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低碳生態文明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傳統經濟理論下的并購動因
面對世界的六次并購浪潮,學術界從經濟、管理及法律等不同視角解釋并購的動因,并進行了多方面的規范研究與實證分析,形成了成熟的動因理論,包括由內驅力引起的動因及由誘因引起的動因形成的動因系統。內驅力引起的并購動因包括追求協同效應、追求市場勢力、降低風險、獲取優質資產及產業組織創新等,而誘因引起的并購動因包括低價資產出現、有利的技術和經濟狀況的出現、法律允許和放松管制及市場驅動等。
(一)協同效應動機西方主流理論認為追求協同效應是并購的最主要動機,包括經營協同、管理協同及財務協同效應。具體表現為實現規模經濟的橫向并購、降低交易成本的縱向并購及實現多元化經營的混合并購。協同效應主要為企業間的橫向并購提供了理論基礎。
1.經營協同效應來源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并購可以快速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降低成本,整合現有資源并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解決規模不經濟或范圍不經濟的問題,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其前提條件是行業或產業中存在規模經濟但現實狀況沒有達到應有的經營規模,或行業中還可能通過并購現有生產銷售渠道實現低成本生產同類或相關產品以實現范圍經濟。
2.財務協同效應來源于資本效率的提高及融資成本的降低并購會給雙方帶來財務上的種種效益,通過資本效率和稅法、會計處理及證券交易規律實現財務協同效應。并購雙方共同的保險效應、內部資金及外部資金的差別、證券發行與交易成本的規模經濟引起并購資本成本的下降與融資效率的提高。而合理避稅也是實現財務協同效應的重要因素。利用不同國家或企業在資產、股息與利息方面的資本稅率差異,通過并購可以實現虧損遞延納稅條款以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Linner,1971,Asquith,1982,Hayn,1989)。
3.管理協同效應來源于并購后管理效率的改善并購能整合雙方的管理資源并提高管理效率。管理能力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軟實力與核心價值,通過并購可以使高效的管理資源向低效的企業輸送,并整合雙方的管理資源,使低效的企業獲得現代的管理技術與能力,實現價值增值與管理效率改善。
(二)追求市場勢力動機并購擴大企業規模,使得企業在產品產量、銷售渠道、原材料供應方面增加對市場的控制力,提高行業集中度,改善行業結構。通過并購公司可以拓展品牌領域,影響消費者的行為與偏好,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與影響力,因而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支配能力,導致企業市場勢力增強并可能產生共謀與市場壟斷,以達到壟斷企業獲取壟斷利潤的目的。
(三)降低風險動機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大多數企業都將選擇多元化戰略來控制風險。在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領域通過并購擴大市場規模與市場份額,充分利用開發公司的現有資源,增加相關產品的生產以實現范圍經濟,實現多元化投資的綜合效益,以尋求企業長期穩定的成長空間與經營環境。這種動機主要解釋了以多樣化經營為顯著特征的混合并購。
(四)獲取優勢資產動機通過并購獲取目標公司的優質資產是企業短時期內提高競爭力的重要策略。在市場競爭中有些公司擁有先進的專利技術與管理水平、龐大的銷售網絡、卓越的品牌及獨特的資源優勢,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不可少的要素。通過并購方式可以快速進入這些行業并獲得企業最重要的優勢資產,不愧是企業實現擴張戰略的最優策略。
(五)產業組織動機產業組織理論認為,企業進入新的生產領域常常面臨諸多壁壘,如達到有效經營規模需要大量的資金,必須擁有專利技術和專有信息,開發足夠的市場銷售網絡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國際上還面臨東道國的高關稅與新型貿易壁壘,因此直接投資進入新產業面臨種種壁壘限制,而并購卻能有效突破壁壘限制,順利低成本進入新興行業,同時減少新建投資所產生的價格戰與相互報復的惡性競爭現象,維護產業運行秩序。
(六)潛在價值低估資產出現托賓理論認為,在不考慮資本利得稅的情況下,如果公司股票價值低于重置成本時(即托賓Q比率小于1),并購收益將大于0,此時并購可能發生。公司價值被低估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經營管理未達到潛在水平、主并公司擁有市場未披露的目標公司真實價值的內部信息、因通貨膨脹引致資產的市場價值與重置成本差異而導致公司價值低估等。因此當目標公司的市場價值偏離其真實價值或潛在價值時,二級市場的并購活動將不可避免。
(七)技術與經濟利好形勢出現生產技術是核心競爭力,基于技術整合的并購在知識經濟時代盛行起來。推動并購的最重要變革力量乃是技術變革,包括計算機技術、軟件開發技術及互聯網信息技術、通信及運輸技術等。其次經營效率、產業組織變革及繁榮的經濟金融形勢是并購發生的催化劑。外界有利的技術及經濟狀況為企業并購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助推并購行為的發生。
(八)法律管制放松并購涉及多方利益關系,因此公司并購常常受到本國諸多法律法規的約束,尤其在跨國并購中并購申報制度與反壟斷制度較為嚴格,因此并購時收購方不得不考慮目標公司所在國的法律與管制狀況。一旦法律與管制放松,進入障礙得到消除,新技術和市場競爭將會加劇,促使企業通過并購進入新的領域尋找發展機會,迅速獲得競爭優勢。
(九)資本市場驅動由于股票市場的非有效,股票市場會錯誤的估計收購方、目標公司及整合后的企業價值。股票市場對公司價值的錯誤估計是企業并購的主要驅動力,實證研究發現,在影響并購決策的諸多因素中,并購發生的可能性與股票估值的高低顯著相關,股票被高估的企業更可能發起并購并運用股票支付的方式。因此市場驅動是并購的重要動因。
二、傳統經濟理論下的并購理論研究
局限學術界對并購的動因研究已經形成較完善的理論框架,但這種研究框架的建立幾乎都局限于現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傳統經濟理論。因此并購的動因研究大都考慮并購雙方企業的價值增值,突出自身經濟效益考量,而忽視了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并購產生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使得有限的資源低效配置與嚴重浪費,微觀創新能力不足,經濟發展日益陷入資源瓶頸,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經濟發展已經不可持續。因此在國際社會大力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形勢下,中國政府也正全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經濟模式,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所以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以及國外環境的劇烈變化,國內企業的生存環境與競爭壓力將日益激烈,內生的約束力也將不斷加大,迫使企業逐步轉變原有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增強社會責任感,以社會價值及生態價值為導向,改變原有僅重視自身經濟效益的價值觀念。在國家嚴厲的碳排放約束下,努力尋求碳匯資源已經成為許多高碳企業得以維持持續經營的稀缺資源,因此在企業并購過程中自覺考慮低碳策略也許是一種占優策略。所以在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過程中,立足于低碳技術整合、謀求生態協同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低碳并購將是嶄新的并購模式,尤其對于鋼鐵、煤炭及造紙等具有典型三高特征的高碳企業采取低碳并購模式也許是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三方協同的最優戰略。
