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主義建設市場經濟必要性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為了增強國家實力,在中國發展自由的市場經濟就越來越有必要,不論是對中國的廉政建設、經濟發展和人民利益的滿足,還是對整個世界的影響,都將產生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當前中國社會生產和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們之所以要在社會主義中國建立市場經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比計劃經濟更大的優越性,更能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更加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
一、從國際上看,發展市場經濟有利于增強國際競爭力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內市場機制也相對完善。但是隨著全球化的不斷加深,我們面對的挑戰也不斷增多。事實上,很多國家并不承認中國屬于市場經濟,歸根結底就在于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中,政府干預過多,因此也就很難在國際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也就無法擁有過多的話語權。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實行較之現在更為完善的市場經濟。發展市場經濟,可以大大增加中國企業的自主權,更有利于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在技術引進、企業管理和產品創新上開闊了思路,進而使中國企業融入世界市場的競爭中。中國之所以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是因為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很難與國外高科技產品相匹敵。因為市場經濟的開放性,必然會要求打破一切自然的和人為的障礙,打破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封鎖狀態,使商品不受限制地在國內外市場上流通,使一國經濟走向世界經濟。也是因為它的競爭性,市場主體之間也會受到一定的約束,因此,必須遵循一個共同的行為準則,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發展市場經濟,有利于形成一整套完備的體系,例如法制建設、規范市場秩序、增強政治影響等等。近幾年,中國在國際舞臺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就是因為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在國家內部實行市場經濟,經濟總量快速發展,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國。因此也就使得中國的國際地位快速上升,同時也在國際社會中提升了中國的政治影響。再者,傳播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自由的市場經濟,沒有政府的過多約束,就更能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并站穩腳跟。
二、市場經濟有利于減少政府干預,預防腐敗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完全自由開放的。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總是強調“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同時發揮作用,即將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相結合。雖然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但同時也滋生了許多的腐敗問題。以國有企業為例,在當前的國企改革中,出現了大量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一種是在改制過程中流失,另一種是由于國企虧損嚴重,資產質量不斷變壞,甚至有的很多都被私有化了。在國企中尚且有這么多的貪污腐敗,就更不用說其他企業實體了。中國現在實行的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于行政權力的干預,這使得企業處在一種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監管中,并且企業管理人員的選拔不是按照市場需要來聘任,而是被納入了國家機關干部的管理權力之中,因此很難將一些人才納入國企中,從而使得一些官員利用職務便利牟取私利、貪污受賄,進而影響整個企業的發展。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實行自由化的市場經濟,將產生重要影響:
(1)開放性更有利于監督政府的行為;
(2)它的競爭性和多樣性,有利于創新經濟體制,更重要的是創新政治體制改革,使官員隊伍廉潔化;
(3)有利于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縮小政府干涉經濟發展的領域,在以市場經濟為主導地位的前提下,以國家的宏觀調控作為輔助手段。因為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的調控機制,因此也就清晰地界定了國家的權力和個體的權利的界限,使公權肆意侵犯私權的現象得到了普遍限制,公權無法得到滿足,也就減少了權錢之間的交易,有利于市場的穩定和官場的廉政建設。
三、市場經濟有利于解放生產力,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市場是一種通過為社會生產而追求更多盈利的經濟形式,因為其本身盈利性和競爭性的特點,它會盡可能地調動人們在各種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它能夠迅速提高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市場主體為追求更多的盈利,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為市場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因此就必須降低經營成本,采用先進技術,使之得以廣泛傳播和發展,從而迅速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例如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同時人均GDP增長率也在不斷上升,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初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實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總目標。這些都說明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必要。再者,社會主義資源配置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市場機制是社會資源配置和推動生產要素流動的基本手段,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處在市場關系中。過去的經驗表明,單純靠傳統的計劃機制對資源進行配置,則會導致更多的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并給生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人民群眾也無法獲得利益。特別是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產品的數量、品種、規格不斷增加,單靠計劃經濟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而市場經濟則能更大程度地發揮它的優越性,可以比較充分、合理地發揮各種資源的作用,減少和避免浪費。市場通過價格信號,調節生產和需求,使資源在生產和消費的各個環節之間進行有效分配。通過競爭,淘汰高成本商品,優化產業結構,促使社會資源從低收益部門流向高收益部門。就目前而言,我國的農產品、工業消費品生產和消費基本上都依靠市場來調節,這說明市場經濟的手段已經成為了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當然,社會主義的中國在發展自由化的市場經濟的同時基本上已不依賴行政手段,但必要的國家宏觀調控也不能忽視。以市場調節為基礎把各方面的長處都發揮和利用,資源配置就越能合理化。
四、市場經濟有利于調動人民的積極性,更符合人民利益
無論是在什么社會中,社會都是由具體的個人構成,任何社會活動說到底都是人的行為,任何制度的設立和完備都是為人的最大利益服務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的根本目的也正是人民利益的最大體現。在建國初期,為了改變我國落后的經濟狀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實行了計劃經濟,并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隨之而來的是眾多社會問題,例如人民的溫飽問題無法得到保障,同時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嚴重脫離實際,追求清一色的公有制,造成所有制的單一化、集中化,使國有資產所占比重過大,個體和私人經濟成分不允許發展,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法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愿望。因此,我們才逐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發揮市場經濟,使情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觀。為什么要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展市場經濟,根本原因是它取得了全球范圍內的認可,同時它也與人性具有相容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體的人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都是市場主體,他們可以根據各自的喜好作出判斷,并不受外界的強加因素的影響,這也正是體現了人的主體性,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中國當前的條件下,拉動內需很大程度上要靠國內消費,但因為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并非自由的市場經濟,還受到政府干預,無法使市場真正發揮作用來滿足人民的需要,而政府機構的腐敗,致使人們在市場上的投入無法得到保障,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人們的不信任,進而損害人民的利益。而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人民當家做主,所以發展自由的市場經濟,使每個人都能充分調動并利用自己的認知去捕捉市場機遇進行創新,在為他人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同時獲取自身的利益需求是大勢所趨。因為市場經濟的開放性,為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也為社會安定奠定了基礎。
五、市場經濟使企業更具有活力和競爭力
在舊的經濟體制下,否定企業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不讓企業面向市場,而是面向政府,企業沒有自主權,經營的好壞與領導者和企業職工無關,導致企業本身毫無競爭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自主權提高,尤其是實行市場經濟以來,企業由政府部門的附屬物逐步向自主的生產者和經營者轉變,同時將市場范圍由僅限一部分消費資料擴大到生產資料和一批生產要素,從而增強了我國的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活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可以實現政企分開,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主體。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企業間的優勝劣汰也將日益激烈,這就促使中國企業必須不斷進行改革,鼓勵科技創新,優化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從而增強國際競爭力。在這一面,中國的汽車制造業目前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為其他行業做了表率。市場經濟自身的競爭性、開放性、法制性等特征不同程度地約束了國內企業的不法行為,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不斷促進新陳代謝,使經濟充滿生機與活力。由此,不管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在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展自由的市場經濟是大勢所趨。在不斷完善各種體制的過程中,將市場經濟于中國實際相結合,將它的本質屬性與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才能促進整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景文豪.“關于市場經濟本質屬性及其特征的再思考”[J].東方論壇,2000(06).
[2]吳練達.理解市場經濟的優越性[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4(07).
[3]白益民.市場經濟的優越性[J].經濟研究參考,1993(z1).
[4]李尤河.中西市場經濟的異同[J].商業研究,2001(07).[5]2015年我國人均GDP數據分析.中國報告大廳
作者:李雨佳 單位:魯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