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營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企業、政府、個人及其他信息利用人的決策高度依賴于會計信息,但近年來民營企業老板出于各種不樣的目的,運用各種各校的手段會計信息失真,這與我國打造的“信用中國“建設格格不入,它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筆者對目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進行剖析如下。
1.出于不同目的,設置多套賬簿報表。
企業為達到偷漏稅款、獲取貸款、美化企業實力等目的,為應付銀行、稅務、工商等不同單位檢查,設置多套賬簿報表。在市場經濟下,民營企業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其稅收意識不強,稅收法律以及在執法方面存在漏洞,虛報成本費用,減少收入利潤,達到少繳納稅款目的。出于對外部融資的需求,對金融部門的資金支持期望強烈,甚至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壯大。而金融部門為減少壞賬產生及監管政策的要求,非常看重企業財務狀況。既企業對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利潤率、投資利潤率、利息保障位數、增長率、盈虧平衡點等系列財務指標進行造假。
2.出于個人私利,中飽私囊進行舞弊活動。
為達到挪用公款、私設小金庫、行賄,甚至貪污為目的,當事要利用種種手段造假。常見的手法有隱匿收入、虛列支出,利用應收、應付款項轉移資金、偽造賬目、在財務核算上故意出差錯等等。此類信息失真與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監督有關,這也是滋生腐敗的溫床。
3.會計人員本身素質低下,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目前大部分民企會計從業人員收入低地位低,導致缺乏高端會計人才不愿進行民營,現存在“三多”現象:學歷低多、非會計專業人員多,女性人員多。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對會計要素進行加工后結果,對經濟活動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與記錄,不同會計人員對同一經濟活動進行的估計、判斷常常出現不同的結果。由于其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其加工成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反映現實經濟活動。還有職業道德素質低者,會計核算上不是按會計法規的規定核算,而是主動迎合單位領導的作假行為,為自己謀取一定利益。
二、民營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
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使得會計信息在企業經濟運行上發揮應有作用。萬物既先種因后得果,對此現象的成因是復雜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成因。昨天還是“泥腿子”,今天上岸為企業家、老板。
多數管理意識不強,只知技術開發,打開銷路,財務管理邊緣化。想要什么財務指標,不分黑白是非要求會計按需提供。如此管理,會計信息失真發生成為必然。民營企業抱著用自己人放心態度,對職工經理人引進態度反感,決定了內部法人治理機構不可能健全。按照現代化企業運作模式,企業因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等“三會一高”,并有序運行。但事實上,現代化管理企業管理制度寫在紙上,藏在柜里,老板就是制度。如此缺乏平衡機制,這樣必然產生會計信息失真。民營企業業主法制觀念淡薄,可他們無視財經法紀,為了一己私利,在目前違法不查執法不嚴大環境下,不惜采用違紀違法的手段,授意、指使、強迫會計人員在會計信息造假,為其私服務。
2.外部成因。
目前,會計法規政策和核算管理理論還不健全,跟不上經濟發展步伐。按現行會計制度對資產損益與處理、存貨計價方式、折舊計提的規定,可以通過不同會計估計判斷人為利潤操作。同時《會計法》執行不力,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企業出現會計信息失真、違反會計法的事例比比皆是,但很少受到法律應有制裁,對企業或法人嚴格按法處理刑事處理更寥寥無幾,這種有法不依、依法不嚴、違法不究,助長了違法亂紀者的僥幸心理。各政府職能部門要政績,有道是“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特別是這些部門負責人,為了在其任內出出政績,則引導企業對會計信息進行美化加工、提供虛假會計數據。而民營企業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往往全力配合職能部門的一些領導所好。外部部門不愿、不想對民營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進行監督。一是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會計管理缺少相關法律法規外及缺乏監管的利益。二是民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不健全,其經濟活動時有中違規違法現象,社會審計開展審計工作存在很高執業風險,社會審計部門不愿民營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審查。
三、民營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各防范措施
會計信息就好比高層建筑的基礎,基礎不實則大樓隨時倒塌。如何治理會計信息失真,是迫不及待需解決問題。
1.加強法制執行力度,強化民營企業主責任。
《會計法》明確,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完整性負責,而相當一部分企業主恰恰又是會計信息失真的策劃者、授意者、得益者。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關鍵還在于落實《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進一步規范會計信息,邀請司法介入,加大刑事處罰力度,嚴厲處罰會計信息失真的各負責人,形成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不取為,不想為”社會認識。
2.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加強外部監督力度。
現階段企業內部管理實行集權制,只對下屬單位個人進行監督,對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生成負責人幾乎不起作用。可見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重要性,特別是建立相對獨立、行之有效內部控制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各外部機構聯合進行經常性的會計信息抽查與數據共享工作。財稅、工商、審計、金融、會計師事務所等,都是負有對會計信息質量監督責任。大家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家事現狀,有重復監督之嫌,更有漏洞讓企業可鉆。應由財政部門牽頭,按會計法規定組織對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定期隨機抽樣檢查會計信息是否失真,有無存在多套賬簿報表。抽查要注意實效,切忌抽形式主義,抽查結果要公開公正公平。對會計信息失真案例要樹立典型,加大打擊力度,進行曝光,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營造良好會計執業環境。
《會計法》與《公司法》規定民營企業有權對本單位的會計人員直接任免,并決定其薪酬事項。這恰恰成為一些民營企業強迫財會人員制作虛假會計信息幫兇。有關職能部門要精神與物質上鼓勵會計人員行使財務管理和監督權利,使財務人員不作假賬,從源頭上保證了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人員整體素質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其包括職業道德與業務素質。會計不僅要加強日常財務處理能力,還要遵守財經法律法規。加強對會計人員日常業務培訓與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其業務水平與敬業精神,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的基礎。
4.健全法人治理機構,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
民營企業作大作強,都需健全法人治理機構,完善“三會一高”制度,提高企業整體水平各綜合競爭能力。要走出家族制,就按照《公司法》、企業章程相關規定,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兩分離,形成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組成公司治理機構、保證權責明確,各司其職,有效行使決策、監督與執行權力。同時,建立一套健全嚴格的規章制度,作業企業內部管理的行為規范,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
作者:吳鵬展 單位:瑞安市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