三、生態文明視角下低碳并購的概念界定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能自覺遵循自然界、經濟、社會及人自身的客觀規律,不斷改善和優化人類、自然及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通過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建立科學的生產與消費模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包括生態文化、生態產業、生態消費、生態環境、生態資源、生態科技與生態制度等七個相互影響及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在于推行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盡快形成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消費模式,著力推進低碳發展、綠色發展與循環發展,大力開發新型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全面樹立,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與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通過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效率,盡可能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并減少CO2等溫室氣體排放,建立由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與低碳產業體系組成的低能耗與低污染的經濟發展系統,從而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是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并大力推行的經濟增長模式,2010年8月中國已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行低碳經濟模式,低碳技術、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新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
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企業并購的內涵將發生重大變化,企業面對日益嚴重的碳排放及能源約束,基于低碳技術整合、追求生態協同效應、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低碳并購將成為并購市場的新模式并將逐步成為主流。低碳并購是低碳經濟轉型中出現的新型并購模式,其核心思想與價值標準體現在順應生態文明與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低碳綠色發展,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以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最大效率地使用生產要素為特征的綠色技術進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線,通過企業之間的低碳并購整合有效降低能源投入及碳排放,或者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并購日益集中于更加節約能源、更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更快技術進步的行業與企業,并不斷增加并購雙方的價值與生態效益,以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帕雷托最優,因此生態文明視角下的低碳并購賦予了并購概念新的內涵,并購的動因與模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極大地推動了低碳經濟的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四、生態文明視角下低碳并購的動因
低碳并購的動因與主流的并購動因迥然不同。主流的并購動因理論包括新古典綜合派理論、協同效應理論、委托—理論與新制度經濟學并購理論四種。新古典綜合派理論闡述了經典的并購動因,主要包括規模經濟效益理論、市場勢力假說與稅賦效應理論,而協同效應理論則是最重要的并購動因,分為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管理協同效應與技術協同效應等類型。委托—理論基于成本視角研究并購動因,提出了成本理論、經理主義假說及自大假說。新制度經濟學并購理論則以Coase(1937)的交易費用理論為基礎,認為并購主要動因在于并購所導致的交易費用的節約以及由此產生的并購后公司潛在效率的提高。而低碳并購的動因則明顯有別于主流并購動因。從低碳并購的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低碳并購是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新型并購模式,因此低碳并購動因除具有主流的動因理論外,其主要動因在于尋求低碳能源資源、獲取低碳技術、培育低碳產業及開發森林碳匯渠道等。從碳排放量的多少考量又可以分為高碳改造、低碳升級和無碳替代等多方面的動因。
低碳經濟賦予企業新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嚴重挑戰,在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努力培育和創新更多的新經濟增長點,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通過低碳并購的方式并購新型能源企業,共同開發新型低碳能源渠道,大力研發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培育核心競爭力。同時通過并購國內外擁有高新低碳技術的企業以獲取最新的低碳技術,如清潔煤技術(IGCC)、二氧化碳捕捉技術與儲存技術(CCS)等,大大減少了研發的時間與成本。中國的低碳產業培育機制基本形成,通過并購低碳產業可以順利進入該行業,搶占市場發展機會,培育低碳產業。在碳匯成為大多數企業賴以持續經營的稀缺資源時,對許多高碳企業通過碳匯交易市場并購相關碳匯企業(如林業企業)是明智的選擇。對于鋼鐵、煤炭、造紙等高碳企業,碳匯是其耐以持續經營的稀缺資源,因此尋求森林碳匯資源是這些高碳企業最主要的并購動因,可以大大減緩國家強制的碳排放權約束對企業發展的制約,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創造發展空間。
五、結論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低碳并購的動因與傳統并購存在重大區別。傳統并購理論認為追求經營、財務、管理及技術方面的協同效應是最主要的動因,其次包括市場勢力、產業創新及資本驅動等。低碳并購是在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新型并購模式,因此低碳并購動因除具有主流的動因理論外,其主要動因在于尋求低碳能源資源、獲取低碳技術、培育低碳產業及開發森林碳匯渠道,追求低碳技術整合與生態協同效應發揮。
作者:田滿文單位:麗水學院商學院