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智慧城市建設中人力資源開發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IBM提出“智慧地球”的觀點,之后智慧城市作為“智慧地球”的重要部分成為許多城市建設的目標。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和人才為原則,以環境建設,知識運用,大數據的運用,物流交通便捷和城市管理的合理為建設重點。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人力資源的開發,人力資源的開發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城市自然資源的利用率,推進技術的進步和傳播,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智慧城市 人力資源開發 資源優化配置
2008年一場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為應對這次金融危機,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該理念一經提出,得到美國政府的積極回應。之后,智慧城市作為智慧地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拓了新時代城市發展的新視角和新思維。“全球智慧城市之父”倪會民準確完整全面的定義:各城市依據具體要求、條件和目標等情況,選擇使用人類現有思想、科技、模式等所有最優資源,實現城市(含農業)的智慧化,例如安全方便舒適和三化。其準確的英文是SmartCity。
一、智慧城市建設的原則與建設重點
世界銀行曾經公布數據:一個一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實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將能增加城市發展速度2.5到3倍,這意味著“智慧城市”可促進實現4倍左右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引領未來世界城市的發展方向。在國家“十二五規劃”進行過程中,“調結構、轉方式”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中國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發展目標,智慧城市作為現代城市建設的目標,在建設過程中必須認清現狀,遵循合理的建設原則,抓住建設重點,才能建設適應時展的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的建設原則:
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和人才。美國“智慧地球”的觀點的核心含義是:地球若能更智慧一點,人類就會可以活的更長一點。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以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為基礎,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目標,最終希望實現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化。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不斷成熟,智慧城市建設的焦點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政府建設上,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從關注公司主導模式到重視市民主導模式、從關注市場價值到重視人文價值,從關注行政部門的經濟效益到重視自由民主的政府建設。可見隨著學者對智慧城市的認識加深,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市民的重視程度越發凸顯,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國家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循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以人為本也必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必須時刻遵循的原則。智慧城市是順應當代信息時代的發展而出現的,是伴隨著知識的日新月異的更替和技能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智慧城市的發展是希望通過知識和技術的運用,以“智慧”引領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打造生態環境友好,政府行政高效,市民生活幸福的城市。當今時代,任何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知識和人才,智慧城市作為一個涵蓋環境、文化、交通、政府建設等等內容的一個系統性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將知識和人才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保證。
2.智慧城市的建設重點。
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個宏大的建設過程,其內容涵蓋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設之前首先得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戰略計劃,明確城市的發展重點,符合城市的發展個性。中國各個城市在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的過程中,紛紛制定了專門的政策文件以保證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雖然不同的城市各有其特點,但是遵循以人為本,尊重知識和人才的原則下,智慧城市的建設重點應該包括:環境建設、知識應用、大數據的運用、智慧交通的構建、城市管理的合理化等方面。
2.1環境的建設。
智慧城市作為信息時代適宜市民居住的理想城市,應該具有秀美的生態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和健康的網絡環境。中國歷來要求經濟社會的發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故而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應該將注意城市發展和環境的保護之間的保持和諧的發展程度,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作為建設重點。其次智慧城市以人為本的建設原則希望最大程度的實現城市居民睦鄰友好,安居樂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和諧的社會環境也應該是智慧城市的建設重點。最后,網絡環境是智慧城市管理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設主要是通過網絡實現城市的信息共享,因為網絡環境的建設在智慧城市的工程中十分重要。只有在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和網絡環境和諧健康的基礎上,智慧城市的建設才能持久健康,保持合適的步伐。
2.2大數據的運用。
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設計城市的方方面面。為給不同方面的人提供準確的智能決策和和豐富多彩的智慧服務,就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維克多在《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中指出,如果在進行測算的時候,數據足夠的大,那么數據的精度將不再那么重要。而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成為可能。人們不再是僅能通過紙張和人腦進行數據記錄和統計的時代了。電腦,互聯網的發展給大量數據的儲存和計劃成為可能。智慧城市建設中一個有效合理的云數據中心是建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云數據中心,記錄城市內方方面面的數據并進行測算,并對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發生的需要決策的事情以最快速度測算,通過大數據提高信息的精確度,也減少了少量特殊極端的樣本對總體檢測帶來的影響。在倡導信息的智慧城市也給大數據的應用提供了硬件條件。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大數據中心的構建應該是其中重要的項目。
2.3知識的應用。
智慧城市是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產物,信息和知識就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推動力量。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必然需要知識和信息的支撐。不論是環境的建設、云數據中心的建設還是智慧交通的構建都需要發揮知識的作用。環境的建設需要環保知識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云數據中心需要電子技術和數據處理知識的結合,智慧交通也需要交通知識衛星知識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大量具有豐富知識的社會科學管理者和高科技技術人員的配合,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知識的有效應用。
二、智慧城市建設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問題
智慧城市是一種城市建設的高級形態,是在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迅速發展,城市尋找轉型方向,人民尋找生活方式突破口時出現的新概念。智慧城市首先必須是以人為本的和諧的社會,使居民充分享受城市建設帶來的益處,人力資源的建設和開發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面向智慧城市建設的人力資源開發必須關注以下問題。
1.人力資源開發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城市環境是城市建設的基本,包括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和網絡環境。城市環境系統為人類的生活發展提供了資源和條件。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并逐漸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問題。信息時代的到來沖擊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努力促進人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在工業時代,經濟發展往往伴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信息時代,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就要求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關注環境,防止重蹈工業社會的覆轍。另外一方面,智慧城市的提出也使人文環境和網絡環境的凈化變得更為迫切,不論是云數據中心的建設還是智慧交通網的構建都需要網絡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支持,人力資源作為主要建設者,在凈化網絡環境和人文環境中起著重要作用。
2.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的和諧發展。
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高科技專業人才的支持,因此針對性的開發技術性人力資源、培養人力資源的技術素養就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問題,將人員技能的開發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基本點,有利于全面提高人力資源開發的效率和效果,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傳統的人力資源一般是以勞動者個體為基本點的,注重的是人才的全能型,全能型人才的培養往往導致人才的浪費和積壓,帶來培訓資源的浪費。
3.人力資源開發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時代任何城市發展追求的目標,僅通過環境的建設,知識、信息和技術的發展并不能直接帶來城市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通過人對技術技能的內化和吸收才能發揮知識技術的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人來建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人來發展,如果不能將科技知識轉化為人力資源,那么通過信息化和互聯網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就知識空談。智慧城市的建設,使政府部門對智慧基礎設施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和扶持力度空前加大。而高新技術產業在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否發揮應有的效果,關鍵在于產業中的人力資源開發。在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提高人民對智能系統的接受程度,使人民通過智能系統與組織之間建立長久可信的聯系,以促進組織決策更為精準的回應居民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組織的決策被曲解,或者人民利益沒有很好的表達,將帶來人和組織關系的惡性發展,因此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要關注智慧城市中人與組織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辜勝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論思考與戰略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年22卷.
[2]王輝,吳越,章建強,裘加林,溫曉岳等.《智慧城市》.[M]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二版.72頁.
[3]AllwinkleS,CruickshankP.CreatingSmarterCities:AnOverview[J].JournalofUrbanTechnology.2011,18(2):1一16.
[4]ViktorMayer-Schonberger.《BIGDATA:ARevolutionThatWillTransformHowWeLive.WorkandThink》[M].浙江人民出版社.
[5]蕭鳴政.《人力資源開發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43頁.
[6]喬鵬程,高璇.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誤區與防范[J]中州學刊.2014[8].46頁.
作者:張凌云 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