍對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1.制度化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
制度化管理是為了約束員工行為而建立的相應的規章制度,而人性化管理是以人為核心進行組織的管理。制度化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就是除了對員工加以約束和規范外,還充分的信任員工,尊重員工。制度化管理要體現人性,這樣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實處,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確定員工需求。
降低企業人才的流失率,就是把企業人才留下來。因此,管理者應該明確員工的需求,根據不同的需求給予不同的需求刺激。豬場留人方法一般有前途留人,工資留人,生活福利留人,情感留人等。建立企業獨特的企業文化,讓每個員工融入進來,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
3.確定考核獎勵機制。
制定出各種工作指標,堅持長期考核,使之成為常規工作流程。但是避免使考核成為影響生產的原因,影響生產考核的指標應及時調整。從而將考核作為員工工資,獎金的一項重要指標。
五、結語
未來養豬業的發展將越來越通過規模化實現經濟效應,而成本控制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對企業的采購體系,標準生產體系,銷售體系及人力資源體系進行成本控制,能夠幫助企業有效的應對各種價格波動,即使在供大于需的情況下,企業也能夠獲得微薄的利潤,而不是大規模屠宰母豬來維持企業資金鏈。因此,通過對企業所有活動進行成本控制再優化,能夠幫助企業在眾多競爭對手之中占據一席之地。
作者:許可 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